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赟
摘要:台湾高校培养的学生以其优秀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宽广的国际化视域得到世人的认可。本文以台湾旅游类高校空乘人才培养的成功典范——国立高雄餐旅大学为例,从人文化、专业化、企业化、国际化四个方面论述了该校航空暨运输服务管理系培养专业人才的特色,借鉴了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措施,并提出了我国旅游类高职院校空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台湾;国立高雄餐旅大学;空乘;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2/03C-0087-04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台湾教育界掀起了参观学习、行业调研的热潮,教育界人士先后三度分别赴美、欧、日、中国大陆等地区,汲取了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宝贵的经验,改进了台湾的高等教育教学,培养了大批适应行业所需的人才。
国立高雄餐旅大学(以下简称“高餐大”)的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台湾首创餐旅专业学府——国立高雄餐旅管理专科学校。1989年,该校改制为技术学院;1991年,增设四技学制,航空服务系属于该校当时的6系1科之一,是台湾首创的航空管理、服务专业科系;1993年,该校成立旅游管理研究所,同年提出了“四化”办学核心理念;1997年,航空服务系更名为航空暨运输服务管理系,在既有的空运服务教育的基础之上,将专业学习面向延伸至高速铁路服勤技术领域;1999年,获得行政院及教育部核定,改名为国立高雄餐旅大学,航空暨运输服务管理系隶属于观光学院。历经三十余年,高餐大作为台湾唯一的公立餐旅院校已跻身台湾乃至世界著名的旅游高等院校的行列。高餐大“培育餐旅精英的摇篮、成为餐旅企业的关键伙伴、办成餐旅教育的新典范”的办学定位,“人文化、专业化、企业化、国际化”的“四化”办学理念,“三明治”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等,均对大陆旅游类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二、国立高雄餐旅大学空乘人才培养的特色
(一)人文化
高餐大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友善校园环境的营造,也注重人文艺术校园景观的设计建造。校园中两栋学生宿舍楼分别命名为“精诚楼”与“勤朴楼”,两道圆形拱门分别命名为“守礼门”与“居之安”,无形之中将人文与文化的理念灌输于学生。校园的绿化极佳,树木繁多,每棵树上均挂有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板”。校园中不仅有很多人性化的休息、讨论场所及配套设施设备,还兴建了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多功能活动中心。教学楼教室外有“心脏体外除颤器”,楼梯间有防坠网,院系走廊上有特色鲜明的文化墙,这些都展现了对学生全方位的关怀以及院系文化的底蕴。对于学生,学校还采用校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自主选课的形式,校内通过开设劳作教育课程、茶道及音乐赏析等丰富多彩的通识教育课程,校外通过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服务意识,践行全人教育。该校对教师的管理服务也非常人性化,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工作室,工作室设施齐全。教师还可以自由安排上课时间,同时,对教师评价从科研、教学、服务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身处这样的人文化校园及学习氛围中,航空暨运输服务管理系师生们的心情是愉悦的,传递及接纳人文化熏陶是潜移默化的。
(二)专业化
高餐大空乘人才培养的专业化体现在其师生的专业化形象、教师的专业化经历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专业化支撑上。在该校的教学场所,在各类活动的现场,教师们均会着正装、化淡妆(女教师)出现,即便在30多度的高温下也不例外。微笑问候、早早迎候是航空暨运输服务管理系教师们的特色。身正为范,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感染下、引导下,该系的同学们身着依据职业面向统一定制的校服现身校园的各个角落,亲和的微笑和舒心的问候,体现了专业化培养学生职业情感和职业认同感的特色。该系的许多专业教师不仅有很高学历和学术造诣,还有企业服务或者兼职的背景。该系目前共有8名专任教师,其中空勤教师3名,均为具有10—15年的飞行经验的座舱长,并且具有博硕士学位,同时她们获得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专业认证的比例在台湾航运科系中也处领先地位。专业化的教学离不开专业化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依托。该系的校内实训基地在原有B747-400广体客机头等/商务服务训练舱、B737-NG航务训练模拟机、模拟教室、模拟订位柜台、行李托运度量磅秤及航空订位教室的基础上,新增中华航空赠送的B747-400豪华经济模拟客舱及长荣航空赠送的MD90舱门训练器三个。在原有静态舱的基础上,还增设了陆地撤离简易设备一套以及地勤值机柜台两个。陆地撤离设备的设计精巧,即不占空间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训练效果,可谓又向专业化、全面化及示范化迈进了一步。专业化的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仿真学习环境。该系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较为完备。目前,已与中华航空、长荣航空、复兴航空、立荣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台湾高雄国际机场等多家机场,华膳空厨、台湾高铁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每年会输送一批实习生及毕业生进入工作,践行“服务致用”的办学理念,在专业化的实训基地培养了一批专业化的空乘人才。
(三)企业化
高餐大注重企业人才的引进,也注重与企业的联系,更注重与企业开展有效的产学研合作。航空暨运输服务管理系招聘专业教师,注重其行业工作经历,该系的三位空勤教师均具有多年企业一线飞行工作经验。该系与航空企业拥有良好的建教关系,专业实训基地的设备均来自航空企业的捐赠,在航空领域建教合作机构的质与量均为台湾最高。遵循学校“六一培训”项目的要求,该系专业教师在校内每任教六年必须赴企业全职顶岗培训一年。专业教师们均有赴各大航空公司、航空器制造商等相关民航企业学习、交流的机会,老师们开拓了视野,拓展了专业知识面,掌握了行业前沿信息。该系与复兴航空、长荣航空共建产学合作班,班级名称以航空公司的名称冠名,共育航空人才。同时,该系还邀请航空公司业内专家开展校企教师共同授课,定期邀请航空企业的精英、杰出校友等進行产学实践交流。该系每年参与台湾高雄国际机场举办的航空灾害防救训练,为复兴航空量身打造“机场运输师”培训,中华航空还在观光学院成立了“产学旅行社”。通过与航空企业的深入合作,航空公司将企业培训前置,学校的教师借此能够接触行业,进行深入地学习研究,产学合作不断深化,专业办学也达到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的效果,双方互惠互利,效果极佳。
(四)国际化
高餐大的教学特色、师资背景和学术交流都有非常明显的国际化特征。航空暨运输管理系教学所选用的教材大部分为全英文教材,教师讲课虽然主要以中文为主,但是也不乏出现英语色彩很浓的讲授,双语教学成效显著。同时,该系的很多科研、教学及学术活动也都有国际背景,而不是局限于台湾本地。该系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每年只招收一个班,50名左右的学生,他们的就业方向主要为:空勤、地勤、高铁和地铁。学生们遵循学校特色的“三明治”式“2+1+1”人才培养模式,即经过两年的在校学习,第三年进入机场进行地勤服务顶岗实习,最后一学年回校完成毕业论文及国际研修。该系有30%的学生去国外进行顶岗实习,而且这个比率正在逐年增加。该系还通过导入国际专业师资,成为I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授权训练中心,引入IATA及UFTAA(世界旅游代理协会联盟)的专业考证,发展国际教育认证等,增进国际化交流,强化国际专业认同,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据用人单位反馈,该校航空暨运输服务管理系的学生英语口语好,国际化意识强,国际化视域宽,整体国际化程度高。因此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受到很多用人单位青睐,这也成为学校参与市场竞争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三、对大陆旅游类高职院校空乘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加强人文环境营造,推行全人教育
人文环境的营造,要体现文化内涵,要浸润学校的治校理念,还需要政企行校的共同努力。政府应从政策上给予保障;校企合作企业应从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撑;行业应将行业人文化环境的营造带入校园;学校应从设计艺术化校园景观、命名富有空乘专业文化内涵的校园建筑、建造具有人性化的学习和休息场所、设置保障学生安全的设施设備等硬件层面,从秉持全人教育理念,坚持军事化管理和养成教育双管齐下,开设茶艺、插花等通识教育类人文艺术素养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等软件层面,加强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以及与专业、职业、产业文化建设的融合,使空乘专业学生成为具有和谐心智、发展思维、健全人格的“全人”。同时,针对具有不同专长的教师,要灵活地采取多元化及人性化的考核、转岗及晋升等方式,最大程度发挥教师的优势,激发其工作动力,推动专业人才培养发展。
(二)塑造专业化形象,夯实专业保障
目前大陆大部分开设空乘专业的高职院校,师生职业形象专业化出现了弹性大、落实差的现象。学校应给教职员工配发统一的职业装,对教师进入教学场所及出席重要活动有明确的职业形象要求。同时,还要建立严格的学生专业化管理和淘汰机制,确保学校专业化教育与企业专业化管理无缝对接。规避我国民航业的封闭性带来的高职院校空乘教师无法进入航空公司进行顶岗实习的现状,采取聘请行企专家及校友定期来校授课、开展讲座及交流、学校专业教师定期去民航相关企业挂职锻炼、高职院校教师招聘增设行业特殊人才引进通道等方式,提升师资专业化程度。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契合企业要求,力争做到专业化、仿真化、实境化。要在大部分院校实训基地已具备“空地一体”格局的基础上,引入撤离舱甚至动态舱等具有示范性、科学性、引领性的建设项目,顺应行业前沿需求,同时也可努力成为部分航空公司的培训场所。维护现有校外实训基地,努力拓展与空乘相关的新基地建设,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输出提供保障。
(三)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学融合
近20年的空乘校企合作模式对于促进高职院校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顺应国家提出的深化产教融合,推行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相关要求,校企合作可由最初浅层次的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讨课程标准等,深化为企业与高职院校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校企真正成为空乘人才培养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共同体。企业还可以在高职院校设立企业冠名的“订单班”,校企在战略层面签订合作框架,从招生到教学到实习再到就业,企业全过程参与。从学生入校起,实行校企双导师制,两位导师定期交流,让学生尽早了解企业文化、行业需求,在校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拥有较强的综合职业素养,踏入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企业将乘务培训课程前置入校,尝试工学交替模式,让企业专家参与学校各类活动,校方为企业定制企业宣传、文化及招聘周,举办以企业冠名的空乘学生技能大赛。通过校企深入合作,促进产学融合,推动空乘专业人才培养。
(四)加快国际化进程,提高师生国际化水平
民航业是一个全球化产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空乘人才是高职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学校可与国际上知名的开设空乘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院合作,开展互换交流生研修及互换教师访学等活动,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会议;与境外航空公司及机场加强联系,选拔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选拔教师进入企业进行企业实践。同时,学校可以利用国际化平台,引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及世界旅游代理协会联盟的专业考证,开发相关认证课程及双语课程,师生均可参加国际化考证。努力通过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UNWTO-TedQual),提高专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保障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通过引进来送出去,加快空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为师生提供国际化学习、实习、实践、教学以及学术交流的平台,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提升教师双语教学能力,提高师生国际交流水平,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扩大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马开良.台湾高雄餐旅大学办学特色探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3).
[2]娄枫.台湾高校学生管理和培养浅析——台湾高雄餐旅大学考察有感[J].科技纵横,2012(12).
[3]熊鹤群.台湾高雄餐旅大学“四化”办学理念及其对高职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启示[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
[4]黄兰兰.台湾高校合作交流对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启发与思考[J].职业教育,2015(8).
责任编辑:谢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