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歌
《容斋随笔》系南宋高宗时端明殿大学士洪迈所著,在书中洪迈转述了他的朋友中书舍人朱仲友的一段很有意思的话。认为一个人的一生,从幼小到老迈,可以分成五个阶段,人们对于每个阶段都应该有一个清醒从容的自我设计,叫作“人生五计”,即生计,身计,家计,老计,死计。这种区分不见得科学与准确,但对于认识我们自身的人生轨迹,却有一定参考价值。
生计:“十岁的儿童,父母膝下,视寒暖燥温之节,调乳哺衣食之宜,以希成立:其名曰生计。”说的是十岁至二十岁,主要靠长辈的哺养培育才能长大成人,其实,这段时间不完全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候,也是为生存和发展打基础的关键阶段。说是“为生而计”,当然没错。
身计:“二十为丈夫,骨强志健。问津名利之场,秣马厉兵,以取我胜,如骥子伏枥,意在千里:其名曰身计。”二十到三十岁正是青年时代,正如老人家所说“好象早晨八九点种的太阳”,朝气蓬勃,是希望所在。也如梁启超所说的“乳虎”“朝阳”,有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拔山扛鼎的魄力。这是为终身事业打根基和结婚生子成家立业的时候,切不可等闲度过。如果“生计”阶段是一棵小苗,现在已经长大、长壮、需要浇灌的时期。在事业上这时也应该崭露头角了———这一段,说多重要就多重要。
家计:“三十至四十,日夜注思,择利而行,位欲高,财欲厚,门欲大,子息欲盛:其名曰家计。”这是人生的黄金时段最好时光,是正走上坡路的时候,位置有了,但还不是最高;钱也有了,还不是最多;门头也有了,但还不是很大;子息正在長成,还没有迈入社会,这时说“家计”,倒也十分贴切。
老计:“五十之年,心怠力疲,俯仰世间,智术用尽,西山之日渐逼,过隙之驹不留,当随缘任运,息念休心,善刀而藏,如蚕作茧:其名曰老计。”当一个人渐入老境之时,确实要考虑退路,淡薄追名逐利之心,抛却患得患失之念,收起锋芒,珍惜名节,以求善始善终。但是,不敢苟同的是,这时还不老,而且是人生走到顶峰之际,不过,这个阶段颇为费心则是真的,所以我说,该叫“心计”才恰当。
死计:“六十以往,甲子一周,夕阳衔山,倏而就木;内观一心,要使丝毫无慊,其名曰死计。”我觉得这段应该叫“老计”,老也包括死,直言死,太吓人。况且,今人比古人大约得长寿二十年,当时的六十,相当于今天的八十,当年一般人还真的很难过了这个坎呢。我赞成这样的说法:“六十,是人生的第二春。”我也欣赏古人的“莫道桑榆晚,为霞正满天”的气魄。虽然“神龟虽寿,犹有竞时”,但是从六十到八十还有二十年,是属于自己的一段最自由、最悠闲、相对漫长的时光,怎能就这么地轻言放弃、自我作践了呢?
人终究是要老要死的,不回避是一回事,以一种什么态度对待又最要紧。不怕老,直面老,还要活得有心气、有心劲,既是一个现实,又是一个问题。我赞成“让我,优雅地慢慢变老”这个说法;我欣赏“人人都要老,但我正在经历老”这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