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宋兹鹏
北京众智诚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张嘉彧
近年来,我国商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不断推出扶持小微企业、优化服务的举措,激发了百姓投资创业的热情。同时,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不断深入与落实,一大批“双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据原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截至2017年底,我国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4万多户,其中日均新登记企业1.37万户,2017年增长得更快,日均新登记企业达1.66万户。
如此之快的增长速度,让很多人瞄准了“双创”群体这一市场,北京众智诚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智诚橙)是一家专注于创业创新团队的设计公司,公司致力于为创业创新型企业提供产品化的品牌形象设计服务,目前众智诚橙已经成功积聚了近20人的设计团队,专注于为创业创新团队研发品牌设计产品。近期,《中国商界》杂志记者专访了众智诚橙创始人兼CEO张嘉彧。
在张嘉彧看来,他的创业受到了其家庭因素的影响,张嘉彧的父亲是一位商人,以至于影响到他从小就开始做一些小买卖,比如收购酒瓶等。在张嘉彧的大学时期,更是拥有着诸多的“创业”经历,“那时我贩卖过英语磁带、做过化妆品、做过培训班,另外还给初高中生做过课程培训,这个是我觉得比较正式的一次‘创业’,当时我招聘了很多我们的同学做培训班各科的老师,然后到各个城市去布点、招生、找教室最终开课,收入还不错。”张嘉彧回忆起当年的往事说。
2008年,张嘉彧在读完研究生之后找到了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也非常稳定,一直从设计师做到了设计总监的职位。时间到了2013年,张嘉彧发现只做纯粹的设计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然后又到清华读EMBA,在这期间他做了一个设计项目——设计帮帮团。张嘉彧对记者说:“我当时有很多同学都有设计的需求,清华美院又有很多同学,我就在中间做牵线的工作,这大概做了一年左右时间。”这个简单的项目为张嘉彧日后创办众智诚橙埋下了伏笔。在2014年的时候,张嘉彧的研究生导师准备成立一家公司——众智云途,但因为是当老师,对于市场化、商业化的认知并不是特别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找到了张嘉彧,希望其能负责公司的运营。当年8月,张嘉彧正式走马上任,做了众智云途的CEO。这期间,张嘉彧帮助该公司起死回生,最后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状态。
众智诚橙于2017年12月20日成功挂牌北京新四板孵化板
2016年4月的一天,张嘉彧和众智云途几个合伙人商议:“既然众智云途能够自己生长了,我想我也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想做以前设计帮帮团的项目。”对此,张嘉彧对记者说:“我的初心一直都在,想做设计利生这件事情。我在众智云途的时候,客户依然是双创群体,但后来几个合伙人有一些分歧,因为做的工业设计更适于中型、大型的客户,要想来针对初创团队就很难打开市场的局面,当时的合伙人就希望能够转型目标客户,但这些目标客户不是我想要服务的目标群体,我还是想去为初创的团队服务。”于是,经过慎重考虑,张嘉彧离开了众智云途。随后,便与设计帮帮团时的合伙人一起于2016年4月正式成立了众智诚橙,而众智诚橙也依旧秉承着其初心。张嘉彧解释说:“我们希望通过设计去影响更多的人,当时我们提了‘设计利生,利益三生’的理念,一生是出生,是初创的团队;二生是生长,创新的团队;三生是生命,设计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这个理念从众智诚橙的企业名称中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张嘉彧对记者说:“众:一人独行,二人为从,三人成众,道合志同;智:智力输出,智慧经营,自立利他,利益众生;诚:因诚生信,因信生愿,因愿同行,众行必远;橙:色暖味甘,和合圆满,用心成就,善果善缘。”
经过两年时间的沉淀,众智诚橙平台已经主要形成了三大服务系统。“第一类是VI视觉识别系统,包括LOGO、标准字、标准色、辅助图形、标准组合,还有画册、名片等等应用;第二类是UI交互识别系统,这部分主要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相关,比如网站、公众号、APP、H5等等;第三类是SI空间识别系统,主要针对双创团队办公空间的规划、企业文化墙、办公导视系统等等。”张嘉彧对记者介绍说。
紧接着,张嘉彧给记者举了一个他曾经服务过的创新型企业的案例。“这个客户的项目叫纳米维景,我对这个项目的印象很深刻。这个客户产品做得非常好,但在品牌形象方面又的确不擅长,在找到我们的时候,对我们表示他们的企业LOGO过于老旧,跟不上时代了。于是我们用一款为‘双创’团队研发的种子套餐的产品为他们做了相关服务,里面包括LOGO、标准字、标准色、辅助图形、标准组合、名片和PPT,给他们做完后效果远远超出其预期,之后又为他们升级了移动端的网站,最后又为公司新址做了办公空间形象设计,做完后对客户在招聘、接待客户、接待投资人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嘉彧表示,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现在很多的“双创”团队在品牌设计方面不知道做哪些事情,像这个客户,他不知道是先做LOGO、网站还是办公空间设计,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一体的,而不是孤立的。他们之前的LOGO、网站、空间设计等都是找不同的团队设计的,所以其品牌形象就没有形成一致的效果,这样他们的员工、客户都感受不到品牌的力量。
张嘉彧认为,一些“双创”团队,在品牌建设方面还存在短板,很多“双创”团队在品牌上的投入严重不足。产品和品牌是一个团队的两大核心驱动力,就像一架飞机的两只机翼,单纯的产品或是品牌都不足以支撑团队走的得更远。比如单纯的技术型产品的项目,清华是比较多的,但其很多时候做到一定程度就维持不下去了。同时,也有一些偏品牌的项目,比如说皇太吉等等,这些都是偏营销、品牌类的团队,他们没有核心产品,但品牌营销做得很好,会迅速成长起来,创始人“收割完韭菜”之后,这个项目就没有了,所以产品和品牌两个缺一不可。
对于品牌,张嘉彧这样理解的:“品牌由‘品’和‘牌’两个字构成,我们国内更多的是停留在‘牌’的阶段,而没有上升到‘品’的层面。真正的品牌不仅仅是一个LOGO或者一个形象,而是从LOGO到产品再到服务等等对于消费者整体的感受,这才是真正的品牌。”
品牌设计是几乎所有企业都需要的,一个好的品牌形象会为企业起到加分的作用,然而就品牌设计行业本身来讲,却存在着一些急需改善的问题。张嘉彧认为,设计行业目前处于生态被野蛮生长侵害的一个阶段,其是被低价毁掉的。因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和认知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消费者评价设计的标准就是价格,但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呈现出了改善的趋势,这体现在第二代的设计服务平台上,如站酷、UI中国等等平台,它们都是因为技术的出现,才使整个行业的生态得到了改善。另外,张嘉彧认为,“双创”的提出和兴起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服务群体,这个市场是一片蓝海,将产生新的机会。“双创”群体对品牌的认知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如果现在给他们灌输一个合理的品牌意识,那未来中国整个品牌设计行业会完全不一样,将从源头上得到改变。“我整体上对于品牌设计行业,或者是对全设计平台是持非常乐观的态度的,其已到了一个新的突破点和爆发点的时候了。”张嘉彧对记者说。
众智诚橙针对行业现状制定了自己的商业模式。首先是锁定服务人群,就是专注于“双创”群体,张嘉彧说:“我从2013年开始就在为‘双创’这个群体服务了,当时还没有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一直做到了现在。”
在设计行业里,价格方面目前基本上没有定价规则和定价标准,全部都是“看碟下菜”,在给不同企业进行设计的时候,可能价格也是不一样的。在内容方面,比如说同样是做VI设计,很多品牌在拿到成品的时候只有一款LOGO,而且大多是JPG格式的,没有办法落地形成品牌价值。
众智诚橙员工合影
针对行业内的这一现状,众智诚橙把设计服务进行商品化,把内容、价格、流程都规范了起来,明确产品售价,做到公开、透明,用户可以直接选择服务产品。“这样用户就节约了很多选择成本、沟通谈判成本以及项目机会成本,大大提高了效率,我们的产品价格可能比其他平台的产品要高不少,但用户得到的远远超出所投入的。”张嘉彧说,“我们还努力使设计服务互联化,只要是在我们的平台上下单,用户项目的进度是可以实时查看的。”在技术应用方面,众智诚橙还加入了AI。张嘉彧透露说:“首先,我们有一个智能推荐,客户登录我们的平台之后,平台会根据客户的特点推荐一些设计服务产品;第二个是智能匹配,也就是匹配合适的设计服务团队来做设计服务;第三个是智能跟踪,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可进行全流程的跟踪。第四个是智能设计,只要客户输入需求,比如要设计一款LOGO,输入其要求后,系统数秒之内便会形成数十款方案,而不像设计师,需要几天或者更长的时间来设计。但我们这个智能工具目前还不是直接面向客户的,暂时是在设计团队内部使用。”
众智诚橙作为一家创业公司,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但他们的目的却非常明确,第一步是要实现将设计服务商品化。张嘉彧说:“我要去验证市场对设计服务商品化是不是认可的,从目前来看我们第一步已走通了,在我们平台上下单的人已越来越多了,而且其在设计行业里绝对是一个创举。比如在传统的设计行业中签合同都是分期付款,而我们则首创是前置消费方式,购买服务一次性付款。我们是电子合同,在线上就可以操作,也可以申请纸质的,由平台邮寄。”第二步,众智诚橙要做的是将设计服务互联化。第三步,将设计服务平台化,在能够以互联化的形式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时候,众智诚橙希望有更多的团队加入进来,为更多的“双创”群体服务。对于最后的设计服务智能化,张嘉彧表示,他们会开发出很多智能设计工具来,在平台上为设计团队提供支持,提高设计的效率、降低设计的成本、提高设计的品质。目前还是想创业团队的品牌形象能够快速提升,让中国整个品牌设计的市场生态有一个较大转变。
当记者问及这些目前要多久才能成为现实时,张嘉彧对记者说:“我觉得这可能是一辈子都要持续做的事情,它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所提升,目前我们已经进行到了设计服务平台化的阶段。接下来是设计服务智能化,而且随着我们平台上数据的不断增加,智能程度也会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