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娜
摘要:审美教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其不仅可以对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进行有效锻炼,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对发声技巧进行更加充分的掌握。鉴于此,本文首先对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详细探讨了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途径,希望为从根本上提升我国高校声乐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 声乐教学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6-0088-02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产生了深刻认知,而审美教育在高校美术以及声乐等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通过有效的审美教育渗透工作,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与能力,更加高效的进行声音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声乐教师,必须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产生深刻的认知,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合理渗透审美教育,为实现人才的全面成长而努力。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能力
每一部音乐作品中,都蕴含着创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灵魂,因此音乐艺术中通常都会包含人生思想和感悟,这是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1]。高校在积极展开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必须能够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真实情感产生深刻的认知,这是全面提升我国音乐作品质量的重要途径。而渗透审美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通过审美教育,学生会逐渐学会发现美,甚至创造美,因此审美教育对于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人才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声乐专业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专业技能进行反复而长期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加熟练的应用各种技能,获得良好的表演效果。而在长期反复的声乐技能练习中,枯燥、单调的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2]。将审美教育渗透到声乐教学中,学生能够在单调范围的技能训练中不断体会到声乐艺术中的美,由此产生学习的乐趣。因此,将审美教育渗透到声乐教育当中,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其学习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聲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途径
(一)利用对乐器的认识进行审美教育渗透
高校声乐教学包含各种各样的内容,如乐器演奏、演唱技巧以及音乐基本理论等,而要想将审美教育渗透到高校声乐教学当中,在声乐教学内容中不断挖掘美。在整个高校声乐教学中,乐器演奏是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必须抓住这一特点,努力在乐器演奏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渗透,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对乐器产生深刻的认知,在乐器演奏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3]。
事实上,声乐演唱过程中,是离不开乐器演奏的,其对声乐演唱的效果具有直接影响[4]。如果乐器伴奏恰到好处,那么能够促使演唱者更加有效的构建声乐演唱意境,与听众产生思想上和心灵上的共鸣;反之,当声乐伴奏不合理时,会对整个声乐演唱氛围产生破坏。
例如,在《青花瓷》一课教学中,教师通过现场演示、视频播放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刻体会钢琴伴奏、笛子伴奏等方式,此时学生会发现,应用这两种乐器进行伴奏,更能够勾勒出一个悠远深长的意境,但是如果采用架子鼓进行伴奏,会导致歌曲本身所蕴含的意境遭到破坏。因此,通过对乐器的了解和掌握,学生能够对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意境产生深刻的认知,能够切实体会到这一意境的美,在这一意境中,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能够得到有效发挥[5]。而在对各种乐器演奏进行充分掌握的背景下,声乐表演者可以对表演过程中的动作和情绪进行合理的设计,更加合理的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来进行作品的呈现,通过不断的练习,并观察自己在乐器演奏中的表现,能够更加明确自身的不足,学生的审美能力、心理素质以及舞台适应能力都将得到明显提升。
(二)通过声音技巧教学诱发审美意识
高校在实际展开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声音技巧这一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产生深刻的认知。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都成立了专门的声乐集体课,用于向学生传授声音技巧等知识[6],即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等方式,促使学生对声乐表演过程中正确运用气息、灵活运用吐字和发音的技巧进行掌握。众所周知,音乐的核心“材料”即为声音,声音作为重要的媒介,可以将音乐的魅力充分呈现出来。因此,在实际进行审美教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对各种声音进行鉴别,促使其明确正确发音的方法,并在特定的情境下有针对性的进行发音,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内涵、情感融入到声乐作品中,与听众之间产生共鸣。由此可见,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要条件是提升学生的声音审美意识。高校声乐教师应在日常工作中,综合应用多种途径来展示声音的表现规律与特征,通过对比各种表现规律,给予学生差异化的声乐学习感受,在对各种感受进行对比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审美意识产生诱发作用。
例如,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首歌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聆听两种不同的歌曲延长方法,分别为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并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对不同唱法之间的差别进行感受,获得亲身的体验,最终对声乐作品的内涵以及意义产生深刻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都将有效提升,因此通过声音技巧教学诱发审美意识是培养高校声乐教学专业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途径之一。
(三)在声乐表演中优化审美教育
第一,声乐表演中,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联系乐器演奏与声音技巧表现形式,确保乐器伴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这一过程中表演者的声音特色可以被有效衬托出来,最重要的是,整个声乐表演中,会形成一个充满吸引力的意境和气氛[7]。因此,高校声乐专业教师首先应高度重视乐器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学生特点的了解,采用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乐器教学,对表演技巧和演奏技巧进行充分的掌握,确保学生在音乐作品表演中能够充分利用乐器伴奏来提升感染力,最终在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方面得到有效锻炼。第二,美的思想灌输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第三,在实际进行声乐表演过程中,还应高度重视服装搭配,将其同声乐表演视为统一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听众创造一个美的环境,给观众带来美的感受。
例如,在《图兰朵》这一著名歌剧表演中,观众通过乐器、服饰等内容,就能够对表演产生一个整体性的认知,因此观赏度较高,最重要的是,观众可以对音乐作品的内涵产生深刻的认知。由此可见,在声乐表演中不断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审美教育势在必行。
(四)增强艺术创新意识
增强艺术创新意识有助于全面提升声乐表演艺术效果,而声乐艺术创新应以生活情感经验积累为基础。首先,应对声乐艺术作品的思想感情进行掌握,领悟其内涵,努力追寻与声乐作品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展开声乐作品演绎,可以将声乐艺术的表现力以较高的层次性彰显出来。舞台表演实践训练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应全面把握每一次实践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从声乐艺术的本质来看,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高校聲乐教师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有助于学生更加及时有效的发现自身的缺陷,在积累大量舞台经验的基础上,能够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专业技巧和舞台经验都将越来越丰富,能够为审美教育的渗透奠定良好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美教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有效应用于高校声乐教育当中的,通过利用对乐器的认识进行审美教育渗透、通过声音技巧教学诱发审美意识、在声乐表演中优化审美教育和增强艺术创新意识等途径,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将明显提升,也会对声乐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因此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飞.论传统音乐引入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与途径——以赣南采茶戏为例[J].高教学刊,2017,(19):108-110.
[2]梁明明.多元化视域下歌剧情景片段对提升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2017,(09):48.
[3]郭建民.互融·互补·互动——高校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三议”[J].歌唱艺术,2016,(10):25-32.
[4]许迪迪.地方少数民族声乐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保护与改革措施[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7):45-46.
[5]唐博.论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地方音乐文化的紧密结合——以新化山歌传承人在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培养为例[J].音乐时空,2015,(08):149.
[6]张坚,张智斌.声乐艺术中的技术与个性——兼论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6,33(02):134-138.
[7]李首明.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J].中国音乐,2017,(03):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