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红
(莱芜矿业有限公司职工医院 外科护理,山东 莱芜 271100)
为了研究不同年龄段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麻醉苏醒期的护理效果,选择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小儿腹股沟疝患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
选择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小儿腹股沟疝患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6-12岁患儿划入观察组,0-3岁患儿划入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4例,年龄6-12岁,平均(6.5±5.2)岁;男12例,女12例。对照组24例,年龄0-3岁,平均(1.6±1.3)岁;男13例,女11例。两组患儿除年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①手术前:手术之前,护理工作人员对患儿进行术前探访,了解患儿的身心情况,对患儿的手术风险和护理难点进行评估,加强和患儿以及患儿家长的沟通交流,了解患儿的性格特点、适应能力,选择患儿能够理解的语言为患儿解释手术方式,配合方法等内容。并使用非语言形式鼓励患儿,减轻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争取患儿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信任。②手术期:患儿进入手术室之后,调整手术室温度、湿度和光线,保持环境安静,治疗和护理操作尽快集中完成,并保持动作轻柔,减轻对患儿的刺激,病床旁设置专人负责看护,加强患儿保暖。根据患儿睁眼和肢体运动情况,对患儿苏醒程度进行评估,适当使用麻醉拮抗药物,避免强行唤醒。患儿意识不清、躁动,可以遵医嘱使用镇静和镇痛药物,3岁以下婴幼儿进行四肢保护性约束,并使肢体保持功能位,头部两侧和床挡板之间垫软枕,防止造成头部碰撞。③苏醒期:苏醒期可以由父母进行陪护,对患儿轻轻抚摸呼唤,直至患儿完全苏醒。如果父母陪护,患儿仍然持续躁动,需警惕术后镇痛不完善或膀胱胀满等不适。三岁以上患儿适应能力和自控能力比较强,不再需要医护人员专门制动,护理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对患儿的心理护理,安慰、关心、鼓励患儿,加强和患儿的沟通,保持患儿平静,确保患儿能够顺利度过麻醉苏醒期[1]。
比较两组患儿入室时、5 min后、30 min后和60 min后躁动评分:
躁动评分:1分:睡眠状态,未清醒;2分:清醒安静不哭闹;3分:能说明原因的哭闹;4分:不能说明原因的哭闹;5分:定向障碍、烦躁不安[2]。
本次研究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n,%)经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经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儿入室躁动评分(1.6±0.3)分,5 min后(1.7±0.5)分,30 min 后(1.7±0.4)分,60 min 后(1.8±0.3)min;对照组患儿入室躁动评分(1.5±0.7)分,5min后(2.2±0.2)分,30 min 后(2.7±0.2)分,60 min 后(2.3±0.2)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不同阶段躁动评分
表1 两组患儿不同阶段躁动评分
组别 n 入室 5 min 30 min 60 min观察组 24 1.6±0.3 1.7±0.5 1.7±0.4 1.8±0.3对照组 24 1.5±0.7 2.2±0.2 2.7±0.2 2.3±0.2 t 0.643 4.549 10.954 6.794 P 0.523 0.000 0.000 0.000
现阶段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和发生机制尚不清楚,部分研究人员认为术后疼痛、手术部、年龄以及术前心理状态都对患者的麻醉术后躁动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和成年人相比,低龄患儿接受手术治疗,由于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麻醉苏醒期,躁动问题更加严重,麻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也更高[3-4]。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可能导致患儿创面出血、静脉滴注针脱落,甚至导致疝气复发,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患儿的术后康复。为了有效避免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护理工作人员需要考虑到患儿的年龄差异,对患儿的基础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了解可能导致患儿躁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5-6]。例如疼痛引起的躁动,可以适当使用镇静或者镇痛药物,必要时可以在疼痛完全缓解之后再送回病房。留置导管期间,护理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对患儿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患儿呼吸道的管理,确保患儿能够平稳苏醒。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患儿年纪越小,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几率就越高,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低龄患儿的肝肾功能发育尚不成熟,机体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较差,药物代谢作用缓慢,麻醉苏醒比较困难[7]。而年纪较大的患儿,术前可以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能够帮助患儿排解负面心理情绪,提高患儿的疼痛耐受能力,也有效减轻了患儿术后全麻苏醒期的躁动[8]。而且低浓度七氟烷吸入会导致机体氨基丁酸受体全麻神经抑制作用的减弱,也增加了腹股沟疝修补术全麻醉苏醒期患儿躁动的发生几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更加成熟,氨基丁酸受体神经的抑制作用也进一步增强,全麻苏醒期的躁动程度也更轻。
综上所述,3岁以下患儿为麻醉苏醒期躁动高危群体,需要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1] 王锦平,许斌兵.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28):54-55.
[2] 孔剑,孔兰凤.小儿麻醉后在麻醉恢复室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0):110-111.
[3] 吴宁宁,何政国.小儿喉罩全麻术后在PACU应用精细化复苏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3):188-190.
[4] 陈旭红.不同年龄段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麻醉苏醒期间躁动评价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151-152.
[5] 李新琳,何丽,孙欲敏,等.麻醉复苏室中应用音乐治疗对降低小儿患儿麻醉苏醒躁动效果的评价[J].新疆医学,2014,44(5):16-19.
[6] 王维.不同年龄段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麻醉苏醒期间躁动的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8):170-171.
[7] 曹松山,刘晓玲,裴保方,等.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干预管理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15):1522-1525.
[8] 朱崇应,张刚领.256例小儿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护理[J].临床医学,2010,30(10):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