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梅 郭 路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 300192)
巴林特小组是一种聚焦于医患关系的案例讨论式小组活动,由巴林特(Michael Balint)创立[1],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欧美国家的医学教育和职业培训中,巴林特小组属于必修课程,是为解决医护工作人员职业压力而专门设立的培训以及研究讨论小组。“the drug,doctor”为其基本理论。即医生通过对患者的倾听和理解,从而发挥类似药物的作用[2]。研究普遍认为,巴林特小组讨论能明显提高参与者的工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3,4]。在护理人员中开展巴林特小组研究,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自我情感识别能力[5],增加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注度[6],避免发生医疗纠纷。本研究将门诊护士作为培训对象,探讨以巴林特小组模式提升门诊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本院30名门诊护士,分3批进行培训。第1批10名,第2批12名,第三批8名。均为女性,年龄26~42岁。学历程度:大专8名,本科22名。门诊工作年限4~11年。护士2名、护师3名、主管护师25名。
1.2 方法
1.2.1 巴林特小组活动方案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对培训对象进行以巴林特小组为主要形式的临床理论、操作、制度及医患沟通理论及案例培训。每周五17:00,在医院固定的教室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每次培训时间1.5~2 h。每学时完成2个工作流程。
1.2.2 巴林特小组工作流程
1.2.2.1 组长设定 按照相关要求[7],巴林特小组组长由我院心理医生担任。负责把控培训时间,规定讨论目标。将讨论的主题控制在护患沟通内容和情景细节。鼓励小组成员释放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组长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患者角色扮演,让小组成员认识到患者的想法以及可能会受到的伤害。组长做好引导者,让小组成员充分思考护患沟通的相关问题,以假如我是患者,反向思维来分析,进而让小组成员认识到如何做能够使护患沟通的效果更理想。
1.2.2.2 培训内容 每次培训采取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第1个流程为理论授课内容,包括巴林特小组及实施过程的相关介绍、护患沟通技巧等;第2个流程为案例内容,选取临床中困难情境的1例案例,通过巴林特小组形式,对案例进行汇报及分享。第1个流程结束后,短暂休息进行第2个流程。
1.2.2.3 案例汇报 组长组织发言,询问小组成员谁自愿介绍1例在临床工作中与患者或家属之间因沟通造成的纠纷,选取最先要求发言者进行汇报。进行案例过程汇报后,自我剖析,分析通过程存在的问题,结束后,其他小组成员对内容细节可以询问,案例汇报者据实回答。小组成员自由发言,表达他们对此案例的想法、感受及建议。此阶段案例汇报者倾听不做发言。 经过讨论,案例报告者将对案例的重新认识,以及自我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最后由组长对案例报告者进行感谢,并对此次小组活动的成功及收获进行总结。整个流程控制在40~45 min。
1.3 效果评价 于培训前后分别对巴林特小组成员进行护士临床沟通能力问卷调查并对沟通能力进行评价。由接受过心理测验专门训练并取得心理测量师资格的人员现场发放问卷并解释说明。所有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问卷现场发放,当场回收。本次调查的问卷发放30张,收回30张,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1.3.1 临床沟通能力调查 采用曾凯等[8]编制的护士临床沟通能力量表(应用版本)。包括团队沟通、护患基本语言沟通、护患基本非语言沟通、情感感知、情感支持和困难情景沟通能力等6个维度共58个条目,均采用5点等距评分法。1为很差、2为较差、3为一般、4为较好、5为很好。量表总分为所有题目得分之和÷总题目数,各维度分的计算方法为该维度总分÷该维度的题目数。理论最低分为1分,最高分为5分,3分以上为中等偏上,3分以下为中等偏下,得分越高表示临床沟通能力越强。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8,重测信度为0.727。
1.3.2 护患沟通能力评价 巴林特小组活动结束后,应用许亚红[9]等研制的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他评式)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严格执行保密原则。此量表共43个条目,42个条目构成量表的 6个维度:沟通的计划和准备(6题)、护患沟通的“启动”(7题)、收集信息(11题)、给予信息(6题)、获得并理解患者的观点(6题)、护患沟通的结束(6题)。由科护士长担任评价者,通过观察和感受来判断对每项的认可程度: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无法确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 总分 42~210分,得分越高,说明沟通能力越强。量表最后一题(第43题)是对被评者沟通能力的总体评定,好(5 分)、较好(4 分)、一般(3 分)、较差(2分)、差(1分)。研究表明,量表得分与总体评定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12,相关性较高。该量表经30名护理人员预测,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12,正式施测 (n=30)的Cronbach′sα系数为 0.858,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表1 培训前后小组成员临床沟通能力比较(分,±s)
表1 培训前后小组成员临床沟通能力比较(分,±s)
项目 n 团队沟通 基本语言沟通 基本非语言沟通 情感感知 情感支持 困难情景沟通培训前 30 3.56±0.17 3.62±0.14 3.69±0.21 3.28±0.31 3.27±0.26 3.99±0.47培训后 30 4.78±0.21 4.87±0.13 4.76±0.18 4.48±0.12 4.32±0.43 4.31±0.69 t 2.93 2.98 2.81 2.89 2.77 2.36 P 0.007 0.007 0.008 0.007 0.008 0.032
表2 培训前后小组成员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评价结果比较(分,±s)
表2 培训前后小组成员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评价结果比较(分,±s)
项目 n 计划和准备给予信息 获得并理解患者的观点 沟通结束 总体评定培训前 30 22.16±2.78 22.36±4.14 22.48±2.41 22.06±1.38 3.15±0.23培训后 30 25.68±2.84 27.48±3.12 27.32±1.83 23.73±1.64 4.56±0.44 t 3.274.21 4.09 2.14 3.47 P 0.0040.000 0.000 0.045 0.002沟通的“启动” 收集信息25.24±3.51 42.38±1.1528.87±3.47 46.86±2.403.35 3.920.002 0.00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培训前后小组成员临床沟通能力比较 培训后巴林特小组成员的临床沟通能力的团队沟通、基本语言沟通、基本非语言沟通、情感感知、情感支持、困难情景沟通各维度得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培训前后小组成员护患沟通能力比较 培训后,小组成员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评价结果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1 巴林特小组模式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 国外对护士能力要求的第一要素就是沟通能力,甚至认为与患者、同事、管理者的交流与沟通比专业技术更为重要。国内虽然对护患沟通和医患沟通越来越重视,但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经验总结的水平,缺乏对沟通能力的量化评估[10],表1结果显示,培训后小组成员的沟通能力明显提高。本研究中,除了常规的理论培训外,通过巴林特小组的方式,进行了案例的分享和讨论,有效提高了小组成员自我分析能力以及在困难情景下的沟通能力。其原因在于巴林特小组探讨的是护士亲历的真实的临床沟通不良事件,有利于自身感受的表达和思考。并且其特有的活动流程可以帮助护士了解到自己在事件发生时所忽略的一面,能够直接强化护士的临床沟通经验,更能提升新护士对临床沟通技巧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能力,避免因沟通不良发生的护患纠纷。
3.2 巴林特小组模式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临床沟通能力的自我效能 通过巴林特小组模式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门诊护士的沟通能力和技能。其原因在于巴林特小组实施过程是以护士临床工作中因沟通不良引起纠纷的亲身经历为主导。利于自身情感和想法的表达,并且其特有的流程可以帮助护士多方位、多角度的去分析、识别、判断、理解自身和患者或家属的复杂情绪和不良发泄的源头。使护理人员意识到自身在护患沟通中忽视的具体细节,同时也能够在整个过程中体会到同事情感上的帮助、支持和鼓励。更能使案例汇报者有一种宣泄的特殊渠道,减轻负面情绪。小组成员也能从中学习如何有技巧地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正确处理护患关系。护患沟通能力经过系列培训后,结果表明护士的护患沟通总体评定总分高于培训前(P<0.05)。巴林特小组模式,改变了门诊护士对某些临床问题的困扰,起到自我调节和同事间相互支持的作用。提高认同和被认同感,激发护患沟通的有效性和互动性。已有研究证实[11],巴林特小组模式可以提高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的自我效能,促进护患关系建设。
〔1〕沙悦,史丽丽.巴林特小组的实施与作用案例分享[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6,15(8):642-643.
〔2〕赵建平.巴林特小组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12):37-39.
〔3〕Kjeldmand D,Holmstrom I,Rosenqvist U.Balint training makes GPs thrive better in their job[J].Patient Educ Couns,2004,55(2):230-235.
〔4〕Kjeldmand D,Holmstrom I.Balint groups as a means to increase job satisfaction and prevent burnout among general practitioners[J].Ann Fam Med,2008,6(2):138-145.
〔5〕Kraljevic R,Gregurek R,Kulenovic M,et al.Changes in relevant attitudesof nurses after one year of working with Balint groups[J].Lijec Vjesn,1995,117(7/8):164-166.
〔6〕Abeni M S,Magni M,Conte M,et al.Psychological care of caregivers,nurses and physicians:a study of a new approach[J].Cancer Medicine,2014,3(1):101-110.
〔7〕陈华,刘文娟,叶尘宇,等.巴林特小组在综合性医院的应用实践[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1,3(6):184-186.
〔8〕曾凯.护士临床沟通能力量表的研制及应用[D].长沙:中南大学,2010.
〔9〕许亚红,李小寒.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的研制[J].护理研究,2008,22(5):460-462.
〔10〕庞娇艳,陆莉,陈翠华,等.巴林特小组及相关培训对医护人员沟通能力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0):60-63.
〔11〕张倩.应用巴林特小组形式提升普外科新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J].医药前沿,2015,5(17):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