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经管类《统计学》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8-05-09 10:56董寒青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互联网软件

摘要:对非统计学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公共课的教学改革,本文通过从内容、实验、考核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及教材的选择五个方面探讨,以期达到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统计学;软件;互联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0-0091-02

本人曾在《统计教育》上发表了文章《〈统计学〉公共课教学改革之我见》。时隔15年,互联网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也被颠覆了——马云的无人超市,李彦宏的无人驾驶汽车。今天我们处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是数字时代的基础,如何揭示这些数据背后所存在的规律?无疑统计学是我们进行数据分析最有效的工具。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它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并且适合于各个不同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教育部规定:《统计学》是高等院校经管类各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经管类专业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统计基本技能,为学生运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现实经济和管理中的具体问题提供方法论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作为《统计学》授课教师的笔者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在授课大纲上,内容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教材也在逐步寻找最适合的;近年高校实验硬件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为实验课方面的加强提供了保障。

一、内容

由于教学总学时的限制,非统计学专业的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难以单独开设多门统计学课程,因此整合起来有搜集与整理、描述统计、统计推断、相关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若干方法等六大模块。

其中统计软件应用于描述统计部分开始,就需要用SPSS和EXCEL软件来共同实现。由于各个软件各有优势且相互补充,如画茎叶图就只能用SPSS软件,而EXCEL可以非常好地画出环形图和雷达图,因此为了更加全面不能只会一种软件。

统计推断部分将从置信区间到假设检验的理论与方法的讲解,应该有计算公式,否则直接看软件的输出结果,学生没有“底气”,不知如何解释。因此这部分应先一步步地代入公式计算,然后再与软件的输出结果对照。

相关回归分析部分讲解可以弱化公式,但要将最小二乘法原理讲清楚,之后就可以用SPSS或EXCEL软件来实现。

多元统计分析一般讲解非常直观的聚类分析,以及降维处理的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由于计算复杂,也只能用SPSS实现了。这部分最好能结合案例讲解,使学生掌握对多变量截面数据的处理分析。

二、实验

目前,很少有学校将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实验课程付之实施的,因为课时不够,所以建议由原来的3学时改成3+1学时。每两周增加一次上机实验的机会。

一般在多媒体教室,由教师上课演示一下每个方法的软件操作,作业也留给学生课下自己完成,但事实上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够学会。如果能让学生到实验室上机,遇到问题时由老师及时指导,学生们将会掌握得更好。

在所使用的软件上,一般可以选择SPSS和Excel两种软件配合进行实验。Excel虽然不属于统计学软件,但它具有强大的表格处理功能,其函数功能中包含许多统计方法所需要的函数,而且简单易用。但Excel毕竟不够专业,对于复杂的统计方法,缺乏计算功能。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被公认的非专业统计人员的首选统计软件,操作简便的功能模块组合SPSS。SPSS具有完整的数据管理、统计分析、报表和图形制作等功能,包括基本的描述统计、相关、均值的比较、非参数的检验、线性与非线性回归等,也有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等,以及时间序列分析也能由SPSS来计算。

三、考核

多少年来所使用的传统的考核办法就是出试卷答题,这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学生对于统计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但不能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最致命的弊端。

如果开展实验,平时上机也只是单独的一个个方法的实现,相对来说是分散的。若能以一个课程论文的方式,必将各个方法联系起来:首先确定统计学应用的领域有清晰的研究目的,从设计问卷查找资料起,选取研究对象和抽取样本,到收集问卷、整理和录入数据,用SPSS或Excel软件来实现,并对输出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直至综合的调查报告的撰写完成。这样的训练,对培养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在这个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大大提升了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并且会有成就感。为学生在校申请大科创项目提供数据分析保障,让他们更有能力进行科研的尝试,也为毕业论文中的数据分析打下基础。

因此,建议最终采用更加全面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其中包括实验成绩;期中考试沿用传统的出卷的方式,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50%,是用综合的调查报告或论文方式。

四、教学方式的改革

人类现在正处于高科技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创新的时期,互联网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都被颠覆了。因此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完全接受了,这是可以理解的。课堂上,老师在台上讲有不少学生低着头摆弄手机,这使得教师们也很纠结。因此,教师不能只一味地抱怨学生怎么不听讲,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来匹配学生所喜欢的模式。因此建议加入慕课(MOOC)进行翻转课堂,再有就是微信的使用有机地结合前面所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快乐地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为中心的,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授课内容是由教师来定,学生显得被动。但随着微课和慕课的教育方式的出现,学生可以非常主动地随时随地获取统计学的知识。通过网络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弱项重复再次听课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这样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自学,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目前,各个学校都在积极地做微课,国家也很重视慕课(MOOC)的建设,有一些国家级名师授课,起到了示范效应。但本人也有仔细看一些《统计学》课程讲解,也有所讲的内容或例题欠考虑,或者说是不合适的例子。应该由教委组织专家加强把关,真正让高水平的教师来参与,切莫将错误的信息上传。国家应像对待社会或自然科学基金那样重视并加强对慕课(MOOC)建设的投入。这样,学生们也不必为考不上名校而苦恼,而是同样得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等学校的名师课程资源共享,想学习随时可以学。

五、教材的选择

一直以来,教育部精品教材中国人民大学贾俊平等老师主编的《统计学》成为许多经济类院校的指定教材。今年由厦门大学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曾五一教授和朱建平教授担任主编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材《统计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云架构技术,结合线下线上资源,通过二维码将书内的有关内容与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厦门大学“统计学”课程的网上资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设的网上互动平台的有关资源进行链接。扫描二维码,可利用手机或计算机获取教学案例、教学视频、教学指导(包括教学要点、习题解答),是经济管理類的《统计学》教学可以尝试使用的新教材。

如果说前两本书还是很重视统计方法的原理,而另外一本由吴喜之教授编写的,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更加注重软件的应用,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独具特色的参考教材。

相信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改革,经济管理类的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的教学会更加适应时代的要求,期待教学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董寒青.《统计学》公共课教学改革之我见[J].统计教育,2002,(10).

[2]王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统计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4).

[3]刘帆.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管理统计学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8).

[4]林志萍,郑建盛.OBE模式在医学统计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5,(8).

[5]薛艳,孙丹丹.基于微课支持的统计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互联网软件
禅宗软件
软件对对碰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