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煜
1989年生于甘肃成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12年本科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刘文西工作室:201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从王珂教授;2015年9月考入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刘大为教授。2014年作品《盛夏》入选“第八届民族百花奖”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小镇集市》入选明德和融——2014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获优秀奖;2016年作品《银月亮》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同心筑梦——第二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获“多彩贵州”主题创作提名奖;2016年作品《陕北集市》入选吉祥草原丹青鹿城——2016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2017年作品《江边早市》入选墨舞人生——第三届中国园林书画展,作品《银月亮》入选“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并获优秀奖。
笔墨与造型之间的辩论貌似一直是写实人物画的矛盾和症结所在。由此衍生的轻笔墨重造型或是重笔墨轻造型,从本质上来讲都不是人物画核心本质的问题。从我自己本专业的角度来讲,“徐蒋体系”对人物画写实体系的引进本身就是对中国画自身文化立场的一种冲击,但是同时不能否认其引进写实主义使中国传统人物画一些所不擅长的地方得到了补充。从直面现实和反映现实的角度来讲,“徐蒋体系”的一大进步就是使得人物画在表达时代特征和面貌时获得了—种更加直接有效的方式。
从“徐蒋体系”最初的形成到现在,人物画其实一直摆脱不了,也无法摆脱其社会功用这一属性,同时对写实人物画的抨击一直也没有离开对“素描造型”和“笔墨体系”的讨论。有人认为人物画对素描的引入使得中国人物画的笔墨体系受到巨大限制和消解,中国画是以“线造型”为其造型基础的。我认为这种讨论和辩论在一定层次上是有意义的,但是作为人物画这一画科而言,其本身内在就有基于不同表王贝方式之上的不同评价体系。从文人画的角度来说,其人物题材的作品有其自己的评判标准,当然这种标准并不是清晰和界限明确的;从院体画的角度来讲亦然。古代画人像也有其自成体系的认识研究方法和表现方法。同样, “徐蒋体系”之下的写实人物画也有其自成体系的研究方法和表现方法,同时可以在教学和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
但是从具体的实践操作层面来看,既然用中国传统的工具材料来表現,那追求符合工具材料特性的表现方式和语言就成为其必然要求。这也是时下写实人物画面临的长久课题。例如人物画表现古人的时候,古人服装的剪裁方式和穿在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线条形态是符合传统人物画的线条组合方式的,然而在现代人物服饰的复杂形态下,传统的表达方式是不能准确表达现代人物的时代特征的。同时,在人物精神风貌的表达上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才仅仅是一些表层问题。从写实人物画的本体来讲,如何将素描造型中对形体的理解体现在线条的不同形态上,才是笔墨与造型准确结合并且能够不失中国笔墨精冲的—个有效途径。当然,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两点,—是如何深入地理解素描造型,这个理解是要建立在对素描本身存在的对人物结构的理解方式的差异之上的。例如光影式的素描,其表达方式上是对表象的描摹,而三大调子、五大面的素描方式其实也没有深入形体结构的本质问题。我个人认为素描要解决的对形体的理解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犹如一张网覆盖在形体表面,在形体的方向、角度、动作发生不同的变化时引起这张网上纵横的线条在视觉上产生的变化和线条形态。在这个基础上,造型和线才可以结合起来,同时在线的基础上和中国的笔墨语言贴切结合。这是写实人物画本体在认识和技术层面上要解决的问题。笔墨和造型本身也是—个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在实践的层面通过认识的深化在画面上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任何—个画种不能简简单单停留在技术的层面;同时,没有技术支撑的画面也会在表情达意的时候大打折扣。写实人物画在反映生活、反映现实的基础上若是没有真情实感的注入,同样是苍白无力的。这些都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