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历”的来历

2018-05-14 09:12纪慎言
杂文月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孔府六艺瓦罐

纪慎言

朋友的老婆要新开一家饭馆,取名叫“孔府瓦罐”。如今的企业又都讲起了“文化”及“品位”,所以,朋友的老婆便让朋友找我,为她那“孔府瓦罐”搞一个有文化品位的关于“孔府瓦罐”的来历。

朋友为人不错,以前又帮过我的忙;所以,他提出来的事并且又是他老婆的旨意,我是不管再怎么为难也是应该尽力而办的。于是,在吃了他们的两次请之后,我借着酒力向他们拍了胸脯。

酒劲过去以后,因为拍胸脯的事还没忘,所以那愁劲就又攻了上来。写什么呢?怎么写呢?就是编也得有个“影像儿”啊!

猛然想起家里一直放着的四书五经。于是就翻到了“子曰”满纸的《论语》。于是就伴着朱熹老夫子的注释通读了一遍又一遍。首先读出来的是老朽自己名字的出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学也已。”于是就对孔老夫子由景仰之余又多了份疑惑: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你来干什么了?又想,是不是书上在“求饱”和“求安”前面漏了个“不”字?不过这都不是现在探讨的事情,眼下当务之急是来历,是那个“孔府瓦罐”的来历。

读《论语序说》得知: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弟子颜回最贤”。于是突来“灵感”,以颜回为线索,杜撰出一段文白相间的“来历”。如下:

孔子,圣人也。年轻时周游列国,虽满腹经纶,但未得施展。后半生便致力于讲学论道,有弟子三千,其中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以颜回最贤。孔子对得意门生关爱有加,常常亲赴颜回之居所与其研习学问。是日近午,孔子因事又至回所,见颜回正忘情读书,屋内一隅的灶台上一瓦罐正热气氤氲,香气缭绕;遂问回所煮何物?颜回从书中惊出,忙向老师施礼后答曰:罐中乃寻常菜菽。因回常常食无定时,恐其冷凉,故特以瓦罐烹之,一乃保温,二乃保味。孔子腹中正饥,遂与回共啖罐中之食,顿感鲜香无比、回味无穷!其后,孔子念念不忘,嘱其家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久而久之,孔子因瓦罐而受益,瓦罐因圣人而得名。天人合一,物我交融。从此,孔府瓦罐闻名遐迩。

我把这个“来历”交给朋友,朋友又交给了老婆,朋友老婆又找了好多有文化的人进行审查论证,结果都说不错,并说以前别人这汤那菜的来历还说不清是谁造的哩!于是,我撰写的这段“来历”就堂而皇之地上了“孔府瓦罐饭庄”的大堂,供有品位又有雅兴的食客们观赏揣摩、品味称道。

这就是“来历”的来历。

猜你喜欢
孔府六艺瓦罐
论马一浮对六艺论儒学经典体系的重建*
铁锅和瓦罐
长沙市六艺天骄星城园学生作品展示
盛满声音的瓦罐
孔府名肴——“带子上朝”
孔府宴大件——神仙鸭子
孔府的年节楹联
马一浮“新《六艺》论”论稿
不安全的瓦罐
马一浮的“六艺之教”在文献学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