杨继秀
[摘要]选取湖南省地属武陵山区的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为样本,对高职院校产业链视域下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应以农业技术为特色,围绕武陵山区的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性,从产学结合、创新专业群校企合作机制,遵循职教教学规律、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建设,以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为平台、建立健全专业群统筹发展机制三个方面,打造高职院校农业特色专业群。
[关键词]农业;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7056
1引言
高职院校专业群一般是指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或服务领域,依据自身独特的办学优势与服务面向,以学校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按行业基础、技术基础相同或相近原则,充分融合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合。专业群一般按照在共同的平台课程(含公共基础和技术基础课程)基础上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来构建课程体系。因此,专业群中的每个专业,都有相同的技术基础课程(或称专业基础课程)。与传统的单一专业架构相比,专业群架构在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方面共享性更强,在教学建设适应市场需求方面也更加灵活。在高职专业建设中,可以充分利用专业群的灵活性作用,建立起紧扣产业发展变化的专业管理运行机制,有助于实现专业对接产业建设的要求,服务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2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主要内容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湖南省湘西怀化市,归属于武陵山区,武陵山区则是中国西部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与湘、黔、鄂、渝四省市边境区交界,是武陵山区边境县市区域,以丘陵山区为主,产业以农业为主,经济落后贫困,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围绕服务于武陵山区产业为目标,打造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以特色农业技术服务于武陵山区农业产业的发展是有现实意义的,结合武陵山区各县市的精准扶贫措施,可以推动整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共同脱贫、共同致富目标。
21产学结合,创新专业群校企合作机制
211形成多元办学主体,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成立由政府、企业、行业、学院四方组成的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定理事会章程和相关管理制度。成立由企业专家、教育专家、政府主管部门有关人士、专业群教师代表组成的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强化校企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资源共享、人员互聘等方式,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课程标准制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开发与新技术推广、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形成互惠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为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建设构建产学合作的组织平台。完善专业共建、教师企业实践、顶岗实习管理、实习责任保险等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期内,与本土及周边区域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学院与企业当前合作的模式比较多,主要可以为三方面:第一,订单培养式。用人单位与学校签订委托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充分利用双方的师资、教学设备、实习基地等教育资源,强强联手,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教育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第二,互助合作式。学校与企业建立契约型的产学合作实体,引进行业职业标准,重新编制培养计划或课程置换;学校聘请合作企业的优秀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兼职教师和实验、实训课指导教师,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选拔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兼职或参与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推广与技术服务,根据企业要求帮助培训员工等;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设施与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过程的实践技能操作顶岗机会,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等。第三,项目开发式。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发科技、产品项目,或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发挥人力资源和专业优势进行产品开发,企业提供开发资金,学校与企业共同拥有知识产权和使用权,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无论哪种途径进行校企合作,目的都是为了达到“双向服务”,即企业服务学校,学校服务企业。企业的目标是“利益”,学校的目标是“就业”,如此达到双方利益的均衡。
212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校企全程参与人才培养
理事会成员单位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共同参与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校企实现人员互兼互聘,共建教学团队;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开展技术研发;所有核心课程配备校企双骨干教师,实施校企共建。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行校结合,多证融通”为特色。其中“行校结合”是专业群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专业群与当地农委、市农经站、市工商局、市经纪人协会、市人保局及各相关政府部门等紧密联系,为学生获得多项职业资格证书(包括农艺师、物流师、营销师、农村经纪人、电子商务师以及会计和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专业群校企合作的单位可以选择如下三类:一类是相关企事业单位;二类是各市农经站以及区县农经站;三类是与各县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进行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等。校企合作的内容包括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场所和校外实习基地、共同组织教学实习、共同培养双师团队、共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与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农业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及专业教学课程的需要,灵活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学习实践知识、实践技能。
213成立学院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开展现代农业技术社会服务,结合武陵山区精准扶贫措施,实现共同致富目标学院与当地政府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企业共同成立学院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按照市场经济社会化生产的要求,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形成一套先进的、科学的、完善的现代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网络,结合武陵山区精准扶贫措施,为武陵山区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本土单个家庭生产经营提供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良种繁育技术、农产品网络营销技术、畜牧养殖技术、畜牧防疫灭病技术、园艺设计等配套技术服务,建立健全武陵山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良种繁育体系、防疫灭病服务体系、农业智能信息网服务体系、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民农业知识技能教育服务体系、产销服务体系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各方面制度,服务于武陵山区的各种农业技术项目。克服武陵山区单个家庭生产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提高武陵山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对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科学化的进程,加快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14共建培训学校,开展职业培训
在学院现有的基础上,扩大培训规模,建立健全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培训体系,进行开发型职业培训,引导企业人员、本土农民进行现代农业新技术和高技能培训。
22遵循职教教学规律,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建设
高职院校应全面建立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开发基于高职院校网站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系统,实施多角度、全方位的第三方评价,对已毕业学生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关注学生在社会上职业发展状况。
221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学院应融入通信企业精确管理理念,健全并执行适应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开发教学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网络和空间推行信息化管理。高职院校教学主管部门做好日常常规教学监督检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全院教职员工严格执行。一方面从宏观层次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教育质量、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另一方面从微观层次对教学质量监督检查,具体有:人才培养目标监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监控、专业设置监控、教学过程监控(听课评价和督导、理论和实践教学检查、学生评教、教师评学、考试模式改革)、学生信息反馈监控、教材质量监控等。
222建立多角度评价体系,实施第三方评价
学院要全面建立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开发基于高职院校网站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系统,实施多角度、全方位的第三方评价,对已毕业学生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关注毕业生群体与个体职业发展状况。建立适应项目课程教学中的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课程评价体系,修订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把学生满意率、企业满意率、社会满意率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开发评教系统,开展网上评教。修订学校《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办法》,不再以期末考试为目的,改革以学生作品、毕业设计为考核依据,注重过程考核、结果考核,以职业素养、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为评价核心,创新考核评价体系。
223建立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校企共同实施顶岗实习质量管理行业企业参与评价行业、企业参与评价是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根本途径,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可靠保证。积极推行学院与行业企业的亲密合作,使用人单位成为学院教学质量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校企共同制订专业群顶岗实习标准,开发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利用网络空间、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学校与企业的指导教师适时监控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内容、成效等,校企共同实施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包括毕业生跟踪调查、毕业生实习考核、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学院与相关部门相配合,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或考证,使学生在获得学历文凭的同时,能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23以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为平台,建立健全专业群统筹发展机制231建立校企常态沟通机制,实现专业群与产业协同发展
以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为平台,建立理事会联系会议制度,及时了解专业群对应岗位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技能要求,理事会成员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校企人员互兼互聘,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研究及推广,促进通信服务产业发展,实现专业群与产业协同发展。
232以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为契机,提升群内各专业建设水平以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为平台,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教务处统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与发展,制订中长期专业群建设规划,重点加强核心专业建设,并以此来带动其他专业,完善学院《专业群建设管理办法》,建立并实施专业及专业群联系和沟通制度,健全专业群统筹发展机制。以种植、养殖技术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为契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的率先突破,带动其他专业群的建设,形成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群类为重点、畜牧兽医和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专业群协调发展格局。示范性特色专业群以种子生产与经营和畜牧兽医核心专业建设为重点,发挥核心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坚持特色发展与共享发展相结合原则,带动群内各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3结论
总之,武陵山区的区域经济正在转型升级,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急需跟上经济发展的节拍,随时随地进行动态调整,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双向耦合、彼此受益、共同成长。只有建设合理的专业群发展机制,保持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性、科学前沿性、因地制宜实用性,才能建成有特色发展的品牌专业群,带动产业的发展,服务于整个区域经济。
参考文献:
[1]朱翠苗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群动态设置机制研究[J].软件工程师,2014(12)
[2]韩继红,李曙明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路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7)
[3]周建松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4)
[4]徐勇飞专业群建设与区域经济的耦合机制研究——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