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注重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可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下了一个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躯体疾患,还要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健康,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
一、 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
1. 重视幼儿的情感需要。幼儿期是情感体验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有着得到爱、爱别人的需要。因此,作为教师要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及良好的心境,用自身愉快的情绪和饱满的情绪去引导幼儿生活在幼儿园这个快乐的大家庭中,在一日生活中关爱和关注每个幼儿,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防止不经意的行动和言语给幼儿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2.尊重、爱护、理解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它们具有不同的认知、性格、学习风格和自我意识,有的孩子内向、沉稳、有的不善意与人交往,作为老师,我们要尊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保护孩子的个性发展,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的兴趣爱好,关心孩子的心里需要,保护孩子的个性发展,还要从不同得角度看待孩子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还得闪光点,在生活中,教师要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和孩子讲悄悄话,在游戏中要让他们有自己的选择的权利,这样子,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挥。
3. 鼓励支持孩子,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使幼儿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要善于发现并肯定幼儿学习及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各种困难,领略成功的喜悦。
4. 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教师利用多种机会,让幼儿学习多种,提高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帮助幼儿形成友好相处,互相合作,共同享有的良好的集体氛围。为了派样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教师可以投放一定数量的材料让幼儿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等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快乐并认识到自己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
二、 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贯穿。
由于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养成是受多方面影响、多种行为活动的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各种活动中蕴含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而结合一日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健康心理的主要方法。
1. 将五大领域的教育教材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在制定各种活动目标时,我们要仔细分析材料,领会其内涵,不光要有知识技能,行为养成方面的目标,还要努力挖掘其心理培养目标,以充分体现一个活动指向多个目标的教育新观念。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間、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引导幼儿体验关心爱护他人所获得的幸福和快乐感,学会关心他人,萌发互爱情感,社会领域中对幼儿进行互相关心的同情心和挫折教育,艺术领域中引导幼儿感受体验乐曲的愉快情绪,以及各类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各种情感,让幼儿始终保持愉快,积极向上的情感,体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意志力、不断挫折和用于竞争的精神。
2. 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一日生活活动中、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更是促进合群行为发展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感统训练培养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同步提高,相互促进。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3. 在生活管理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让幼儿把握生活自理的技能、学会生活自理的方法,促进幼儿良好的习惯的养成。为了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的能力,我们大班带小班,中班和中班一起玩各种游戏,夸大孩子的交往范围,掌握更多的交往方向和生活技巧,克服胆怯心理,锻炼幼儿的勇敢精神,达到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促进人格健康成长。
实际生活中的几点教育方法。
(1) 兴趣引导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了解孩子的性格来发掘他们的爱好。爱好一旦建立,孩子的注意力自然会被集中起来,性格也会在对爱好的追求中变得完善。
(2) 鼓励法。这是与兴趣相辅相成的一个方法。在幼儿兴趣之处进行承认和鼓励,自身的行为就得到了肯定,自我意识也得到了满足;同时,幼儿爱好的发展离不开适当的肯定和夸赞。
(3) 反问法。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要合理运用。幼儿自身的分析判断能力在形成时期,进行适当的提问和反问,同时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判断力,促进思维的多向发展。
(4) 宽严结合的方法。这点至关重要,因为过分管理或者过分关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平衡发展都是不利的。老师要始终明白自己的位置,站在相对客观的角度来调节幼儿的不同行为,耐心地讲解劝说,矫正不良的行为,鼓励正确的行为。我们老师自身必须有一颗健全美好的心灵,将自己的工作使命感牢记在心。
三、 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
幼儿期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奠基时期,如果没有遇到挫折的经历和磨练,就不能产生抗挫折的能力,也就不可可呢过具备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良好素质。为此,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培养孩子科目具有在挫折面前积极向上的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很重要。
1. 要让幼儿增强自信心和勇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让幼儿独立学习,尽量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给孩子实践的机会,通过生活自己淋呢个里的偶尔杨,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把握生活的技能,减少幼儿的依赖性,增强她们 我能行的 增强自信和勇气
2. 要让幼儿正确的面对失败,孩子学习的工程中往往会遇到小很多困难,这也是一种挑战,我们应当教育幼儿有勇气面对不完善的结果,知道失败仅仅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学习到最终成功的过程,从中学习经验和教训,二不因遇到困难,失败就不高兴。
四、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孩子的人格性格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一生中的许多“第一”都应该是从家庭、父母那里得到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的情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种瓜得瓜,和豆得豆”,孩子的许多心理品质是在家庭中发展起来的,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下了一个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躯体疾患,还要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健康,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和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感受不到家庭友爱以及父母的关爱和呵护,进而在心灵深处始终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这种压抑感会影响到他们的言行,影响到他们人格的发展与完善。影响他的人生,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父母过分的溺爱。经常可以看到有些父母由于自己的孩子不听话、贪玩、或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或学习成绩欠好、或沾染了陷溺上网、偷人钱物等不良习气,便采纳体罚、打骂的方法。认为“不打不成器”、“棒打出孝子”。 这种体罚和吵架是儿童形成不良个性心理品质的诱发剂,儿童在“绝对服从” 的高压环境中易形成自卑、胆寒、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同时在没有抚慰、没有同情、没有温暖的环境中,只能自己默默的沉浸在孤寂里,形成孤僻的心理品质。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熱爱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了解孩子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要时刻把握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把孩子们当做花朵,用真情来浇灌,孩子们一定都会是一张张明媚的笑脸。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在幼儿阶段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