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跨界发展着力点研究

2018-05-14 12:19查炜
河北科技图苑 2018年6期
关键词:着力点图书馆

查炜

摘要: “互联网+ ”为图书馆跨界合作寻找到了新的转型空间、创新路径和发展机遇。图书馆应把树立“图书馆 + ”思维、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开展跨界理论研究、加强信息技术创新、培养跨界人才队伍和选准跨界服务项目作为工作着力点,以加快推进图书馆跨界发展。

关键词: 图书馆;跨界发展;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 G25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近年来,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产生的“互联网+”,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其本质就是通过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打破原有的固定框架,用已知的所有知识与力量去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价值[1]。目前,许多行业纷纷抓住“互联网+”这一发展契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跨界合作、跨界融合发展实践。图书馆要在“互联网+”大潮中,发挥自身优势,开展跨界服务,拓宽发展之路,就应该抓住工作着力点,加快推进图书馆跨界发展。

2 国内图书馆跨界发展研究现状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数据库检索结果,笔者认为图书馆跨界发展的相关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6—2014年,发表相关研究成果44篇。其中,毛军[2]、李峰和李春旺[3]主要探讨了图书馆信息服务与搜索引擎跨界合作的技术框架,刘细文[4]、刘宏军[5]对基于信息链的横向跨越、基于用户工作流的适应性跨越和基于服务主体的跨界合作进行了研究,李玲[6]研究了跨界情境下的学科馆员团队建设。这一阶段,该领域研究并没有引起业界的关注和重视。第二阶段为2015-2017年。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各界纷纷开展了“互联网+”环境下跨界发展研究,图书馆界对该领域研究热潮也逐渐高涨。这一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迅速上升为145篇,其中2015年33篇、2016年60篇、2017年52篇。研究成果涉及的主题比之前宽泛了许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互联网思维与跨界服务。如屠淑敏[7]对互联网思维视野下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表演艺术、网络教育、现代传媒、商业、市民生活等领域的跨界服务进行了研究,张美莉[8]研究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跨界服务模型,对其各要素作用机理进行了论述。二是跨界合作服务主体。陈东[9]、张钰梅[10]对图书馆与出版社及书商进行大数据合作的模式、范围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三是关于“图书馆+”的研究。国内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在研究“互联网+”与图书馆发展的同时,萌发了“圖书馆+”的创新思考。张岩[11]在总结深圳图书馆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图书馆+”发展新模式。庄琦玲[12]在汇总分析多地图书 馆“互联网+”实践案例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 ”发展思路。杨晓东[13]认为“图书馆+”是以图书馆为平台,与“互联网+”场景中的用户需求相结合,形成跨界融合、连接一切的服务模式,具有跨界融合、重塑结构、开放生态和连接一切的特征。此外,一些学者还对图书馆跨界服务实践进行了评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近年来国内对图书馆跨界合作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学科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图书馆跨界合作是一件新鲜事物,出现时间不长,理论研究成果的研究角度比较单一,缺乏对图书馆跨界发展着力点的准确把握,使目前一些图书馆在跨界合作实践中处于弱势、边缘地位。

3 图书馆跨界发展的着力点

在跨界发展已成为了必然趋势的环境下,图书馆要顺应时代要求,面对挑战,认真研究,综合施策,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树立“图书馆+ ”思维

目前,用“互联网+”思维去研判问题,开展工作,已成为新时期影响各个行业领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从新的思维高度对市场、用户、产品、服务以及竞争对手等方面重新审视和思索,以提高企业生产力、竞争力和创新力,提升企业运行效能为目的,确立未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方式与以往传统思维方式有着很大区别,它是发散性的,可以穿越时空,存在任何行业和领域。

从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来看,每一次重大进步和发展,都可以说是图书馆跨界发展的结果。这是因为图书馆一直以来都容易受到新理念、新技术的影响,我们从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几乎每一项新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或信息技术的兴起,都可以引起图书馆领域的极大关注并推动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升级[14]。面对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图书馆人要秉持对新知识、新思维和新技术学习和利用的传统,运用“互联网+”的视角审视图书馆发展环境,树立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思维,以图书馆为平台,与“互联网+”场景中的用户需求相结合,形成跨界融合、连接一切的服务模式[13],推动图书馆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所以,图书馆要树立开放、互联、共享的思维和理念,重新审视图书馆目前所处的环境和未来发展趋势,重塑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结构,拓展图书馆营销方式和用户体验模式,发挥图书馆信息知识服务作用,使图书馆能够在新环境、新技术、新业态下,创造各种各样的“图书馆+”发展模式,让更多的人能够利用和享受图书馆服务,使图书馆跨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3.2 制定发展战略规划

我国公共图书馆属于社会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的社会服务要求。尽管网络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环境的变化改变了图书馆存取文献信息资源的方式,但不能改变公共图书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提供社会文化信息、提高公民文化素养的基本属性和重要职能。而“图书馆+”将融合社会其他行业与机构,由此,这一新业态内部自然就有着组织目标的“背离文化”成分,可能成为新生业态长期发展的障碍之一。同时,盈利性机构自然的趋利动机,也会对图书馆服务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图书馆人的职业操守等构成潜在的挑战[15]。目前,许多图书馆基于自身资源优势,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跨界合作服务实践,通过融入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使图书馆服务格局有了很大改变。但由于跨界合作、跨界融合对图书馆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既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也缺乏相应的制度和原则进行规范和约束,如不尽快制定图书馆跨界合作发展战略,其前景不容乐观。

战略规划的制定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与整个管理体制不可分割的。当前,“互联网+”行动计划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跨界合作、跨界融合已成为发展趋势的潮流面前,图书馆必须“顺势而上” “因势而变”,在承担社会责任,不损害公民文化权益前提下,整合优势资源,迅速融入到时代发展潮流中去。因此,图书馆跨界合作发展必须加快顶层设计,制定跨界发展战略规划,确立跨界发展目标,明晰跨界发展思路和路径,在管理体制、组织机构、服务功能、运行模式和操作程序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制度、规范和措施,为跨界合作提供政策依据、发展原则和制度保障。只有将“图书馆+”置于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之中统筹协调推进,纳入民生、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工作布局,制订“图书馆+”战略规划,使图书馆服务成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让“图书馆+”触手可及[13],才能真正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实现图书馆跨界合作发展的目的。

3.3 开展跨界理论研究

国内图书馆界从 2006 年开始关注跨界研究[16],研究主题主要涉及图书馆跨界合作的必要性、服务主体、问题与障碍、案例介绍等方面。综观图书馆跨界合作发展理论探索和实践积累,虽然为图书馆學科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与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和用户需求相比,还缺乏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针对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由于理论研究不足,致使图书馆在目前已开展的跨界实践活动中,得不到应有的相关理论指导,在与公共文化组织、商业信息机构、互联网科技企业以及其他部门的跨界合作中,往往处于边缘和弱势地位,在合作方式、合作目标、交流沟通等方面,不和谐、不流畅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了发展空间狭窄、偏离既定目标、后续动力不足等现象。

图书馆学研究不能游离于图书馆事业实践之外,因为它与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离开或割裂这种关系,图书馆学研究就无法展开[17]。面对发展新常态,图书馆如何快速确立发展方向,加快创新步伐,建立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相关理论来指导创新实践活动;而实践中积累的做法和经验,也需要及时地总结、归纳和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因此,图书馆必须开展“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跨界发展相关理论的研究,坚持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厘清图书馆跨界发展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与知识结构,重视图书馆跨界发展研究方法、服务内容、服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对图书馆跨界发展管理方式、组织结构、服务流程和市场环境、用户需求、竞争对手的研究,构建图书馆跨界合作、跨界融合的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新时期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支撑、助力、推动图书馆跨界发展。

3.4 加强信息技术创新

随着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渗透率越来越高,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资源配置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18]。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也大大促进了企业的分解、重组、转型、跨界、合作和创新。

从新技术应用上可以看出,现代图书馆几乎在所有方面,从资源类型和内容,到服务方式,到服务的深度广度,都远远超过了传统图书馆。现代图书馆拓展了很多新业务,但它仍然赶不上网络发展的步伐,在重要性方面还不足以使其获得昔日曾经拥有的社会认知度和地位,这也是转型期的痛苦之处[19]。目前,许多企业借助于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改革了固有的工作流程和模式,摆脱了发展困境,扭转了市场颓势,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就图书馆而言,互联网只是为图书馆服务的,我们应该更多考虑的是“图书馆+”,即以图书馆为主体,考虑怎样将互联网以及多种现代技术应用到图书馆[20]。所以,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图书馆要拓宽发展之路,重现昔日辉煌,就必须充分运用虚拟化、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手段,通过对用户信息行为的数据获取、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找准用户难点痛点,进行服务产品分析和产品升级,通过与各种公共平台的深度融合,在文献保存、资源组织、知识服务、信息安全等方面开拓业务新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使图书馆服务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服务边界扩大化、延伸化和模糊化,从而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大众文化的方方面面。

3.5 培养跨界人才队伍

随着各行各业跨界合作、跨界融合持续不断深入,培养跨界“两栖”人才,已成为突破跨界、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从“人才”角度来看,“专才”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固然能够激发创新的火花,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人才不仅要成为拥有专业技能的“专才”,还须拥有与世界“互联”的能力,成为具有广博知识面的“通才”,掌握跨界整合知识、资源的能力[21]。

图书馆跨界合作涉及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利益主体。在文化市场不断变幻、文化产业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培养跨界人才已成为图书馆实施跨界发展战略,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图书馆跨界人才不仅需要良好的图书馆专业技能、广博的信息知识储备,更需要具有开放的跨界思维、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较强的跨界资源整合能力和跨界合作实践能力。图书馆要树立科学的人才发展观,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制定跨界人才短期、中期和长期培养计划,选拔那些德才兼备的馆员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各种方式构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的跨界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他们敢于涉足未知领域,勇于开拓服务项目,大胆尝试跨界实践,使他们能够善于从用户行为中寻觅到有价值的信息需求和服务内容,逐步具备挖掘各种信息资源价值、灵活转换信息产品形式、准确把握不同媒介信息产品特性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和提升用户信息需求和服务体验,为图书馆有计划、有目标的融入更多、更广领域,做好跨界人才储备与队伍建设,使图书馆跨界发展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

3.6 选准跨界服务项目

任何创业活动的载体不外乎产品或服务。不能为顾客提供其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创业活动,都会因为产品或服務无人购买而缺乏生命力并最终死亡[22]。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从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能力角度出发,从自己熟悉和擅长的领域寻找机会,选择一个具有市场价值的创新项目或创新产品,往往意味着企业创新成功了一半。

图书馆跨界服务是图书馆突破现有的工作与服务边界,以读者和用户需求为驱动,通过与其它社会机构的跨界合作,加大信息整合力度,增强信息服务的专业性和增值性,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23]。图书馆跨界服务是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动,面对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跨界行动,为摆脱自身发展困境,寻找发展机会,许多图书馆跃跃欲试,都在试图为自己找一个匹配的跨界发展合作伙伴、探索成功的服务合作、服务融合模式。在此大趋势下,图书馆要清醒的认识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核心战略[24]。图书馆必须审时度势,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从用户角度出发,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从中寻找服务切入点。在跨界服务发展过程中,图书馆要围绕自身的基本职能和任务,以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分析、考察市场环境,选择能够展示自身特长和实力的服务项目和服务产品开展跨界服务,切不可操之过急或盲目行动,为跨界而跨界。跨界是一场企业的冒险,必须评估风险的可控程度,一旦跨界产品不成功,很可能危及原来的主业。

4 结语

“互联网+”为图书馆跨界发展寻找到了新的转型空间与创新路径,图书馆不再只作为阅读资源的供应方存在,人们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阅读需求,图书馆逐渐转型为提供各种文化需求的综合体存在。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图书馆要争得“一席之地”,创造出多种形式的跨界服务模式,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文化信息需求,就必须寻找着力点,精准发力,全面推进图书馆跨界合作、跨界融合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高明磊.互联网思维下的公共图书馆跨界服务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10):8-10.

[2] 毛军.图书馆信息服务和搜索引擎的跨界合作[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9):2-7.

[3] 李峰,李春旺.面向数字图书馆的跨界检索系统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3):48-51.

[4] 刘细文,熊瑞.图书馆跨界服务的内涵、模式和实践[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6):32-37.

[5] 刘宏军.高校图书馆与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跨界合作[J].现代情报,2008(2):189-191,194.

[6] 李玲,吴鸣,张冬荣,等.跨界服务情境下的学科馆员团队软实力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12(13):45-48,73.

[7] 屠淑敏,冯亚慧,李玲丽,等.互联网思维视野下的公共图书馆跨界服务思考——跨界OR被跨界[J].图书与情报,2015(1):125-130.

[8] 张美莉.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跨界服务研究[J].情报杂志,2016,35(9):204-207,198.

[9] 陈东.图书馆与出版社、书商的跨界合作[J].办公室业务,2015(19):10.

[10] 张钰梅.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与出版社跨界合作[J].新世纪图书馆,2016(8):56-59.

[11] 张岩.充当行业砥柱,构建“图书馆+”发展新模式[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4):27-29.

[12] 庄琦玲.“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馆 +”创新实践[J].新世纪图书馆,2016(2):52-56.

[13] 杨晓东.“图书馆 +”: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服务模式[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3):62-67.

[14] 胡小菁,范并思.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挑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7-12.

[15] 霍瑞娟.“图书馆+”:专业服务跨界融合发展的探索[J].图书馆杂志,2016(8):10-14.

[16] 王万振.国内图书馆跨界合作研究综述[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1):86-88.

[17] 吴慰慈.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开拓前进——建设21世纪图书馆学学科体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5):3-6.

[18] 欧阳日辉.从“+互联网”到“互联网+”[J].学术前沿,2015(5):25-38.

[19] 刘炜,周德明.从被颠覆到颠覆者:未来十年图书馆技术应用趋势前瞻[J].图书馆杂志,2015(1):4-12.

[20] 刘兹恒.大众创新背景下的图书馆学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7(1):113-115.

[21] 徐玥.跨界创新人才观的鉴别与重塑[J].学习与实践, 2016(12):76-80.

[22] 邓宝山.掌握创业项目选择原则 优化创业项目咨询服务[J].中国劳动,2015(9):35-37.

[23] 周长强,白万英.运用跨界服务理念,促进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活化与转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10):21-24.

[24] 郝建军,刘勇.“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转型路径与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2):5-8.

Research on Key Points of Library's Crossover Development

Cha Wei

Abstract: “Internet plus” finds out the new transformation space, innovation path and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for library's crossover cooperation. Libraries should regard building “Internet plus” mind, making developmental strategic planning, launching crossover theoretical study, strengthening information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raining crossover talent team and choosing crossover services as the key points, doing serious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to promote library's crossov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Library; Crossover Development; Key Points

猜你喜欢
着力点图书馆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着力点”
“研教”转向“研幼”的三个着力点——以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美育课程构建为例
肖亚庆宣布下半年工作“五要点”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浅谈煤炭建设企业转型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经济新常态下加强基层政府内部审计的着力点
多元视角,准确把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