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勇(云和县安溪畲族乡人民政府 浙江 丽水 323600)
●俞慧玲(云和县农业局 浙江 丽水 323600)
●梅海燕(云和县农村工作办公室 浙江 丽水 323600)
云和县于2012年1月引进珍稀茶叶品种黄金茶(俗称黄金芽),并在崇头吴坪、紧水滩镇瑞滩村、石塘镇金村进行对比试验种植,比较了引进品种的成活率、生长势、抗逆性等特性,确定黄金茶可在云和县的气候条件下推广种植。目前云和县黄金茶生产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黄金茶种植生产过程中,因茶农病虫防控手段落后,过分依赖化学防治,过量和不合理用药带来了农药残留毒性、病虫抗(耐)药性上升、虫害大发生、环境污染及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在农产品贸易中也因农药残留超标等质量安全问题频频受阻。
为了有效控制茶园病虫害,在防治中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高云和县茶叶产量与质量,促进云和县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广“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并辅之以合理的化学防治技术”的绿色防控技术。本项目根据云和县茶园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生物防控、物理防控和化学防控在评估单项防治措施效果的基础上,结合黄金茶生产过程中协调应用各项防控技术,可实现降低化学杀虫剂使用量和确保茶叶产量稳定这一目标。这一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经崇头镇吴坪示范试验点验证后可在相似环境的茶园推广应用。具体绿色技术实施方案如下。
针对茶园主要害虫(如茶尺蠖、茶毛虫、黑刺粉虱或假眼小绿叶蝉)引进引诱剂;在茶园周年布置茶尺蠖和茶毛虫性诱剂,监控两者的种群动态,利用性诱剂诱杀成虫压低种群数量,同时利用成虫高峰期+幼虫历期法预测幼虫为害高峰期指导杀虫剂防治;在茶园布置色板监控黑刺粉虱、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数量,在二者易发生的季节,使用黑刺粉虱或小绿叶蝉信息素引诱剂+色板进行成虫诱杀,抑制种群数量,配合杀虫防治。
该制剂适宜在茶园低温季节和虫口密度较低时使用。制剂特点和使用方法:喷施病毒水剂后,幼虫死亡慢,死亡时的虫体大,体内含有大量病毒,有利于再感染扩散,后效作用强。茶尺蠖每年发生6~7代,每年的第1代一般虫口较少,且发生整齐,因此,在茶尺蠖发生严重的茶区,宜在第1代1~2龄幼虫期喷施,也可在第2代或第5~6代喷施。如果1代中的幼虫发生期有两个高峰,在前一个高峰期喷施为好。每年的第3~4代防治,或考虑需要兼治其他害虫时,可选用两种混剂。
在茶毛虫2~3龄期,适宜采用侧喷法,在茶毛虫幼虫群集栖息的茶丛中下部老叶背面喷施。使用方法:在茶毛虫虫口密度不大时,每年在第1代1~2龄幼虫期(一般为4月上旬)喷施1次病毒制剂,让病毒在茶园中经常性存在,可有效控制茶毛虫在经济为害水平以下。
还可使用苏云金杆菌杀虫剂、矿物油等农药,开展对茶园主要害虫的防控效果评估。
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评估新型杀虫剂与常用杀虫剂对主要害虫的防效。
将上述单项绿色防控技术进行有效集成,形成一套茶园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并在主要茶园进行示范,评估技术体系的防控效果、防治成本,见图1。
图1
主要实施技术及过程介绍如下。
明确诱虫板、杀虫灯和1~2种引诱剂对主要害虫的诱杀效果。在4~6月茶尺蠖和茶毛虫发生期先进行性诱剂诱杀,再配合化学手段防治,于5~8月黑刺粉虱、假眼小绿叶蝉高峰期再用信息素引诱剂+色板进行成虫多重联合防治,效果明显。
根据茶园害虫发生种类,选择针对性的生物农药(如苦参碱、苏云金杆菌杀虫剂、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或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等)2~3种,评估这些生物农药对茶树主要害虫的防控效果。在害虫发生高峰期分别选取苦参碱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对茶尺蠖和假眼小绿叶蝉进行科学合理防治。
明确2~3种新型农药的防控效果。引进茶核·苏云金杆菌制剂和纳米矿物油制剂两种制剂使用对比常规药剂联苯菊酯、甲维盐的对比试验评估防控效果。
黄金茶绿色防控体系的建立,提高了茶农科技素质和生产水平,促进了基地建设的标准化生产过程,基地各项制度健全,田间生产档案、农业投入品档案和生产经营档案等记录详实,同时根据实施计划在全县进行推广使用,使得全县茶叶种植户及农业生产企业确实得到“绿色”的实惠,高毒、高残留农药不见了,抽查合格率由90%提升为98%,加速了品牌化战略的步伐,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