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懿媛
摘要:小学中的问题孩子是我们的心理教育重点群体,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问题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需要。问题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学校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自我,适应生活。
關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小学中的问题孩子是我们的心理教育重点群体,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问题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需要。问题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学校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自我,适应生活。
一、意义
积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性格更加成熟。积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促进小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与他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心理处于健康状态下的学生,对于良好的社会道德以及规章制度等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积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回归主流,自尊、自爱、自强。
二、主要表现
二年级学生小明(化名)同学容易情绪激动,而且内心非常敏感不自信。开学初期的一节课上,由于刚刚接这个班,对于每个孩子还不太了解,当时我在讲课,他就拍旁边的同学,然后旁边同学举手告诉我,后来,我让那个学生和他离开一些坐着,他笑着贴上去,我再让旁边同学离开一些坐着,小明仍然笑着贴过去,当时我有点生气,以为他是故意气老师,后来发现其实小明的内心很敏感,而且还有点不自信,他不能够接受一个人或者单独坐着等等,当时他拍旁边的同学其实是因为听到老师播放的音乐在随着音乐打节奏,而且还想和旁边的同学一起打。
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我就告诉他,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以后在课堂上可以举手告诉老师他的想法,老师绝对会同意并且鼓励他去这样做,而且想和同学一起打节奏也可以告诉老师,而且还会鼓励他和旁边的学生一起拍手打节奏等,不然别的同学会以后他在捣乱甚至在打旁边的同学。
三、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发展人、完善人,新的教育形式要求教师不仅立足于三尺讲台,把课本内容传授给学生,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做一名道德品行的引导者、心理素质的塑造者。问题学生有喜怒哀乐,有自尊、自信,有自卑、孤独,有爱心和善心,只是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需要教师走进他们的心灵,与他们进行真诚的心灵对话。因此,老师一定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多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多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身心能够健康地成长。
(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到各科教学中
教材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具有教育性。现代教育教学观指出, 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价值观为重要目标之一,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为教材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进行有效沟通
一些问题学生更需要心灵沟通。作为老师,要深刻地认识到有效沟通对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更加重要。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要多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有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校正,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树立自信心,用健康的心态面对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小学生健康教育》 斯塔顿·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