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浩 高明慧 王玲 张校刚 姬广斌
摘要:我国高校目前通过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模式实现了科技的飞速发展,然而目前的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诸如在培养模式、入学制度、研究环境、人才就业等方面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基地与摇篮,应着眼于如何发现优秀人才,创建优秀人才茁壮生长的良好土壤,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能够真正的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让我国更多的高等院校成为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研究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3-0231-02
当前,国际竞争与日俱增,我国也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深水区与经济新常态阶段,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与环境下,培养一流拔尖型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各国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必须承载的使命。拔尖型人才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能够引领世界科技与先进文明的发展方向,如美国的苹果、特斯拉等高科技公司引领了全球高科技的发展。[3]哪个国家能够培养并留住一流拔尖人才,这个国家就会引领世界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目前我国所培养出的研究生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1)国内的研究生教育难以国际化,研究生学术水平的国际化是衡量一个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非常重要的指标。我国培养的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大多仅限于在国内,难以走出国门,不利于他们与国外的企业与研究机构进行直接的交流与沟通。尽管我国一直在鼓励创办国际一流的大学,然而即使清华、北大、复旦、浙大已经进入了全球一百强的顶尖高校,但是所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去国外就业的比率依然很低,这说明国外企业对我国培养的学生的认可度还较低。(2)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模式相对陈旧。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还是采用10年前甚至20年前的传统模式,存在教材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研究生普遍反映许多课程对后期的科研与创新没有实质上的帮助,因而针对课程设置的精准性与实用性是目前对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3)缺少轻松的研究环境不利于创新。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大多是根据导师的思路去做科研,自己动脑想问题的较少。做科研的主要目的变成了为了毕业和就业,而缺乏由于兴趣和理想作为动力,从而导致重复性、低创新的工作越来越多,原创性的工作越来越少。由于学生的兴趣、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是创新的源泉,而性格中庸、缺少质疑权威、坚持真理的精神等一系列的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4)博士生入学考试制度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博士生招生制度主要包括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定向招生等。然而这些制度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譬如硕博连读制度缺少对硕士生阶段所做工作的严格考核,这不利于对不适合科研工作的学生的筛选,反而会耽误学生今后的发展。(5)学制单一。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学制相对单一,学术型硕士通常是2.5—3年,博士通常为3—4年。这样的学制不利于出色的学生提前毕业,因为目前有很多优秀的本科生在本科期间就开始参与学术研究工作,甚至在本科毕业时就能发表比较优秀的SCI论文,如果其在硕士和博士期间表现突出的话,可适当提前毕业,以激励学生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发表高水平论文。(6)对于优秀人才的工作问题。目前优秀的研究生的就业主要是通过导师的介绍或学生自己联系,这些方式存在的问题是不利于人才的有效流动,人才对博士后工作单位的选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参考欧美的研究生培养制度,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应从以下几点进行改革:(1)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强制性规定研究生进行为期3—6个月的短期访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高校的年轻教师去全球高校200名以内的高校进行学术交流或访学,并邀请国外著名高校教授来学校进行全英语授课;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要求硕士、博士研究生发表英文SCI论文作为毕业前提条件;专业学位课应有50%比例的全英文授课以及英语形式的课堂讨论。这样可使得学生充分融入全英文的环境中,提高国际化竞争的能力。(2)优化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改革并举。以3年作为一个周期,由学院的教授委员会对目前的专业课的设置进行评估,确立课程及课程内容的理论性与实用性是否与当今科技接轨,如果该课程已明显落后于当今科技发展,则应停止开课。大胆投入人力、物力开设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课,如果该课程部分不符合时代需求,可适当增加或删减内容。缩减课程的学时,譬如可将40学时的课程减为15—20学时,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讲解最有价值的内容,并增加与学生的讨论环节,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提倡讨论与启发式教学。(3)创造宽松的科研氛围,美國斯坦福大学校长曾经说过:“学术自由是大学不可或缺的灵魂”。因此研究生教育应给予学生更多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利,倡导独立思想与自由精神,敢于质疑权威,培养研究生健全的人格与性格。科研方面,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研究生开始进行研究之前导师与研究生应充分进行讨论,找到研究生的兴趣点后再开展研究,鼓励学生进行有失败风险的科研,勇于创新,不怕失败。(4)博士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应全面推行博士生的入学申请考核制度,提高对硕士期间成果的考核要求,以便激发硕士期间研究生的创新性与进取心。譬如,对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的影响力、内容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估,考生与博士生导师在研究领域等方面确立双向选择的机制,等等。(5)根据学生的科研表现适当延长或缩短学制。学校应建设学生提前毕业的详尽规章制度,比如规定发表了Nature子刊论文或者具体到某研究领域的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者可申请提前毕业,经学校组织的教授委员会进行考核后,允许提前答辩,这样的制度可激励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努力工作,提高效率。(6)优秀人才的就业或继续深造情况应建立数据库。对于优秀研究生毕业人才应建立一个统一的动态中英文数据库,将优秀人才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成果对全球公开,同时用人单位也将在这个数据库进行注册,详述所需要的人才。这样国内外的用人单位可直接从数据库中对需要招聘的人员进行有效的筛选,并与人才进行联系与沟通。
以上是通过对研究生教育领域内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想法,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相信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实践与创新,一定会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沙莉.论青年创新型人才的人格特征与人格塑造[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352-355.
[2]郭木粱.创新人才成长路径选择的辩证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130-135.
[3]胡又牧.透视美国人才现状[J].国际人才交流,2008,(03):36-37.
[4]杨叔子.文化的全面教育人才的拔尖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