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医头

2018-05-14 10:44狄青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黄帝内经谓之功夫

狄青

我小时候在乡下,曾亲眼见过有人脚崴了,赤脚医生在此人脖后扎一針便好了。那时我太小,实在搞不懂是何道理,只觉着神奇无比!无独有偶,后来我见过治疗面瘫,医生针刺病人脚上至阴穴的。翻阅《黄帝内经》,乃知原来上面早有记载:“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还知道这种取穴与病位相隔甚远的方法,谓之曰“远道刺”,属于古代中医“九刺”之一。联想起巴金先生在《随想录》里所说“只会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医师并不算高明的大夫”那句话,愈发觉得有理!

然而,“头疼医头”的方式在当下却依旧并不鲜见。朋友跟我说起如今有一种新兴职业谓之曰职业配书人,他们熟悉各大图书榜单排行,知道哪位明星正在读什么书,了解官场喜欢哪一类读物,然后加以“精分”再打包推荐给客户。鉴于许多人读书时间有限甚至不读书却又想谋得一个爱读书的“好名声”,职业配书人会把诸如《半小时读完一部经典》《如何五分钟了解一本书》《快速阅读的方法》等推荐给这些人。或许有人会觉得荒谬,喜欢读书的人都清楚,谁也不可能几分钟抑或半小时就读完一本书,遑论是经典。但任何事情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就比如我国这些年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都在5000部至7000部之间,却有人有本事能在第一时间评出所谓“年度长篇小说排行榜”,都看显然不可能,就算评选者看过其中的百分之一,倘使没有“五分钟了解一本书”的功夫,怕也根本做不到。

有人给我推荐过若干“创作必读书”:有莫言爱读的书、余华喜欢的书,还有某些书对作家结构故事有用,某些书对作家构思人物有益……应该说推荐这些书的人的确下了一番功夫,但在我看来作家创作是个性化极强的劳动,很难提供“标准教材”。汪曾祺说过:“一个当代的中国作家应该是一个通人。”我们未必能做通人,但至少得做个兼收并蓄、触类旁通之人。

头疼医头,实际上源于实用主义哲学思想,意图是用最简单省劲的方式以达到最佳且最省时省事的满意效果,但结果多半与初衷相悖。中国医学理论从《黄帝内经》始便认识到头疼医头的局限,从而运用五行学说来揭示人体各部分组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复杂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生命活动的总规律。也就是说,每一种疾病的产生,并非完全是本位器官的问题,必须要用整体系统的观念去思考,才会真正解决问题。

陆游留给他儿子陆遹的那两句带有文学遗嘱意味的诗“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其实就是告诫陆遹创作绝不能头疼医头、就诗论诗,因为一个文人所写作品的好坏高下,不是仅靠技巧娴熟和辞藻华丽便能成就的,而是其经历、阅历、见解、才智、学养、操守以及识悟共同决定的。后者若无积淀,前者即便弄出花来,也是样子货。

梅源荐自《西安晚报》2018年4月25日

猜你喜欢
黄帝内经谓之功夫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木鹊和车辖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黄帝内经》修辞格英译研究
《黄帝内经》“酒伤”理论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