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留洋一圈回国”冒充“洋货”的达芬奇家具让很多一掷千金的消费者大呼上当,如今,泛滥于各种网购平台和微信的“假代购”,也有不少被曝其实是“出口转内销”,在国内生产然后“留洋回国”的假货。
先出国再回国成“直邮正品”
在韩国留学的小敏,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做代购,然而最近,小敏有些无奈:“代购生意不好做了。”究其原因,小敏说,很多过去好卖的东西开始卖不动了。在很多网店,同样是代购,同样的产品,价格只是小敏提供价格的一半,如此大的价差,让小敏失去了很多客源。
小敏说,“我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因为那样低的价格,就算直接从工厂批发,恐怕都做不到。”后来,小敏发现同样韩国做代购的一位同学,经常收到中国寄来的包裹,然后再把里面的商品寄回国。打听之后,小敏才知道,原来包裹里就是国产的仿货,但经过这么一转手,就摇身一变成了“代购正品”,还是“直邮正品”。因为很多买家判断是否为正品的一个标准就是看发货地是否为国外。
“在仿货面前,再便宜的正品都没有价格竞争力。”小敏很是无奈。
从吊牌到小票都可以造假
以服装为例,很多有经验的消费者会让代购卖家提供吊牌和小票,并且会拿着小票联系卖家所称的实体店核实。
但不少实体专卖店也为此平添很多烦恼,因为核实商品真假并不在他们工作范围内。很多专卖店甚至声明拒绝验货服务。
但不久前,据报道,某消费者因为从“代购族”手中买到了有瑕疵的服装,要求退货,在联系代购卖家告知的实体店时,实体店查询之后告知该消费者:并无此商品的销售记录。
这样一来,“代购族”便露了马脚。所谓的实体店淘到的商品,并非货真价实的商品,其实是仿货。
据介绍,近几年来,快时尚品牌的假货、工厂货、尾单多得不计其数。有些价格超便宜的,一看就知道不是正品。但有些打着代购的旗号卖假货,而且还吊牌、小票、包装袋统统齐全,也是让买家防不胜防。有做代购的人这样说:连技术要求很高的奢侈品都能仿得那么真,普通服装造起假来真是太容易了。“卖这种假货,一骗一个准。”
借售后服务进一步“封口”
某些通过代购买到假货的消费者,大多都自认倒霉,因为所买的商品“远渡重洋”回来,经过几番周折,很难找到“罪魁祸首”。但北京消费者小冯前不久的一次经历,让她自己和身边的朋友都大为惊讶。
小冯称,她用比专柜价便宜2000元左右的价格购买了一串项链,因为专柜价也有几万元,2000元的差价让她觉得“还算靠谱”,加上卖家信用和后台评价都不错,她才决定购买。但货到之后,懂行的朋友一看就断定小冯买的是假货。气愤的小冯于是找到卖家,要求退货,令她吃惊的是,卖家没有据理力争,一句话没说就给小冯退了货,还补了2000元的差价,让她去专柜买正品。也就是说,小冯可以仍然可以用比专柜价便宜2000元的价格去专柜买正品。
如此“优质”的“售后服务”,用意也很明显,就是“封口”。据知情人士分析,珠宝首饰代购卖家,如果卖的是差价不高的A货,利润非常高,一旦被揭穿售假货,生意也就没法做了。所以,花小钱安抚买家,也就成了其不二法宝。
海外代购仍处于“灰色地带”
如果消费者通过代购买到了假货,又坚持维权,到底该怎么做呢?
专家认为,如果购买地在国外,则要国外的消保委受理。但很多卖假货的都在国内,如果卖家是个人,并且确实存在明显的欺诈行为的,可到卖家所在地公安机关报警。如果卖家是机构,可报警也可到当地消保委投诉。专家建议,消费者最好别选择目前尚处于“灰色地带”的海外代购,一旦产生纠纷,维权还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说到底,如果卖家和买家都是个人,他们之间的纠纷也不过是简单的民事纠纷,是不受消法保护的,消保委无法受理。只有在卖家是一个实体机构的情况下才可以受理。
海淘网站直接采购同样存疑
“不少代购平台不仅不清楚第三方卖的是什么货,甚至自己自采的产品,同样存在假货的可能。”跨境电商资深专家王迪称。
王迪介绍,不少海外小平台以及第三方买手在接到中国订单后,往往不愿意自己四处购买,而是选择在附近华人礼品店,或者当地购物网站打电话订货。
整个交易流程只需要遥控指挥,在线转账付款即可,甚至物流都是对方安排。王迪说,“谁也不知道那家店货品来源,更不知道是真是假。”
王迪在英国所供职的跨境物流公司,除了为中国部分电商平台进行物流运输外,同样也担任着为平台和第三方代购供货的业务。
链接:华人拼代购背后的利与弊
“我从事代购行业7年了,积累了很多忠实客户,收入也很可观,但代购行业有利有弊,入门容易,扩大规模就很难。”在英国伦敦从事专业代购的张女士说,“由于代购行业越来越火爆,假货也越来越多。针对一些热销产品,高仿货源也越来越多,导致同一款产品的价格浮动很大,很多客户会质疑他们拿到货物的真假。代购模式是靠‘人际关系搭建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很重要。”
美国《洛杉矶时报》此前有文章指出,海外代购这种基于“人际关系”的特性使政府很难限制。海外代购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也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现在从事代购的华人越来越多,我经常要算着时间开车赶往不同的商场进行抢购。不夸张的说,去晚几分钟,热销款早已被同行抢购一空。”在美国波士顿生活的王女士说,“因为竞争激烈,代购们都很拼。客户想买什么产品,就尽力的去满足他们,有时候驱车几个小时,只为买一个手提包。”
针对华人代购热潮,多数地区也出现了限购令,以防货品出现断销情况。此外,跨境电商的不断发展,也对海外华人代购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中国一些电商品牌与世界各国品牌直接建立线上国际商城,货品直邮中国,华人代购的价格优势也逐渐变弱。
此外,中国财政部2017年11月24日宣布,將进一步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平均税率由17.3%降至7.7%。为鼓励消费,中国宣布下调187种商品的进口关税,繁荣一时的海外代购将开始感到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