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市 100101)
音乐是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意识的艺术。随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性学科制定了新的教学标准。音乐课程改革在21世纪经济环境下的进步和发展出现了一些不适应性。比如对音乐课程中知识与技能过多关注,夸大音乐教育的艺术性,而忽略音乐的本体性和审美性。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中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要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观等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一种富有创造力的音乐教学方法,应用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中,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在掌握基本音乐节奏的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性。本文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总的实践进行分析,对如何更好的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提出合理化建议。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影响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1895-1982)创建的。奥尔夫曾说过:“我所有的观念,关于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观念,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这里,奥尔夫谈到他的“原本性音乐”的教育本身就具有古老的传统。原本的音乐绝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在奥尔夫看来,这种行为方式,是合乎儿童天性的。“儿童在其中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音乐创作的积极参与者。
小学教育的时间跨度较大,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及认知能力水平也有一个较大的变化。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进行音乐教学。皮亚杰认为7-12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的个体思维具有内化行,可逆性和守恒性。儿童的思维有完整的分类系统,个体思维不再简单受客观知觉特征的影响。因此,此年龄段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具备良好的模仿能力和强烈的好奇心。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嗓音条件配合器乐来进行教学,培养他们辨别不同音色的能力,增强节奏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法相比,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在音乐学习中“动”的状态,小学生可以讲自己的情绪、心里、肢体、口语等动作表现形式展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奥尔夫教学法合理的实施举措,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强调学习中的“动”自然少不了课堂游戏的加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节奏、语言、动作等融合在一起,使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设计、表演,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实现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节奏训练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对于节奏的感知,它可以转化为主动性和思维创造性的表达技能。
在传统的音乐填鸭式、机械的教学方式中,小学生的思考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奥尔夫自创的一些简单乐器对于小学生使用是非常方便的,而且容易被儿童所接受。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这些简单乐器,脱离教材,让小学生们自行感受、敲打,培养他们的创造性的思考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听力训练,以开放式的观念,在听力训练内容上,更强调从音乐诸如要素要音乐的结构、风格、主题内容、音乐思想这样一个大结构系统中去教学,其中音乐的选择是偏于多元化、全方位的,包括了各国各民族的音乐,从传统音乐、欧美音乐到各国现代派音乐、五花八门的通俗音乐等。面对这些风格甚至审美观念官网不同的音乐,这需要小学生通过听去寻找它们的共性与区别,再一步去理解。这一点可能对于小学生们来说有一些吃力和困难,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所以,教师在选材上要懂得从简单音乐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对音乐的认识。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动静交替”的教学模式,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七年级学生绝大部分虽没有歌唱基础,但是他们得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对此,再七年级的歌唱学习过程中,需要有教师专业的引导。
初中生阶段心理发展已经逐渐成熟,他们对音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有浓厚的兴趣。他们不喜欢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于是教师要针对此年龄段的学生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通过诵读和动作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节奏感的认识,增加学生对节奏感的把握。
音乐剧是一种典型的具有较强实践性及可操作性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初中生的想象力是无极限的,通过音乐戏剧教学可以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例如《小虱子和小跳蚤的故事》,这个小剧主要是用几个固定的音乐乐汇(固定音型)在音条上贯穿全剧演奏,剧情比较简单,表演也是由学生根据剧情设计,对于初中生非常容易掌握。初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找到自己擅长的表演形式,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充分享受和体验这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带给艺术美的感受。
律动与舞蹈是奥尔夫教学法中动作教学的两大关键要素,中学音乐课正因为缺少律动,课堂枯燥无味,让律动融入音乐教学中,学生可以释放自己的表达。这种律动可以是个人对音乐感受的表达,也可以是教师设置具体情境,以小组的方式来展开。在选材方面不用局限于音乐教材,教师可以自由选择奥尔夫经典音乐,让学生们分组练习,在讨论结束后以小组形式展示成果。在这歌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和重心,在动静结合中领悟和感受音乐的魅力。例如《鄂伦春族小唱》,就是通过节奏律动来体验乐句的节奏是否相同。教师可以在唱歌前先提出要求,让学生仔细听教师范唱,在听第一句节奏的时候让学生用动作把节奏模仿出来,反复做几遍后听第二句节奏跟第一句是否相同,教师再进行范唱,此时学生对歌曲的曲调比较熟悉了,可边做边哼歌曲,教师出示乐谱,学生用节奏朗读歌词。如果教师会跳鄂伦春族的舞蹈,可以选择两组动作教学生边唱边跳。最后由教师总结这首歌曲是由几句构成,结构是什么。这样通过律动与舞蹈教学,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节奏感知音乐作品,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精髓。参与演绎的学生需要边打节拍边歌唱,是对歌曲的多重理解,使学生获得了新的音乐认知,让学生从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理念,是从音乐的角度去解放人的思维和情感,通过音乐为载体使得人们的感情可以真挚流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结合奥尔夫音乐理念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质量提升有效,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情感表达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中小学教学中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提高了中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不再是那句“我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评价。
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引入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会了用语言、音乐身体律动来表现,提高了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奥尔夫教学法是引导鼓励学生接触音乐实践的过程,不仅是一种教会学生歌唱、奏乐的方法。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去,不仅可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基本音乐知识,还能够引发极大的学习兴趣。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对于我国现阶段的音乐教育有一定的启迪和促进作用。通过汲取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精华,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创造性的开发适合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挖掘学生音乐潜力、提高音乐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等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李娜.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8).
[3]洪环.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构建[J].文理导航旬刊,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