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华
摘要:下企业实践是高职教师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宁夏实际,对教师下企业实践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升高职教师企业研修的实效。
关键词:高职教师;下企业实践;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0-0162-03
教师下企业实践是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的关键环节,对其专业成长及个人能力提升至关重要。西方一些职业教育先进的国家,如德国、澳大利亚等都非常重视职业院校教师的企业经历。我国先后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行职业院校教师下企业实践。宁夏各高职院校在推进教师下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其实施的广度和持续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如实践过程流于形式、教师积极性不高、实践效果不理想、监管难度较大等。因此,如何从深度和效度两方面推进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实践工作,真正凸现下企业实践效果正是本研究意义所在。本文立足于宁夏实际,对教师下企业实践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相应对策,提升高职教师下企业实践效果,力促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提高。
一、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意义
(一)有利于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
近几年宁夏高职院校迅猛发展,引进大批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学历背景优,专业功底硬,但缺乏技能实践经验,难以适应职业教育“双师素质”的岗位要求。下企业实践有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过下企业实践能够拓展教师专业视野,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依据岗位需要优化课程内容,提升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利于深推校企合作达到共赢
通过下企业实践,高职教师可以为企业员工进行理论培训,参与技术研发,学校可聘请企业管理专家、技术能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协同教学,指导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这种交互模式能够确保资源共享,师生练就技能,企业得到实惠,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三)有利于提升高职就业质量
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实践,可以实时了解企业人才的需求动态,推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就业质量,促进社会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二、宁夏各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实践研究的数据分析
下企业实践研究涉及教师、学院、企业等多方因素,因此本研究选取了宁夏高职院校教师和长期合作的优质企业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师生访谈、企业访谈,罗列筛选关键问题,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分为教师卷和企业卷。其中,教师调查选取了宁夏3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共發放问卷份100份,收回有效试卷96份。企业调查通过选取校企合作优秀企业、宁夏人力资源协会微信平台等形式发放问卷调查,回收问卷24份。
(一)调查数据分析
1.教师调查数据分析。2014—2016年下企业实践的教师人数总体呈上升势头,参与度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参与企业实践的教师以初级职称人数最多,占调查人数的39.5%,正高人数仅占7%。究其原因,“下企业实践经历”是评定职称的刚性条件,一旦评上教授后,下企业实践也就变得可有可无。这也说明教师主观愿意下企业的能动性还是较低。
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教师对下企业实践的必要性认同度高,认为应该下企业实践的占到86%,希望通过下企业实践提升的能力主要集中在实践操作能力(27%)、实践经历(19%)、教学或课题研究(16%)以及项目开发或产品开发方面(13%)。但对下企业实践的效果不一而论,有43%的教师对下企业实践的效果不甚满意,原因于:学院支持力度不够(40%),企业不予配合(36%),实践内容单一无聊(17%)。对于各学校下企业实践的管理方面,考核有要求(100%),但标准无定量。考核内容以定性为主,要求填写下企业实践的工作记录,撰写实践总结占68.5%,缺少定量考核指标。下企业实践联系渠道方面,通过指导学生实习占43%,靠个人关系联系的占32%,由学院安排的占10%,校企合作协议的占6%,通过技术合作和企业主动要求仅占1%和5%。此数据说明下企业实践多数结合教学活动展开,其次由于评定职称的需要,通过个人关系联系企业实践,而真正通过校企合作协议,带技术合作及企业主动要求的占极少数,说明下企业实践的深度和效度还有待于挖掘。关于下企业实践专项资金设立方面,调查数据为0,希望在下企业实践方面做何改进时(多选),选项依次为“提高下企业教师待遇”、“增加具有代表性的行业龙头企业”、“锻炼形式多样化”。
2.企业调查数据分析。在回答是否愿意接受教师下企业实践时,有6家(占调查企业的25%)企业选择不愿意接受,原因在于“政府缺乏优惠与激励政策”(33%)、“教师技术能力低,对企业无帮助”(25%)、“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16%)、“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10%),说明企业在接纳教师实践方面有一定顾虑,还需进一步改变观念,同时也反映出教师下企业效果有待提高。在调查企业是否有对下企业教师进行考核评价方面,有近80%的企业选择无考核评价及培训方案,说明企业在接纳教师实践方面参与的热情不高,只是被动接受而已,无实质性管理。调查企业最希望教师实践帮助企业完成的任务主要集中在“为企业管理把脉诊断”(31%)、“承担专业技术培训”(25%)、“提供产品改造技术指导”(21%)、“带好实习生”(12%)4个方面,其中校企合作单位更注重教师承担专业技术培训和带好实习学生,非合作单位则更注重教师下企业的实际效益。在回答如何促使“企业做好教师下企业”问题中(多选),选项依次为“政府扶持”、“税收优惠”、“设立专项的教师实践基金”。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宁夏各高职院校老师下企业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两方面:内部主观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内部主观因素主要指教育主体——学院和教师;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指企业和政府。而外部环境的改变很大程度上来自内部主观因素的拉动驱使。
1.内部主观因素。(1)学院方面。首先学院的部分管理者认识不到位。下企业实践的意义在于各教学部门要根据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有计划选派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下到企业中去,提升专业实践技能。但管理者的操作与之背离。考虑到下企业时间与教学进度冲突、骨干教师脱产对教学质量影响等,选派人选方面,教学能力差、科研能力弱的或工作态度不积极的教师被派出去,导致企业实践效果不理想。其次学院管理者的监管考核不到位。由于教师下企业时间集中(大部分在寒暑假)而实践基地分散,学院管理的人力有限,下企业实践的管理不力,很难做到“一对一”有效监管。此外对实践结果考核采用“一把尺子量天下”,考核手段不能考虑各专业技术特点,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后是校企合作不深入。学院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停留在表层,学院在提供高质量的、有价值的实践岗位方面未能发挥作用。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均凭个人关系联系企业岗位,导致下企业岗位与专业的匹配度较低。(2)教师方面。教师下企业实践普遍欠缺主动性,其原因首先是透支教师的体力。高职院校专业老师普遍承担教学任务繁重,寒暑假又要进行下企业实践,身心俱疲,无休息时间,故主动性大打折扣,导致下企业敷衍了事,走马观花。其次耗费教师的财力。老师下企业实践,除工作量津贴外,交通、食宿等花销由教师本人承担,无形增加了经济负担,在较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师的抗拒心理,主动性低在所难免了。
2.外部环境因素。(1)企业方面。众所周知,企业发展遵循“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宁夏优质的企业资源相对较少,若教师下企业不能为企业带来实际利益,企业管理者合作的意愿会大大降低。再者,接收教師实践,既要提供岗位,还要提供指导,费时费力,还可能承担商业泄密风险造成的损失,因此,教师下企业实践往往是“东边日头西边雨”,学院、教师热情高,企业则不甚积极。(2)政府方面。政府在推进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法规虽已经出台,但宁夏地区管理机制和实施细则尚不完善,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运行机制方面较为欠缺。政府的引导、协调、平台作用未能较好发挥,对企业而言有政策但无实际红利,故很难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校企合作后劲不足。
三、宁夏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对策研究
(一)学院要理清思路,完善制度,确保校企深度合作
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要制订切实可行的下企业实践办法。一是时间保障。各教学单位应统筹好教师下企业的实践时间,可以分年度、分批次、有组织地完成下企业实践,解决假期扎堆的问题。二是制度保障。人事部门要从专业、奖惩、考核、经费等方面完善下企业实践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确保操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三是平台保障。宁夏高职院校可联手打造优质校企合作资源库,筛选一批优质校外实训基地,为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供平台资源。四是经济保障。对于承担下企业实践的教师给予资金补助,其标准在一定时期内可高于代课费用,既解决教师的经济顾虑,又调动其主动性。五是服务保障。学院与教师要充分发掘学术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从组织构建、产品研发、品牌策划、文化塑造等技术链服务,企业得到实惠,教师得到提升,全方位提升下企业实践效果。
(二)教师要转变观念,提升实践的内在动力
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硬道理。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切实转变教学理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下企业实践本身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知行合一”。只有经过理论和实践的碰撞,教师才能更清晰地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更透彻地领悟专业理论,更精准把握教学重点,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实现学以致用。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践技能的培训,要有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意识和紧迫感,思想从“要我去”、“我不去”向“我要去”转变,形成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企业要利用优势,寻求利益合作点
前面说到,企业是讲究效益优先的,找到利益的合作点是关键。企业要主动挖掘教师下企业的资源优势,如教师的技术研发能力、员工培训能力、设计策划能力均可为企业所用。以此为契机,以专业岗位对接为原则建立长期校企岗位互聘制度。校企双方制定长期工作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采用轮岗安排制度,即教师进入对应专业岗位,企业的高技术能手承担专业课或实习指导教学,这样既解决了企业无岗供教师实践的问题,又填补了学校实践教学的技能空缺,同时保障了教师下企业实践的续接性,也能保证企业岗位工作的正常运行,真正做到校企联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成长。
(四)政府出台政策红利,激励优先,提高企业参与性
良好的校企合作伙伴关系需要靠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特别是要对企业在相关政策上进行优惠和引导。首先要确保有政策可依。如出台校企合作法规,明确企业、高职院校、教师在校企合作、下企业实践中的权利与义务,制定下企业实践办法,使实践行之有据。其次要有政策红利,如对企业实行税收减免、为学院开启校企业合作绿色通道等政策,让企业得到实惠,学校得到便利,充分调动双方合作的热情。最后要设立专项基金,分别奖励在校企合作中做出贡献的企业和下企业实践表现优秀的教师。政府引导,创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存在的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学兵.陈玉兰.“政、企、校”共同破解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面临的问题[J].职教论坛,2011,(12):10-11.
[3]徐奎玲.高职教师企业研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30-31.
[4]杨瑞兰.高职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动力机制研究——以厦门某职业学院为例[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47-48.
[5]徐国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必须突破人事政策[J].职教论坛,20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