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突发性耳聋的原因,竟然是基因
流传度:20000000+
我们也许会听到这样一些事件:小孩被打了一巴掌,耳朵就聋了;出生的时候听力是正常的,自从发了高烧打了一些抗生素,小孩就聋了。这些耳聋“意外”的发生其实大都是基因缺陷所致。
曾经红遍全国的舞蹈《千手观音》,表演的21个演员全是聋哑人。其中18个是因为药物致聋,大多在幼儿时期因发烧使用抗生素所致。由药物高剂量致聋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是由于携带药物致聋基因突变造成。
“ 一针致聋”的孩子,他们因本身携带有一种线粒体基因的突变,这类人群常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而致聋,如果已经知道这种风险,避免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则可以避免耳聋厄运的发生。
携带这类致聋基因的女性会100%遗传给下一代,也就是说如果母亲携带该突变基因,其子女必然会因此而有同样的致聋风险。药物性耳聋基因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您是否为该基因的携带者。
主持/郭树彬
教授 博导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急诊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传播专家团队 团长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 候任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 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 会长
外伤性耳聋最常见的原因是鼓膜的破裂引起的傳音性耳聋,和基因缺陷没有关系。
只有在随着年龄增长或者使用了一些耳毒性的药物后,小孩才会有出现耳聋的可能性,仅凭“自从发了高烧打了一些抗生素”就来判断耳聋的病因,并不严谨。
这些耳聋“意外”的发生并非是由基因缺陷所造成的,严谨的说,应该是在遗传基础之上,由外界因素引起的。
确切的说,如果是因为药物致聋,大多数儿童只有使用过有“耳毒性”的氨基糖苷类药物,才会发生此种情况。
严谨的讲,避免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耳聋的发生,也有些未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药物,而发生耳聋的家庭出现。
关键词解释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