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情境体验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

2018-05-10 09:49赵利兴张容荣
关键词:克服情境体验

赵利兴 张容荣

摘要:目前成长起来的一代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父母和长辈过多的包办与娇惯,很多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上有严重的依赖心理。这是摆在家长和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因为有严重依赖心理的孩子已经很难适应学校的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如:他们每天写完家庭作业,需要父母陪着写,同时还要父母逐题、逐字的检查;碰到学习上的困难或难题,就要叫父母和长辈帮助;他们第二天要用的学习用具,需要父母和长辈逐样的准备;他们和同学发生矛盾了需要家长和教师进行处理,他们的手绢、红领巾、袜子,需要父母帮助洗……总之,这些依赖心理强的孩子,离开了父母和长辈似乎一事无成。

关键词:情境体验;克服;依赖心理

生活中常会见到这样的镜头,镜头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早上要去上学,妈妈为其穿衣服,爸爸为其端早餐,而孩子自己却撅着嘴指手画脚;镜头二:学校放学了,一群孩子在操场上尽情地玩耍,而教室中却有家长正在打扫教室;镜头三:学校组织活动,出发前父母千叮咛万嘱咐,活动时孩子就好比乱麻,毫无头绪,活动结束后回家趴在父母面前号啕大哭……

从这些镜头中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孩子对父母和长辈的依赖心理很强,自己的独立意识极其薄弱。面对这一现象的愈演愈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也陷入了新一轮的思考。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呢?尝试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让孩子学会独立。

一、情境体验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坚信“做最好的自己”。

自信心强的孩子,他们追求的目标是:“既然别人能做,我也一定能做。”而自信心差的孩子更多的所追求的行为目标是:“我从来就不能做这种事。”因此,自信心差的孩子,依赖心理也就强。要帮助孩子克服依赖性,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坚信“做最好的自己”。

在学校学习生活中,我们设立了不同的岗位,如值周监督岗位,值周人员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把学生放在监督者的岗位上,让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时时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之下,在这种情境体验中使学生能懂得对自己行为负责,从而比较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情境体验就是从细小处入手,把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同时,结合学校校园环境,建立绿色校园宣传岗,在低碳生活环保宣传中,班级建立废品回收箱,每周按时上交回收的废品,并认真进行记录。从生活中的意识入手,以自我教育为突破口,“从对自己负责”、“从对他人负责”、“从对集体负责”三方面进行教育,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情境体验中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心理学研究表明:独立自主意识是全面发展的基础,独立性越强,发展得越快越好。而我们父母和长辈过于保护,总是出自“好心”,唯恐委屈了孩子,一味包办代替或过多干涉孩子的事情。这样,孩子就无独立做事的经验,一旦遇事让他拿主意时,就不知所措,祈求别人的帮助。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克服依赖性,培养独立、好学精神的第一步!首先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克服依赖性。孩子的特点是好奇好动的,一般都愿意参加一些活动。在学校我与与传统教育相结合,通过主题活动强化学生的独立性。我以植树节、劳动节等节日活动为契机,在学生中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植树行动,增强植绿护绿的环保意识,提高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等。同时也表达了同学们热爱家乡,热爱北京和热爱祖国的心情。“劳动节”是加强劳动教育的好时机同学们们都懂得劳动能换来幸福生活,能获得累累硕果。每年的劳动节我都组织学生在实践园地种植蔬菜和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同时在秋季组织学生采摘校园里的柿子。通过各类的劳动实践活动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辛苦,也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在家庭中也培养孩子一些基本的技能,如穿衣、整理书包、擦桌子,独立完成简单的委托任务。凡是孩子能够做到的,家长和老师尽量不插手,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尝试,发现自己的能力。孩子感觉自己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就会果断地去做。开始,他们会出一些问题,但经过几次锻炼,他们会管理好自己的事情。

2.创造机会,鼓励孩子下决心。一个人在作出一个决定之前,需要考虑利弊得失后,再做出最佳选择。家长和老师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充分自主的机会,让孩子有自我决策和选择的权利,凭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决定做什么事,如何做。

我结合时事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自我选择能力的培养。于是,我把各种日常教育及时事事件作为教育契机,利用及时激励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判断行为。如在为灾区“捐资捐款献爱心”活动中,现场有的同学就自主决定把自己攒下的零用钱全部捐给灾区。现场我抓住时机对这些学生进行了采访,用身边的事及时有效的引导。这些教育活动和时机不仅对道德行为起着强化训练作用,使之巩固,而形成习惯,帮助学生学会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能自主进行判断。

三、情境体验中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更为重要的是怎么培养孩子做事的主动性。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人口大国将肩负起更加繁重的任务,也就要求我们在培养人才上要适应全球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多给学生们一些挑战自我、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間,从中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帮助学生创建自信、自谦、自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态度。

(一)与志愿服务体验社会角色相结合,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每年学习雷锋活动都集中在一个时期,往往一段时间活动开展很热,过后就比较冷清,有些甚至在表面上做文章,好像这样就是很好地履行了对社会的责任。为了让学生持久地参与到服务活动中去体验,我在学生中开展志愿服务行动,成立志愿服务小队,招募志愿者、制定志愿服务规范、拟订志愿行动计划,与社区联系一起开展“学雷锋,争做文明小公民”活动、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社会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社区义务劳动和国庆期间安全监督岗活动等。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表现形式已经改变为志愿者精神,正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体现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在学生中开展志愿者活动,是要学生主动真诚地帮助他人,回馈社会,做些有真正意义的事。

(二)与争先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是否具有主动性,他的主动性有多强,我将主动性考评与争先活动结合起来,根据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设计情境体验活动方案,明确学生的体验情境,提出评估要求,并根据体验的社会角色要求学生完成相关活动记录和体验日记。

(三)与“惩罚”措施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孙云晓曾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①,这里所说的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并不只有赞赏才能给予孩子自尊与自信,惩罚更需要尊重與信任,要特别小心地为对方着想,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尊严,不要让对方难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了解的前提是尊重,不能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从犯的错误中让他情境体验到自己过失的后果。同时要教育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我们说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种健康的人格。健康人格的核心是自信,自信表现为人的一种自我概念,其实每个人都是按照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在生活着。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适度的惩罚会让他明白道理。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能主动承担起因自己过失造成的后果。

四、情境体验中帮助孩子寻找榜样。

怎么教育、帮助孩子认识和克服他们的毛病和缺点?意见、建议和办法可能提出无数条,但最重要、最有效的,是各位家长在思想上、行动上、言谈中为他们做出好榜样。这是大家的共识。少年儿童的可塑性很强,儿童通过观察榜样人物的行为,相应地会去模仿他们而习得一些社会行为?“无论家长有意无意,都必然起到榜样作用,不是正面的榜样就是反面的榜样,而且这种榜样还往往是孩子所不可抗拒的”。②因此,为他们树立起形象、生动的榜样,宣传他们的积极面、闪光点,能消除学生的偏见。发动学生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通过广播进行全校表彰,因为积极的榜样在这里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可见,培养孩子从小学会生活自理、独立学习、自我服务的能力,有助于克服依赖思想。我们相信“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和“不经磨难不能成才”的道理,应该使我们明白:让孩子从小受一点苦难和挫折的锻炼,对他们成长是有好处的,你如果操心到底,只能是好心办坏事。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社会,都不能只是宠着孩子,而是要大胆的撒手让孩子去走自已的路,以健康的心态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战胜挫折,走向独立,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好父母好方法》.漓江出版社出版.2007年7月.

[2]关鸿羽.《教育就要培养习惯》.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

猜你喜欢
克服情境体验
浅谈如何帮助小学生克服不良行为习惯
重视幼儿体验打造活力音乐课堂研究
创设有效情境体验之“四要”
浅谈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
怎样克服外语课堂上学习者的焦虑
“融合生活,情境体验”模式下的高中学生地理教学
情境体验,让文本内涵走向丰实
浅谈如何在声乐演唱中克服紧张情绪
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走向成功的研究
注重情境体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好奇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