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齐
“政府要信守承诺,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一表述可谓直戳痛点、振奋人心。刘强东委员在参加全国政协工商联组小组讨论会时,就结合公司经历现身说法:本来前区长答应了拓宽道路,结果合同写了,钱到账了,新区长却说那是上一任的事情。
“新官不理旧账”是个老问题。“人事有代谢”,大多数官员上任后都能当好“接棒手”,但某些官员却热衷于“推陈出新”、另起炉灶,将前任定下的种种弃之一边。于是,原本谈好的条件变了、做成的规划废了、签好的合同搁置了、欠下的账也都吹了……“遗留问题我不了解”“字谁签的找谁去”“又不是我答应的”,诸如此类的推诿借口,让企业深受其害,不得不从头来过,效率大减不说,干事创业的热情也严重受挫。
相较于企业受损的显而易见,“新官不理旧账”对政府及当地发展的伤害则更加隐性和深层。旧账并非官员的个人账,而是当地政府部门与合作方定下的契约。新官赖账、撕毁合同,意味着政府部门言而无信,缺乏契约精神与法治意识。在公信力本就脆弱的当下,这俨然成了政府部门难以承受之重。一方面容易将自身拖入“塔西佗陷阱”,让一些老百姓成了“老不信”;一方面牺牲地方发展前景,让本有开发投资之心的企业打起退堂鼓。更为严重的是,换届就换蓝图、换人就换思路,势必造成社会成本的巨大浪费,而这只能由当地老百姓埋单。
“新官不理旧账”成为痼疾,“功成必须在我”的错误政绩观难辞其咎。不排除某些新官不接旧账概因前任留下的“账目”不清、存在问题,但更多恐怕还是算计使然———为旧账“埋单”,干好了是为前任“作嫁衣”或“擦屁股”,干坏了则是自己无能。与其如此,倒不如重新搭台唱戏,赶紧新烧三把火,为自己的功劳簿添彩。狭隘的个人“小算盘”,直接导致了“新官不理旧账”,更造成了诚信政府、法治政府及地方发展的“大欠账”。
政贵有恒,改变“人来政改、人走政息”的现象刻不容缓。总体上看,“新官不理旧账”是某些官员不依法行政的问题。解决問题,首先要求政府有诺必践,一张蓝图绘到底;而企业等也要提高法治意识,严格按规矩办事,不要一味去争取某位官员的口头承诺。当然,对于新官面对旧账时的种种顾虑,也应予以正视:比如,从源头上建立起科学决策机制,堵住烂账、坏账的可能,减轻继任者负担;在考核评价时,纳入“理旧账”事项,鼓励新官接过前任“接力棒”。让法律的归法律,政绩的归政绩的,这场“不亚于反腐败斗争”的战役,才有可能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