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教学在《食品保藏原理》网络课程中的实践

2018-05-09 10:56章中刘敦华张惠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教学改革

章中 刘敦华 张惠玲

摘要:本文介绍了研究型教学的概念、内涵、特征和意义等,论述了研究型教学在《食品保藏原理》网络课程中的实施方案和效果,并对本课程研究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食品保藏原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0-0144-02

一、引言

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滋生出被动“填鸭式”教学,在这种被动“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基于一本教材,教师传授知识点,学生记笔记,考试时教师画重点,学生背重点。这种教学模式目前依然普遍存在,但饱受批评。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只重视对已有知识的机械掌握,而缺乏批判性精神,弱于能力训练,遗失了探索兴趣和创新意识[1]。

为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已成为历史大趋势,在教学改革大潮中出现了许多新概念,如研究型教学、微课、慕课、网络课程、翻转课堂、问题导向型教学等等。

教学改革历史浪潮的形成是有深刻原因的。其一,当代的一些划时代技术,如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免费或廉价地获得教育资源,知识的传播、搜索、获取、分享变得异常快捷和容易,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已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其二,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和信息有碎片化的趋势,人们不再恐惧得不到知识,而更关心如何在知识的海洋中得到所需的知识并整合应用。技术的飞跃和时代的变迁已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成为历史大浪潮。在诸多教学改革案例中,研究型教学是比较成功的,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二、研究型教学

1.研究型教学的概念。研究型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教师从学科领域、课程内容或现实生活中选择专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科学研究的模式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并最终获得专业知识和能力[2]。研究型教学不仅仅注重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习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而掌握知识。19世纪初德国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观点之后,许多大学纷纷把科研引入教学,逐渐形成研究型教学模式[3]。2005年教育部在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校“要积极推动研究型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4]。

2.研究型教学的内涵。关于研究型教学的内涵,教育界有不同的认识。籍建东[5]认为:研究型教学就是以知识教育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把学习、研究、实践有机地结合以引导学生的高度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同时养成科学研究精神。邵金菊[6]认为:研究型教学是用研究型教学理念构建教学模式,通过研究型教学方法落实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开放型教学环境,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研究型教学的特征。归纳起来,研究型教学有以下特征[5]:(1)参与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由于研究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发现、研究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由传统的教导式转向自主式、对话式、探究式,学生始终处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获得和运用的参与性实践活动中。(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性。研究型教学要求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勇于问、敢于想、善于做。师生关系的平等可以让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互相感受对方的思维方式和角度,这样可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自我开发创造力的主体。(3)创造性与潜在性的统一。研究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及他们的创新意识,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教学过程,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4.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意义。归纳起来,实施研究型教学有以下意义:(1)有利于培养全面能力型人才。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下,动手干是学习,查阅文献是学习,探索尝试是学习,发现问题是学习……研究型教学模式根本超越了狭隘的传统教学模式,全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不是纸上谈兵。(2)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的研究型教学使用大量的参考资料,包括最新的科研论文,通过讨论讲解本课程的学术前沿知识,把科研观念、科研思维方式带入课堂,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3)有利于树立自主学习的新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包办的事情越多,学生就越容易形成“找奶瓶”的观念,而通过研究型教学,有利于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所需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研究型教学在《食品保藏原理》网络课程中的实施方案与效果

1.《食品保藏原理》课程特点。《食品保藏原理》是食品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和各種食品保藏方法。这门课程难度适中,和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教学案例多,特别适合于应用研究型教学模式。

2.《食品保藏原理》课程研究型教学实施要点。研究型教学在教学目的和方法等方面与传统教学有显著区别,其实施要点如下:(1)设计研究型教学教案。必须按照研究型教学的特点重新制定本课程的教学教案,要确定在哪些地方采用启发式教学,在哪些地方采用讨论式教学,要精心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和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2)采用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研讨式教学的实施流程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研究—集体讨论—学生报告—最终评价。(3)采用案例教学法。《食品保藏原理》课程紧贴实际生活,案例丰富,很多案例学生都有亲身感受。案例教学生动灵活,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查阅文献并思考,提出解决方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然后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再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2]。(4)设置课外学习任务。在现代社会,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课堂教学也已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所以要设置课外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课外学习可进一步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5)改革考核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考核机制主要看重的是知识记忆的最终结果,而研究型教学模式更看重的是学习过程,所以必须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比如说增加随堂测试、论文研讨、报告评价、提问打分等环节。

3.《食品保藏原理》课程研究型教学实施效果。在本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后,有62%的学生非常认同,26%的学生基本认同,仅有12%的学生认为传统教学模式更好。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下能学到更多知识,能锻炼能力,且更为有趣生动。由于是首次在《食品保藏原理》课程中引入研究型教學,且学生也是首次接触研究型教学,我感觉还是有很多不完善的细节,这对师生来说,都是一个摸索过程。

采用研究型教学后,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大大增强,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期末考试成绩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而且得到了下游课程(《果蔬贮藏与加工》课程等)授课教师的好评,为下游课程的教学打下了一个更好的基础。

四、问题与结论

当然,研究型教学在《食品保藏原理》课程的应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新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的课程预习时间增加了3—4倍,如果所有课程都采用研究型教学的话,学生的时间远远不足。第二个问题就是有少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感觉无法适应研究型教学。第三个问题是研究型教学模式下教师讲课课时不得不被压缩,导致课堂教学信息量大、节奏过快。第四个问题是该课程的某些章节确实不适合使用研究型教学模式,而更适合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讲解模式。

总之,研究型教学在本课程的实施是成功的,但考虑到学生时间及课堂教学课时限制等因素,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可挑选出部分适合于使用研究型教学的章节进行研究型教学,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并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席酉民.研究型教学:并非在传统教学中加点研究佐料[J].中国高等教育,2016,(21):42-44.

[2]郑珩,劳兴珍,何书英,等.《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方法的构建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2):156-157.

[3]叶国荣,陈达强,吴碧艳.高校本科生教育中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9,(3):90-91.

[4]刘璐璐,陈伟,赵振华,关玉璞.专业课程研究型教学的实施案例与效果评测[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189-191.

[5]张安富.改革教学方法,探索研究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2,(1):65-67.

[6]邵金菊.研究型教学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J].轻工科技,2016,(12):168-169.

猜你喜欢
研究型教学教学改革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研究型教学设计的《国际金融》教学实践研究
现代计算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研究型教学在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