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红波
面对占据着高考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题目,既要勤于思考谨慎对待,也要做好储备运筹帷幄。本期高考专栏为同学们准备了名师点拨和作文备考要点,可以了解到最新、最完备考知识,希望帮助同学们拿下这“半壁江山”,从而为梦想加分。
2017年高考很快飘散在风中,评论的喧嚣与热闹早已渐渐淡去,对于很多省份的2018届高三师生而言,迎接的将是第三年全国统一命题。为此,对2017年高考9套卷10道作文题的思考和回望就显得更加重要。
2018年的高考作文命題,相信一样会是选材丰富、形式多样,紧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从国家大事到环境保护,从中国特色到身边事件,要让每个考生都能在写作中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旗帜鲜明地阐述个人观点。
在这里,我们针对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呈现的特征,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解读、归纳思考,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方向及其作文材料的来源,在回顾的同时,对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进行预测和展望,为即将步入考场的考生备考作文,做一点儿努力。
1.立德树人,彰显学科特色
高考作文的命题,具有特定的导向作用。2017年的命题切合教育部提出的“2017高考语文的命题重点,……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核心价值标准,推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实现”。立德树人,贯穿于多套试卷的写作命题中,体现语文学科独具的“以文华人、以文育人”功能。新课标全国卷Ⅰ的作文是“中国关键词”,要求考生选用相互间“形成有机的关联”的关键词,来向外国青年“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就是鼓励考生要理性思考、畅所欲言,向外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卷题目二是“共和国,我为你拍照”,要求选择一幅或几幅画面,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这是要求考生要将个人的命运与共和国的发展紧密结合,要胸怀爱国之心,把握民族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变迁。这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便油然而生。考生在面对此类作文题时,要有崇高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平时要多关注国家、社会大事,做到素材翔实、丰富,叙议结合。
2.传统文化,弘扬民族自信
中华民族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在高考命题中,从不同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引导考生抒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是语文学科的职责。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激励奋进的名句和故事,需要青年人铭记和传承。这是展现民族自信的重要方式,因此要求考生要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思考、认知和评价。
新课标全国卷Ⅱ作文是“从所给的6个名句中选2个或3个”来自行立意。所给的6句话,有的选自《周易》,有的来自杜甫、李清照、魏源,还有的来自鲁迅和毛泽东。这些名句,都带有人生哲理和思考,容易激发考生通过对历史名人的认知,结合亲身经历,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天津卷的作文题“重读长辈这部书”中,明确提出了“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打开时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从长辈身上,考生能看到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的表现,在耳濡目染中,在言传身教中成长起来。
写此类作文,要求考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要看到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这样才能在表达上做到言之有据,令人信服。
3.社会生活,思考身边事件
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地生活在尘世上的,需要关心身边事件,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事、物。身处群体环境,很多事看似与考生无关,其实又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作为社会人,要去关注、思考发生在周围的事件,见仁见智,提出观点,阐明看法。社会责任要敢于担当、正视和评价。
上海卷的作文题以“预测”为话题。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不以为然,但无论愿意还是无视,总是要去思考;江苏卷的新材料作文是以“车”为话题的。车来车往,见证时代的发展,也承载世间的真情,还折射社会观念的变迁;北京卷题目一是以“说纽带”为题。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聚,当今时代,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纽带。北京、上海、江苏,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三地的命题都侧重于社会生活,由此能看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多的是要考生关注人际交往,融入社会发展,懂得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
写此类作文,要对发生在身边的事件加以关注,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联系社会现象来分析、探讨。
4.书香流芳,纵览万象人生
“读书辛苦事,得失寸心知”。国家领导人在很多场合中,都提倡国民多读书,从书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在2017年高考题中,虽然没有直接以“读书”来命题,但与“书”有着密切的联系,透过“书”的表象,看到社会冷暖、人间万象。
山东卷的“24小时书店”, 书店随时欢迎前来阅读的人,任何人都可以进书店读书,书店提供的,不仅仅是书,更多的是社会的温情;浙江卷作文是“人要读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由具体的书到抽象的心灵之书,这让考生更多地懂得思考人生;天津卷是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要求考生多角度去“读”,去思考“书”的实质和内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更多时候,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读的不仅仅是眼前的文字,更重要的是要读“书”里的情怀和精神,读作者涌动的欢笑和泪水,这样才算是真正读懂了“书”。
在面对此类命题,不能只看到“书”的内容,更要关注“书”背后的故事,以及与其关联的背景常识,这样才能深入其中,读出个人滋味。
5.热点新闻,创新出题方向
新闻一旦成为热点,势必引发各大媒体转载,并引起国人关注。作为考生,平时要多注意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热点新闻事件出现,一般而言,是与国家政策的调整有关,与新事物的发生有关。窥一斑而知全豹,牵一发而动全身,及时地了解把握,才能正确面对。
新课标全国卷Ⅰ中的“广场舞”“空气污染”“美丽乡村”等关键词,都是一些社会热点,它们引发考生去思索新闻现象,探究社会背景。2017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为国选材的高考制度,推动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因此,与之有关的命题,随之应运而生。新课标全国卷Ⅲ“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关注社会热点、思辨人生人性。
此类作文要求考生对相关新闻做深入了解,还要结合个人对问题的认知,选择材料时,要贴近时代气息。
6.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科技进步,方便每一个人。在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产品,时常在我们身边出现,与生活的日常密不可分。高考命题,为缓解教育不均衡现象,对科技方面的话题,进行有效地拓展和利用,引导高考生思考时代、关注国家发展动向。
新课标全国卷Ⅰ中的“高铁”“移动支付”,是当前热门的词语。“高铁”是人们出行的首选,“移动支付”的购物付款方式,已经渐渐深入人心,被民众接受。江苏卷的“车”,既让考生反思以“木车”为代表的“传统文明”与以“轿车”为代表的“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也写出因科技进步小车进入寻常家庭带来的便利。通过讲述和“车”有关的故事来展现人情冷暖、亲情温馨、社会发展、风气变化等。
此类文章,要求考生关注身边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利,更要思考社会相关事件,才能在落笔时做到立意深刻,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