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贤文 包安桃
【摘 要】目的:对中药治疗联合很久推拿缓解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中的应用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患者80例,均为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针灸推拿法)与观察组(针灸推拿法+中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关节压痛感评分、关节肿胀评分及关节炎指数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中药治疗联合针灸推拿治疗在缓解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中药治疗;针灸推拿;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缓解
【中图分类号】R2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2
临床上也将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称之为退行性骨关节炎,其在老年人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是当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将针灸推拿疗法与中药疗法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1]。鉴于此,本文为了探究中药治疗联合针灸推拿治疗在缓解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中的临床疗效,对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患者80例,均为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6例、24例,年龄35~71岁,平均(57.3±7.61)岁;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7例、23例,年龄36~72岁,平均(58.1±7.6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的针灸推拿治疗;具体为:选用一次性针灸针,实施常规消毒处理之后,应用点刺、浅刺、深刺等不同手法开展針灸操作,所选取的穴位包含了风湿点穴、气外穴、滑肉门穴、外陵穴、气海穴、关元穴、下脘穴、中脘穴等,捻转之后留针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推拿治疗的方法参考《推拿学》中标准的推拿按摩手法开展,治疗周期为两个月[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具体方药组成为:红花1.5克,肉苁蓉3克,独活3克,萸肉3克,没药3克,归尾3克,枸杞子3克,杜仲3克,补骨脂9克,熟地9克,菟丝子10克。每天一剂,用水煎服,取300毫升分早晚两次服用,治疗周期为两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关节压痛感评分、关节肿胀评分、关节炎指数。其中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为:无效:患者的关节肿胀、疼痛症状没有减轻甚至是有加重趋势;有效表示: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减轻,关节功能有一定的改善;显效表示: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明显减轻或者是消失,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治愈表示: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至正常值。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中的t检验处理本次研究中的计量资料,卡方检验处理计数资料,若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以P<0.05来进行表示。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存在明显差异,且P<0.05。具体数据如1所示:
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感评分、关节肿胀评分、关节炎指数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3 讨论
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破坏、活动受限、疼痛、肿胀、僵硬、滑膜退行等,若是为患者开展手术治疗,面临着比较大的风险性,针灸推拿、中药等保守治疗方法能够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良好的疗效。
在中医的治疗理论当中,认为膝骨关节炎与骨痹、膝痹等因素有关,由于气血不畅、风寒湿热等因素导致患者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因此,在为患者开展治疗时主张活血祛瘀、温经散寒、益气养血。采用针灸推拿的方式为患者开展治疗,属于一种舒筋活血的治疗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患者的肌肉组织得到放松,并能够起到改善其肌肉痉挛的作用,从而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肿胀、疼痛症状[3]。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加用中药方药开展治疗,其中独活、红花、归尾具有活血通络的功效;杜仲具有部骨折、强筋壮骨的功效;枸杞子、熟地具有不学的功效,本文中所应用到方药也是临床上膝骨性关节炎治疗过程中的经典方药,将诸药联合起来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发挥良好的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肿胀、关节疼痛的作用,并能刺激下肢血液循环,从而取得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优,关节炎指数、关节肿胀评分、关节压痛感评分更低。由此可见,将中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的方式应用于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的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刘小梅. 早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运用针灸推拿、中药联合治疗的效果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30):350-350.
薛兴华. 针灸推拿联合中药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J]. 新中医, 2016(10):97-98.
蔡海东, 陈雄. 益肾通络方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 陕西中医, 2017, 38(3):386-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