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2018-05-09 01:40
高中时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骑驴罚款国学

学国学不能“买椟还珠”

最近,在成都街头出现了一个幼童,背着书包骑在牛背上,身着长衫的父亲则在前面牵着牛。这一幕被网友拍下来后,迅速走红网络,“父亲醉心国学让儿子骑牛上学”的话题也引起了广泛讨论。“这是我们日常生活内容,我平时去银行、菜市场都是骑驴去。”让儿子“骑牛上学”的父亲表示,自己此举确实是在践行国学文化,并非刻意炒作。

@张老师 骑牛与骑驴,只要不违法,不过是一种自由。但把这个方式等价于“践行国学”,则未免有些滑稽。鲁迅爱坐小汽车,陈寅恪爱吃面包,生活习惯而已,影响他们研究国学了吗?杜甫的好朋友房琯在平定安史之乱时,模仿春秋战国时期,牵着牛车出来作战,结果敌军纵火,吓得牛四散奔逃,唐军大败,人畜相杂,死伤无数。这则故事说明:第一,不要盲目拘泥于古代;第二,牛是易受惊的动物,安全起见,还是要小心驾驶。

像这位父亲的做法,如今颇不少见。一些所谓的国学培训机构和国学培训师,特别爱在形式上煞费苦心。甚至不惜搬出三叩九拜、戒尺板子等等早已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物件,美其名曰“弘扬国学”。究其原因,大概是学其形式远比探其精微的门槛要低得多,成为一些国学爱好者快速入门、国学培训机构迅速亮出招牌的捷径。比方灌输三叩九拜,有人问“为什么”,只消说一句“古人如此”,省却多少说理与论证。相比于探讨“《竹书纪年》与《左传》之历史记载异同”,当然还是穿着长袍马褂、摇头晃脑、背上一整本《弟子规》要容易得多。

@子墨 国学如果始终停留在如此浅层次的形式上的复古,不异于买椟还珠。甚至会把国学弄成了隐然与现代文明相对抗的姿态,凡事不问好坏对错,一切以东西古今划界。凡是古人的都是好的,哪怕骑驴骑牛;凡是现代的都是“非我族类”,都该保持距离,骑自行车也不行。如此下去,国学非但不会被这些人“发扬光大”,相反可能会走入狭隘化、极端化的境地,钻进狭小天地里孤芳自赏,与文明发展割断脉络,自己把自己变成了一块顽石。

@渺渺 现如今社会上把国学形式化的倾向越发常见。其实国学是个异常丰富庞杂的体系,几乎任何理念,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理论依据:有人从中搬出“三从四德”,但历史上也不乏“河东狮吼”;有人觉得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也有人觉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关键是需要有一个顺应人性、符合现代文明的判断依据。让国学更好地嵌入生活,可不是骑驴坐轿这么浮光掠影的复古返祖,而是通过国学,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更加自如地伸展,而不是越发的狭隘,对新生、外来事物充满敌意。理学家程颢有这样一句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国学,就应当让人通向这样广博旷达、云淡风轻的境界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做错一题就罚50元,教师有权罚款吗?

罚款,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概念,违反了交通规则要接受交通罚款,违反了治安条例要接受治安罚款,没什么新奇。然而,绝大多数人恐怕都想不到,在校园里,竟然还有“错题罚款”,学生只要做错了题,就要向老师上缴罚款,令人大跌眼镜。在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中学,就发生了这样的事。该校某位老师,公开在朋友圈里炫耀自己向学生征收罚款的“战果”。在他的班级里,学生每做错一道填空题,就要缴纳50元的罚款,有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动辄就要被罚几百元,其中,仅期中考试一天,全班罚款总额就达到了3950元。对此,许多家长敢怒而不敢言,直到事件遭到媒体曝光,校方才将钱款退还给了各位学生家长,并做出了道歉。

@李佳佳 教师到底有没有权力罚款?从法律的角度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的规定,狭义的“罚款”,指的是一种法定的行政处罚方式,所有的行政处罚方式,都必须以法律或法规的立法形式确立,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私自设立罚款。而广义的“罚款”,譬如工作单位扣除员工的薪水,银行向信用卡逾期不还的客户收取滞纳金等等,则必须建立在双方达成共同意愿,建立了合同关系的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收取所谓的“罚款”,不符合以上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并无依据可言。

@王教授 这位教师班上的学生及家长认可这种罚款吗?从新闻报道看来,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这位老师的一系列罚款行为,事先并未征得家长的同意,更不要说学生了。罚款无凭无据,无疑是错误的。而这位老师所谓“罚款可以激励学生上进”的说法,无非是“棍棒教育”的变体,只是把“体罚”转换成了“罚款”而已。用高压来“警告”学生,逼迫学生上进,早已被现代教育学证明是无效的,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有效激励学生,还很有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阴影,早就该被淘汰了。

外卖能毁掉下一代吗

最近,一篇堪称犀利、热辣的网文火了。这篇题为《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的文章,认为外卖业是塑料垃圾污染的罪魁祸首,还在文末提出了包括抵制外卖在内的多项倡议。看到这样的文章,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说得太对了”。外卖所使用的一次性餐盒大多是塑料制品,送一次外卖还需要至少一个塑料袋。可想而知,外卖所用塑料给环境保护造成了巨大压力。

@王钟的 痛心疾首地自省之余,我们更有必要思考,泛泛指责外卖业能否有助于解决环境问题。正如不开车不是治理雾霾的长久之计一样,在互联网外卖业改变很多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当下,要求人们不点外卖既不现实,也不合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外卖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垃圾污染不是什么新问题。这篇网文缺乏的正是对外卖与整体垃圾污染之间关联的论证。在互联网外卖发展之前,生活中大量塑料袋、塑料盒早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垃圾污染。如今,外賣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加剧了垃圾污染,并没有科学严谨的统计。同样值得思考的是,假如没有外卖,与现在外卖相关联的污染会不会就此消失?或者会不会构成更大的浪费?以更多的污染替代摆在眼前的污染,显然不是抵制外卖的正当理由。

@子墨 现代社会,就餐者外出吃饭耗费的时间、精力成本不容小觑,外卖业发展以后,专业送餐员配送上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与就餐相关的各项浪费。一种新产业的出现可能带来新的污染,但并不意味着旧产业就是纯粹的天然环保,对待环保需要形成全局观念,不能被一种表面的、直观的污染“一叶障目”。而对于外卖污染本身,不断演进的技术和方法,终究可以逐步减少餐盒、塑料袋的污染。比如,以前一次性筷子多是木筷,生产筷子需要砍伐大量树木,现在,绝大多数一次性筷子都是竹制的了。竹子生长速度快,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强,较好地解决了一次性筷子的生态破坏问题。

猜你喜欢
骑驴罚款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父子骑驴
父子骑驴
男子不满超速罚单用两桶硬币交罚款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罚款通告”与“收款指南”
罚款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