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雪苗
摘要:社会教育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其教育的最终要落实在幼儿的行为中。而行为的落实则是幼儿内心的呈现,因此教师要让幼儿知其然的同时,更知其所有然。只有当让幼儿从内心萌发出认同和需要时,他们才会在行为中自然而主动地体现出来。社会性体验活动是以幼儿的体验活动为基础,幼儿在体验中学习、活动和交往,体验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
关键词:体验性活动;幼儿;自主学习
社会性体验活动是以幼儿的体验活动为基础,让幼儿在体验中感受、感悟、触动幼儿的内心。自然而真实地带动幼儿行为的跟进和改善,进而收获一些能为其一生发展奠定基础且具有引导和指导意义的价值观和行为策略。
我园对幼儿开展实施的“体验式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在社会性体验中收获,让社会性体验成为幼儿自主学习的方式。经过我们的实践探索,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在充分體验中激发兴趣,为交流奠定基础
1.体验的来源
幼儿体验的选材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脱离幼儿实际的体验无疑是隔靴搔痒。虽然幼儿也能获得正确意识的启蒙,表达出正确的行为策略,但其体验不能触动幼儿的内心,所以起不到的影响。
(1)来源于幼儿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会暴露出很多问题,社会性体验活动是渗透性与随机性教育的结合。在一日生活中随机捕捉幼儿的生活片段,发现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跟进教育。
小班体验《排队》来源于幼儿户外运动——玩滑滑梯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绝大多数都对滑滑梯感兴趣,在玩的时候经常出现玩了一次赶快又跑到前面接着玩,完全不顾后面还没玩到的孩子。教师也介入提醒,但效果甚微。于是组织开展了小班体验活动《排队》。
(2)来源于幼儿的发展需求。幼儿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的内容一方面要针对幼儿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要兼顾其发展的教育目标。
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之一是:该年龄段有了合作意识,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个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游戏。针对这样的目标,大班在户外运动中组织开展了各种体验性合作游戏,如二人三足游戏、小足球运动等,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如何合作等,促进幼儿团体意识的养成和合作水平的提高。
2.体验的载体
体验的载体是幼儿体验的平台,主要包括游戏体验和故事体验两类。
(1)游戏体验。幼儿是天生就喜爱游戏的,他们在游戏中全身心地投入,没有戒备,能够真实而充分地体验。
中班幼儿在玩户外“野战营”的游戏中,出现步调不一致,经常“受伤”、失败;在修“战壕”过程中,合作完成的很少,都是自己操作等现象。这时教师组织孩子们讨论怎样才能战胜对方,孩子们讨论出——要想战胜对方,就要团结协作,集体统一行动。怎样快速修好“战壕”,并且牢固,讨论出——低处的两个人、三个人一起把轮胎搭高,高处的就需要多个人完成。孩子们体验到了合作、集体意识、解决问题、同伴间的相互学习等。
(2)角色体验。故事中蕴含着各种教育资源。特别是绘本故事中,图文结合,很容易唤起幼儿对绘本中情节和价值观的认同,感同身受。
绘本故事《南瓜汤》中,对于煮汤的行为,故事中的主人翁都有明确分工,因而合作的十分完美。但后来出现分工错乱,事情变得乱七八糟。幼儿在听取故事后的讨论中,能进行问题分析、找出策略,并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加以运用。
3.渲染体验的氛围
在体验的平台中,为了让幼儿能够充分体验能够为自己后面的教育主题做铺垫,教师利用一些策略来提升体验的氛围。
(1)表扬。表扬是对幼儿正面行为的强化和赞美。是对在体验游戏中成功幼儿行为的肯定,这种肯定让幼儿在体验中得到了满足,为接下来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在小班《捉迷藏》的体验游戏中,对于能够快速找到躲藏地点并不暴露自己的给予表扬,如:“你们那么快就藏起来了,而且没有被找到,真了不起。”
(2)鼓励。幼儿教育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因此在体验游戏中,为了激发幼儿体验的兴趣,多多鼓励。这种鼓励多是对幼儿行为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强化。
体验游戏《搬过来,搬过去》中,两个人双手绑紧后分别去喝两边的酸奶。其中一组幼儿想到了办法让一个人先喝,喝完再过这边来让另外一个人喝。教师及时鼓励:“你们想到了轮流的办法所以成功了,真是会谦让,为对方着想的孩子。”
(3)激将。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尽可能多的幼儿尽快体验起来。尝试了用激将法,大班尤其适用。如在体验《过铁索桥》时,用这样的语句:“有点难,敢挑战吗?”
(4)提醒。对于一些与体验的主题无关或游戏有障碍时,我运用适当的提醒。如在体验《小厨师》游戏中,个别幼儿站着不动,教师会提醒其进入到游戏中来。
二、在主动交流中总结方法,实现情感的共鸣和升华
交流是幼儿进行经验交流、进行同伴互学的有效方式。
1.交流的形式
无论是大、中、小班幼儿都因其年龄较小,需借助于一定的实物来唤起回忆、进行一定的提醒等。因此在交流中,教师会针对不同年龄段利用不同的交流媒介,同时也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
(1)视频。视频的交流多用在交流前,利用播放视频再现幼儿游戏体验时的场景。特别是小班和中班的幼儿,由于其处于直观和形象思维阶段,视频的辅助手段可以起到促进幼儿交流的作用。
小班《一个跟着一个走》体验活动中,在幼儿体验中拍下来幼儿在玩滑滑梯时插队等不会排队的现象,在游戏后播放给幼儿观看,幼儿在看到场景后立刻开始指责图片中不会排队的行为。再通过询问被插队幼儿没玩到的心情,因势利导激发幼儿排队的需求。
(2)图片。图片多在交流中使用,帮助幼儿记录总结出来的经验。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幼儿重复别人总结出来的经验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同时也有利于进行经验交流、巩固和强化幼儿互学的经验。
大班体验《户外售卖区》中,将幼儿活动的照片在班级的多媒体中进行播放,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固化学习经验,对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
2.交流的步骤
(1)说出内心的感受。
第一,引出方法的阐述。只有在感受认同后,幼儿才会有了共同感受下的交流做法,找出问题等行为跟进。
大班体验游戏《划龙舟》
游戏体验后:
师:感觉怎么样?
幼1:很好玩。
幼2:很刺激。
幼3:好累啊。
师:听你们这么说,我真的特别想知道你们是怎么玩的。
幼儿开始踊跃阐述自己的玩法。
第二,激发内心的需求。在感受的交流中,当幼儿的负面感受唤起认同感时,会激发群体想要解决和改变的意识,当内在需求被激发时,接下来改善的动机就会更加明显。
小班体验《晚安,猫头鹰》开始部分,教师将班级中幼儿区域游戏时的声音录下来放给小朋友们听。
师:听到这段声音,你有什么感觉?
幼1:吵死了。
幼2:我的耳朵快受不了了。
幼3:太难受了,我要告诉他不要吵了。
幼儿不仅有了对事物的直观感受,甚至已经出现了想要解决的意识,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一起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2)问题解决。感受下面是对一些问题的解决。这时大家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在解决问题上,所以同伴互学可以起到作用。
大班体验《妈妈怀孕》,当幼儿衣服里塞一个大气球后,孩子们上下楼梯、游戏、活动中感到不方便,小心地保护气球,不让气球破掉。就像妈妈保护宝宝一样,细心呵护。通过此活动孩子们感受到妈妈的辛苦,并表现出对妈妈的爱和今后会帮助妈妈做一些事情。
(3)意识提炼。一个体验活动不是单纯为了找到这个游戏或者故事中问题的解决办法,而是为了明白一个正确的道理,唤起一种正确价值观的认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游戏《抬花轿》中是为了让幼儿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中因为每个人都能为对方着想,所以愿意调整自己的行为,会商量、会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体验《晚安,猫头鹰》是为了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会打扰到别人,带来不便,在这种意识下愿意轻轻讲话、轻轻走路等。
三、在身临其境中,同享体验带来的乐趣
让幼儿在身临其境、共同感受、亲自操作的社会实践中,感受、发现、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情感、学会与人合作、交往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言和行,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菜市场参观》活动,组织幼儿到菜市场参观买菜,在体验中孩子们认识了很多蔬菜,而且对钱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财的意识萌发了。“买什么”“如何买”“钱够不够”等问题可以得到初步解决。同时,幼儿的交往能力也得到发展,语言能力得到锻炼,情感获得了满足。真实生活的在线,冲破了课的模式,幼儿的生活情趣和快乐更是可见一斑。
四、在提升感受中迁移,运用生活
此环节是对前面体验以及交流的延伸运用,是提升幼儿在此体验活动中的运用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内容实现。
1.歌曲内容迁移
理解歌曲内容,让幼儿一起解决出现的问题。
体验活动《抬花轿》中呈现歌曲《蚂蚁搬豆》。教师讲述歌词内容:一只蚂蚁看到一粒豆,想运回家。教师呈现最后蚂蚁把豆子搬回家的图片。
师:蚂蚁怎样合作把豆子搬回家呢?
幼1:一起合作。
师:怎样合作?
幼2:叫来好多蚂蚁。
幼3:一起抬回家。
……
2.生活运用
幼儿知识的学习、能力的习得以及各种情感的感受和表达都是为了在生活中的运用,以为其顺利踏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而社会体验活动的结点更是为了幼儿从容地生活。
体验活动《重阳节中的我》,关爱老人、关心家人、同伴等拓展到幼儿的生活中。对于教师“我们在生活中怎样关爱别人”的提问,幼儿能够说出具体的做法。行为中也有所体现。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做到的,体验到、感受到的才是最深刻、最鲜活的。只有幼儿内心感受到有需求或领略到为他人着想这种意识时,他们的行为才是由内而外,自然表现出来的。然而幼儿的各种行为习惯不是通过一次体验课就能够习得的。需要我们不断提醒和督促。因此还需要家园之间通力合作,共促幼儿在体验中改善自己,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幼儿园指导纲要》.同心出版社.
[2]学前教育网.《幼儿探究能力发展》.
[3]庞丽娟猪.《教师与儿童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張俊著.《幼儿园科学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