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荣
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广东云浮 527300
慢性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病原菌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约占牙周炎患者的95%,是成人病理性缺失牙的主要原因,发病率高[1-2]。研究表明菌斑微生物是牙周炎发生的始动因子,可通过包括清治、刮治、根面平整等方法机械消除菌斑和牙石[3-4]。目前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方法主要有牙周治疗配合抗生素治疗为主,常用的甲硝唑等抗生素副作用大,中药治疗慢性牙周炎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5]。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比拜克胶囊具有较强的解热、镇静、抗炎作用[5]。本研究就本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5例采用比拜克胶囊治疗,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入院前1年未接受过相关牙周治疗,近期无抗炎药物服用史;(2)有至少一个牙周袋探诊深度不低于4mm且探诊出血阳性;(3)不合并其他牙周或牙疾病;(4)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或药物过敏史。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25~73岁,平均(43.4±3.9)岁,其中慢性牙周炎30例,牙周退缩5例,侵袭性牙周炎8例;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24~68岁,平均(41.7±3.1)岁,慢性牙周炎29例、牙周退缩6例,侵袭性牙周性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的分类等基本属性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情况比较(±s)
组别 n 牙龈指数 松动度 菌斑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43 2.02±0.80 0.75±0.53 7.091 0.000 1.80±0.53 0.70±0.48 9.451 0.000 79.22±7.66 48.11±4.41 12.091 0.000对照组 42 2.21±0.82 1.21±0.72 4.123 0.000 1.81±0.52 1.30±0.71 2.891 0.013 80.06±8.81 60.79±6.99 11.981 0.000 t 1.081 3.360 0.088 4.574 0.469 10.027 P 0.283 0.001 0.930 0.000 0.640 0.000
观察组患者采用比拜克胶囊(四川金辉药业有限公司,Z20026560)口服给药,一次2~3粒,一日三次,治疗2周。对照组行一般的抗菌治疗,口服给药甲硝唑(三才石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44023232)1片(0.2g/片),每天3次,治疗2周。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牙龈指数、松动指数、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
显效:消炎消肿,牙齿松动度2度转1度;有效:炎症和肿痛两者或其中一项有好转,牙齿松动度减轻;无效:病情自然发展或在自然发展过程中加快、加剧或加重。有效率=(显著效例数+有效)/总例数×100%。
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及牙齿松动情况进行评价,并考察菌斑指数,发现两组患者的牙周状况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经过为期2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28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4%,而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疗效比较[n(%)]
所有患者均经随访4~8周,结果示观察组复发1例,复发率2.33%,对照组复发14例,复发率为2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比较
慢性牙周炎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如食物嵌塞、口腔污物等,其中口腔污染物中的牙菌斑生物膜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7]。引起牙周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既包括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主要是食物嵌塞、口腔污物等。其中口腔污物主要包括牙结石和牙菌斑,牙结石是堆积在牙齿颈部的硬性污物,它是由牙面上的牙菌斑和其他物质经矿化形成的。并且牙结石表面疏松多孔,易于细菌的附着,从而导致牙周疾病的发生[8-9]。而牙菌斑则是由细菌长时间集聚在粘性的透明薄膜上而形成,它能牢固的载附于牙齿和牙龋附近,由细菌产生毒素刺激牙周组织发生疾病[10-11]。全身因素包括内分泌紊乱、遗传因素、吸烟、精神压力等,导致对牙周炎的易感性增强[12]。
有研究表明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中病原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者,其中卟啉单胞菌、福赛坦菌、中间普氏菌、牙密螺旋体和直肠弯曲菌感染与患者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相关性[13]。一旦口腔微生物系统平衡被打破,特殊细菌会成为机会致病菌。针对菌斑,现有许多诸如清治、刮治、根面平整等方法来机械去除菌斑,然而这些方法,并不是一直有效,在一些情况下对龈下菌斑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如深牙周袋处。此外慢性牙周炎,随着自身发展,或患者未及时医治时,细菌会侵入组织,这种情况对于机械方法来说难以解决[14]。因此药物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研究发现,观察组43例,治疗后使用比拜克胶囊治疗组的牙龈指数和松动度改变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口腔菌斑指标转好。在有效率方面,使用比拜克胶囊治疗组的有效率达到98%,远高于对照组76%。比拜克胶囊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有效率,在对患者的随访中发现,使用比拜克胶囊治疗的观察组中复发率约为2%,观察组中约30%,突出显示比拜克胶囊作为中药制剂对于慢性牙周炎治疗的持久性。相关Meta分析表明甲硝唑与阿莫西林为治疗牙周疾病的有效药剂[15-16],临床应用中,甲硝唑与阿莫西林均有各自的禁忌人群,且国家规定使用阿莫西林前必须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比拜克胶囊为中药制剂,给药无需皮试。
综上所述,比拜克胶囊治疗牙周疾病效果明显,疗效持久,给药简单,使用安全。本实验观察组治疗后菌斑指数改变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拜克胶囊含有熊胆粉、冰片等中药材,对口腔细菌可能存在的特殊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Petersilka GJ,Ehmke B,Flemmig TF.Antimicrobial efects of me-chanical debridement[J].Periodontol 2000,2002,28(1):56-71.
[2] 傅宗云,李斌.滋肾活血方对肾虚血瘀型伴2型糖尿病的中、重度牙周炎的治疗作用[J].中药材,2015,38(11):2445-2448.
[3] 高云云,孙福财,杨婉祯,等.牙周菌斑微生物感染与牙周炎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1):2570-2572.
[4] Brochut PF,Marin I,Baehni P,et al.Predictive value of clinicaland microbiological parament for the treatment outcome of scalingand root planting[J].J Clin Periodontology,2005,32(7):695-701.
[5] 张雨慧.抗生素辅助牙周非手术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6,16(5):585-591.
[6] 左渝陵,金钊.健脾护齿方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评价[C].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09:8-10.
[7] Ricardo AC,Athavale A,Chen J,et al.Periodontal disease,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mortality:results from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J].BMC Nephrology,2015,16(1):97.
[8] 汤英娜,盛美春,王忠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10):227-228.
[9] 周文颜,罗善成,李惠文.甲硝唑棒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正畸并发牙周问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7,(9):104-106
[10] 李浪,马锦华,吴亚菲.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30(5):531-534.
[11] Ricardo AC,Athavale A,Chen J,et al.Periodontal disease,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mortality:results from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J].BMC Nephrology,2015,16(1):97.
[12] Zeng XT,Tu ML,Liu DY,et al.Periodontal disease and risk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Plos One,2012,7(10):e46508.
[13] 刘博,赵溪达,张建全,等.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观察[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28(6):611-614.
[14] Chaffee BW,Weston SJ.Association between chronic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obesit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2010,81(12):1708.
[15] 张海亮,苏智勇,裴玉岩,等.甲硝唑联合羟氨苄青霉素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MMP-1、MMP-8和TIMP-1水平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6,32(2):285-288.
[16] 李晓燕,林莉,潘亚萍,等.甲硝唑局部应用对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11):122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