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勒种子形态特征与质量关系研究

2018-05-11 01:01新疆兵团第三师51团图木舒克市844000苏建明侯松山
石河子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净度罗勒发芽率

(新疆兵团第三师51团,图木舒克市,844000) 苏建明 侯松山

罗勒O.basilicum是唇形科罗勒属植物,又名香草、九层塔、兰香,目前已上市的品种有甜罗勒、圣罗勒、紫罗勒、绿罗勒、密生罗勒、矮生紫罗勒、柠檬罗勒等。河南、安徽省栽培较多。现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罗勒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茎叶可调制凉菜,油炸或作汤。罗勒含挥发油,性味辛温,具有疏风行气,化湿消食、活血、解毒的功效。治外感头痛、食胀气滞、脘痛、泄泻、月经不调等。《嘉祐本草》载“调中消食,去恶气,消水气,宜生食。”气虚血燥者慎食用。临床用于胃腹胀满,消化不良,胃痛,肠炎腹泻等,是新药胃长泰口服液的主要原料之一。关于罗勒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和生药学方面,虽然有文献记载其栽培方法,但对种子的形态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尚无报道。

对罗勒种子的形态物理特征与其萌发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为罗勒种子的质量检验和人工栽培提供初步的判断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同时收获的产于吉木萨尔的一批罗勒种子,对其按外部颜色形态分为三种类型,记为A、B和C。

1.2 仪器设备

酒精、脱脂棉、脱脂滤纸、普通光学显微镜、解剖针、刀片、镊子、小木板、直尺、电子天平(分值度0.01g)、玻璃培养皿、恒温干燥箱、硅胶干燥剂、磨粉机及称量盒、浓度为0.10%四唑溶液,搪瓷盘。

1.3 方法

1.3.1 外观形态观测

用肉眼直接观察比较收获的罗勒种子的外观形态和颜色,结合解剖镜下观察,每次100粒。

1.3.2 取样和种子的净度测定方法

1.3.2.1 测定前的取样

取样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取原始样品,先从待检验的同批量种子中取若干少量样品,于不同种子袋中分上、中、下三层分别取样,再将这些样品混合起来,作为原始样品。第二步取平均样品,将种子原始样品倒在平滑桌面上,混合均匀后,平铺摊成1~2cm厚的正方形,按对角线把种子分成四个三角形,除去两个相对的三角形即十字分样法,再把种子重新混合,按上法继续分样。第三步取试验样品,仍用十字分样法从平均样品中分出一定数量的种子,直接作为鉴定种子各项品质的试验样品。

1.3.2.2 净度测定方法

用十字分样法从各供试种子中分别取出2.00 g种子,重复3次,去掉杂质和废种子后,计算剩余洁净种子的质量占样品总质量的百分率。

1.3.3 千粒重的测定

从净度分析后的净种子中随机数取1000粒,用电子天平称重(精确度为0.01g),重复3次。

1.3.4 含水量测定

高恒温烘干法。称取5g经粉碎的供试样品,先将称量盒放在130℃下烘干1h,冷却并称重,再将试样放在称量盒内,放入预热到140℃的干燥箱中,保持130~133℃烘干1.5h,称重。种子含水量(%)=(试样烘干前重-试样烘干后重)/试样烘干前重×100%。

1.3.5 生活力的测定

四唑染色法。先将种子在室温下用蒸馏水浸泡12h,使种皮软化,再将每粒种子沿胚中轴纵切成两半,暴露出胚的构造。取已处理的种子,加入四唑溶液中,四唑溶液浓度0.1%,在室温条件下染色,染色时间6h。染色完毕后根据胚的着色程度和部位鉴定种子的生活力(凡是整个胚染成鲜红色,或仅胚根尖端1/2不染色,或仅子叶顶端1/2不染色的为有生活力种子),计算有生活力种子的百分率。2次重复,每次重复随机取50粒种子,取2次重复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1.3.6 发芽试验

从纯净种子中随机数取100粒,用酒精对种子和培养皿表面进行消毒,各供试种子用蒸馏水浸种12h后,将种子摆放在铺有一层湿润脱脂棉滤纸的培养皿中,加盖,放入光照培养箱中。于25℃条件下进行培养,每天检查皿内湿度,观察和记录发芽情况。统计种子发芽率,胚根长度等于种子长度即为种子发芽;并计算发芽势,发芽势=4d内供试种子的发芽数/供试种子数×100%。

1.3.7 线性相关分析

对三种类型的罗勒种子进行对比,进一步研究罗勒种子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和发芽率之间的相关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罗勒外观形态的比较

罗勒种子形态大体上一致为卵圆形,略呈三面体,长约2mm径约1.2mm,光滑,有细密点,顶端稍尖,可见白色种孔。种子越成熟颜色越深,越有光泽(见表1)。

表1 罗勒种子外观形态比较

2.2 罗勒种子品质特性的比较

2.2.1 种子净度

C类的种子净度最高,为95.15%,A类的最低,为83.33%。B类的介于两者之间,为89.33%,C类罗勒种子净度与A类和B类的达到极显著水平,A类、B类之间差异也极显著(见表2)。

表2 罗勒种子净度、千粒重和含水量的比较

2.2.2 千粒重

不同类型的罗勒种子千粒重有极显著差异,C类的千粒重最高,为1.88g,A类的千粒重最低,为0.94g,B类的为1.46g。三类罗勒种子的千粒重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见表2)。

2.2.3 含水量

不同类型的罗勒种子含水量也存在极显著差异,最高的为C类的,含水量为7.94%,A、B类的种子含水量依次是4.2%,6.65%。C类罗勒种子的含水量与A类和B类的达到极显著水平,B类、C类之间差异也极显著(见表2)。

2.2.4 生活力

C类型的罗勒种子生活力最高,为94.0%,A类最低为76.0%,B为86%,除A、C类之间达到极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类种子生活力只达到显著差异(见表3)。

表3 罗勒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的比较

2.2.5 发芽率

C类的罗勒种子发芽率最高,为92.5%,A类的最低为52.5%,B类的居两者之间为76.5%。除B、C类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类型的罗勒种子发芽率之间只达到显著水平(见表3)。

表4 罗勒种子千粒重、含水量及生活力与发芽率的相关方程

2.2.6 发芽势

C类的罗勒种子发芽势最高,为85%,A类的最低为32.5%。除A、C类之间达到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类罗勒种子发芽势之间无显著差异(见表3)。

2.3 种子特性相关性分析

查检验相关系数临界值表得r0.05=0.8783(n=3),r0.01=0.9587(n=3),从表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罗勒种子千粒重与其生活力、发芽率及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含水量与其生活力、发芽率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生活力、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罗勒种子在收获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粒重越大,生活力越高,发芽率越高。生产上可以用粒重来初步判断其种子质量的好坏。

3 讨论

种子的大小、千粒重可能与所生长的植株部位及植株营养状况有关,光照强度较强,光合作用时间长,光合产物积累多,植物营养状况好,种子较大。

罗勒种子随千粒重的不同,种子活力存在差异,其千粒重与发芽率呈正相关,随着种子千粒重增加,种子萌发能力有提高的趋势。那么这就与很多有关物种内种子大小与萌发能力的研究结果相同。种子大小与萌发能力的关系可能与种子的结构有关,对于相同物种的种子,遗传因素比较接近,种子的结构也比较相似,随着种子变重,胚的百分含量增大,种子的萌发潜力也变大。

种子生活力的测定方法采用TTC法,结果显示该法测定的种子生活力与其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与戴铮,陈婧,刘继永等人的报道结果相符,说明TTC法测定种子生活力能估测其种子发芽率,可以在短时间内预测发芽率避免了发芽试验检验其质量需较长时间的弊端,这为评价种子质量及种子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4 结论

不同类型的罗勒种子的外观形态与质量特征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可根据其种子大小和颜色的不同以及千粒重等来初步判断质量的好坏。

罗勒种子随千粒重的不同,种子活力存在差异,其千粒重与发芽率呈正相关,随着种子千粒重增加,种子萌发能力有提高的趋势。同一物种内,粒重可以作为种子大小的衡量指标。

种子生活力的测定方法采用TTC法,结果显示该法测定的种子生活力与其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TTC法测定种子生活力能估测其种子发芽率。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35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M].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991:54.

[3]汪涛,崔书亚,鲁润华,等.罗勒挥发油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8):740.

[4]肖英华,谢海,熊丽.罗勒的性状与形态组织鉴定[J].中药材,2004,27(3):169.

[5]李宗友.植物部位和成熟期对甜罗勒种子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5,17(1):39.

[6]陈越,汤小燕.保存方法对罗勒种子萌发的影响[J].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7,17(5):66-67.

[7]陈菁瑛,张丽梅,葛培盛,等.种子成熟度对泽泻种子萌发与植株生长的影响[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21(1):3.

[8]陈菁瑛,刘波,郑伟文,等.泽泻种子发芽特性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19(5):17.

[9]陈菁瑛,陈熹,刘波,等.建泽泻种子贮藏特性研究初报[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19(6):20.

[10]陈菁瑛,张丽梅,陈义挺,等.不同来源泽泻种子质量比较[J].中药材,2004,27(11):799

猜你喜欢
净度罗勒发芽率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小粒中药材种子净度快速检测
化学诱变剂EMS对知母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番茄需要的罗勒
探讨低温冷冻条件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低温及赤霉素处理对丝绵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罗勒精油成分分析及抑菌性研究
大豆精选工艺与设备的研究
夏玉米种子发芽率对植株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实验室实训教学中小麦种子净度检验步骤与心得体会
疏毛罗勒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