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茜
从手工操作借阅登记到利用互联网数字化管理平台进行图书馆(室)管理与应用,图书馆工作发展与变化是成功的。近几年,各中小学图书馆在自动化管理模式下开展图书借阅工作效果非常显著。20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了解到了“互联网+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与应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关注的同时,对自己的工作也进行了梳理。
以往多数的图书馆在图书借阅上使用的是手工操作进行登记,也就是在笔记本上填写借阅时间、还书时间作为记录,校园图书馆更是如此,当图书馆(室)借阅量大的时候,前面借走的书籍需要一本一本翻阅登记本,或者在借出的图书处做标记,才知道谁借走了书,超期多久,最后要想知道借阅量那就得慢慢计算了;而使用中的登记本,如果遇到借阅量小的图书馆,那该登记本的使用时间就会很长,由于是纸质的稍有保存不当就会脱页坏掉(这样就难以查找借阅情况),记录本也很脏。人工操作费时费力,资料很不健全。
学校图书馆(室)藏书量也很小,很多学校的图书馆(室)其实就是一间教室里面有两三千册书,基本上就是一些工具书。这样也就基本没有借阅量,偶尔有班级开展活动时会到图书馆借一些书,但是记录都不完整。手工借阅的另一个特征是对图书实行闭架式、仓储式管理;在规定时间内馆员为读者服务的人数有限,属于被动服务;图书的流通率和利用率较低,不利于文献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利用。
2012年,锦江区在成都市的统一规划下,开始使用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化图书管理云平台进行图书管理。馆员—计算机—读者—图书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使图书馆迈向自动化管理阶段。图书馆进入自动化管理阶段后,图书借阅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书库从闭架到半开架再到全开架。第二阶段是从借阅合一到大流通。借阅合一是将收藏、外借、阅览、咨询、自习等几种功能融为一体的全开架服务方式,打破了书库和阅览室的界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藏以致用”的现代服务理念。大流通服务方式是在借阅合一的基础上,打破借阅合一中的分室管理,实现藏、借、阅、检、流、询等大一统的服务模式。
改变以后不仅仅方便了读者与管理员,更便于上级领导检查、工作考核,从大平台就直接可以了解各校的藏书情况、借阅流通情况,直接指导开展工作。近几年锦江区凭借这样的管理考核模式使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越做越好,例如:通过平台了解藏书情况,制订每年用生均公用经费2.5%用于图书购买政策;购买由学校图书馆(室)自己订购,这样就避免了购买到不需要的书籍,还能够根据自己图书馆馆藏需要、教师需要、学生需要进行购买,这样图书就逐年递增,充实扩大了藏书规模;再有就是通过数字化平台可以了解师生到馆阅读、借阅以及图书流通等情况;通过分析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情况,对工作中操作有困难的及时给予帮助,使管理员工作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
(1)图书查询效率大大提高
过去手工操作时读者到馆需要说出书名,管理员去书架上找书,如果找不到再翻阅记录本看是谁借走了,什么时候才会还回来。而使用互联网数字系统后,读者到馆后只需要告诉管理员需要什么书,在电脑上输入书名就可以立刻查找出该书有没有,在何处,省时省力。
(2)图书流通率和利用率大大提升
让我们用流通率证明利用数字化平台管理带来的效果,我校从2012~2016年以来师生到馆的借阅情况如表1和图1~图5所示。
表1 2012~2016菱窠路小学数字化云平台图书流通率情况统计
图1 2012年借阅人数26人,册数37册
图2 2013年借阅人数376人,册数1929册
图3 2014年借阅人数590人,册数6 199册
图4 2015年借阅人数522人,册数6 661册
图5 2016年借阅人数914人,册数11 239册
为了使中小学图书馆(室)发挥更好的作用,能积极、主动地为师生服务,锦江区业务主管部门通过数字化平台管理了解各校图书馆使用、流通情况,平台建成初期,业务主管部门发现一些学校流通量很低,有的甚至为零,说明这些学校图书馆(室)图书开放情况不好,或者根本没有使用平台进行开放流通管理,为了促进学校用好数字化管理云平台,发挥“互联网+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应用效益,于是对各校提出明确的流通量要求,当然藏书量不一样要求就不一样,并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监测管理;同时还与市上、省上联合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比赛、培训活动,特别是大力推进“阅读进图书馆、阅读进教室、阅读进课表”三进等活动提高流通效益。
我校在这样的目标考核要求下,积极响应区上号召,认准执行区上要求,落实各项工作,还主动为师生推荐好书,为科研课题推荐好文章,开设的学生课外阅读课名副其实,师生每当阅读到好的书籍时都会及时与大家分享,阅读氛围浓厚。
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员,为了提高我校师生的阅读兴趣,每一年的生均公用经费2.5%严格用于新书投入,积极到正规书店选取师生喜欢的畅销书籍,新书购买回来后就及时、热情地推荐给师生阅读。每周每个班级都有一节阅读课,利用好这一时段向师生推荐好书,鼓励教师、学生多借阅书籍回家阅读。刚开始到馆阅读的人数和册数上去了,但是,系统难以记录,因为一节课时间很短,难以把师生阅读的每一本数都扫描进系统。于是,再想办法,使用班级借阅的方式,到馆阅读时就使用班级借阅,可借阅人次又不达标,最后只好采用修改个人借阅数量权限,由每次只能借2本修订为可以一次借阅五六本书回家,调整后,对于学生借阅便捷很多,因为馆藏图书很多都是系列书籍,学生很喜欢那些系列书,也就更加愿意到图书馆借书了,就这样,师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借阅量也就一年比一年好,从以上的流通情况截图上就可以看出我校实际阅读情况的变化。流通量的增加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上级领导管理到位,校园领导管理到位,每一年藏书量持续递增,好书吸引了大家,阅读活动具有较强的实效性等。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中小学图书馆(室)”能使图书管理准确记录一切使用情况,随时提取真实、原始记录,大大的方便我们的工作。
中小学图书馆(室)的未来,不能仅仅是存储知识,而是要真正承担起“保障教学、服务教学、改善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要把中小学图书馆(室)办成学校信息资源集聚中心与服务中心;办成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读者来到图书馆,如果只是了解一下书本上的知识,收集一下信息是不够的,他要主动学习知识,真正理解知识并且以自己的双手将它付诸实际。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很容易便能获得所需的书本知识,但假如中小学图书管理员想进行更高阶的工作,例如创新性工作,那我们得学着操作现代的技术工具,而这些技能必须通过实践学习。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只有勇于改变,努力适应新变化,才能发展的越来越好,不会被淘汰。我们现在的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有待改变的还很多,例如:电子阅读,智能化设备的添置,管理者的培训,这些都需要不断更新提升。不过我很高兴能看到图书馆这个“年老的家伙”做出的尝试并且获得了成功,或许说,“老的”从来都是人,而不是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