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 讲 / 黄 莉(银川市兴庆区回民第二小学校长)
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来自银川市兴庆区回民第二小学,受命作为西部学校的一个样本跟大家分享我们在课堂上的一些探索。其实来自一线的校长和老师们都知道,课堂是最难的,触及这个领域的话题真的是一个难题。
兴庆区回民第二小学建校至今,已有80年的发展历史,现已发展成为内含4个校区(观湖、海宝、北塔、新水桥)1个共同体的教育集团,拥有127个班级,303名教师,6277名学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进,地球都变成了“平”的,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为自己找借口,比如来自地域、区域之间的差异。
2014年,我们开始打造由智能录播室、数字化网络教室、多媒体视听室、数字化合作学室和无边界学室(iPad教室)构成的未来课程中心,2015年打造了近1000平方米的智慧科技魔方体验中心,有3D打印区、智能机器人、3D蜂窝剧场、3D绘画笔、云厨房等。2016年我们又将智慧教室和智慧同步课堂打通,实现了各校区之间的交互式教学。今年,我们在北塔校区打造了一个近2000平方米的万物启蒙课程中心,相继为孩子开出了“中国茶”“枸杞红了”“China·瓷”“石头记”“黄沙·芦苇”等课程。这些年我们还致力于教师的培训,线上通过网易公开课在线学习,线下采取菜单式因需培训,有普及型和提高型。
空间打造好了,培训跟上了,老师的观念也更新了,我们理所应当地认为我们的教学方法也会得到一个相应的变革。然而我们期待的变革并没有出现,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在我们回民二小没有出现,在许许多多的学校,这种变化也并不像想象的来得那么突然和猛烈,甚至我们课改二十年,没有真正触及一线的恰恰是课堂。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真正地深入课堂,就会发现从理念到实践确实有着一条巨大的鸿沟,因为涉及每一个孩子,而且每时每刻变革的主体是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又成了基础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当社会上优秀的人不愿意到基础教育的队伍里来的时候,校长、行政部门面临的现状就可想而知了。任何理念的更新,甚至我们的情怀,到了一线的课堂上都变得裹足不前。
那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从内讲,我们没有挣脱打破的能力;从外讲,当这种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师资队伍因我们的无力就变得越来越薄,甚至薄得像纸一样,但它依然覆盖在孩子每天时时刻刻学习的场域,这特别的让人揪心。
怎么办?除了改造师资队伍再无选择。但改造人的观念,改造人的行为,尤其是面对一个成年人这么多年按部就班的行为,难度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我甚至都觉得一所学校最后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校长对这个团队的改造力度。
我们需要帮助老师,给他们一个相对合理的、可依靠的、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拐杖,让他们从旧思路里抬头行走时不至于手足无措。立足课堂,集结多种技术,重构课堂,成为我们的目标。我们还研究了现代课堂需要培养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质疑问题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把这些结合起来,我们最终构建了博雅4A智慧课堂模型,将这些内容变成老师易于操作的几个环节。
博雅4A智慧课堂模型以单位课时的教学活动为对象,以“自主、个性、合作、探究”为要素,通过下图4个模块重组课堂流程。
为什么我们称它为“4A”?因为生活中我们经常用“A”来表示“优秀”,我们就希望这4个模块都做得好,也代表要让每个孩子得到最好的发展,“4”既代表智慧课堂的4个模块,也蕴涵着智慧课堂对孩子们4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博雅是我们的办学理念。
老师最怕打破的是他们习以为常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我们用4个模块将这张薄薄的纸割裂开。之所以称它为模型,而非模式,是因为模式强调的是一个形式上的规律,是反复重复出现的,而模型有建构的意味,是方法论。
我们将任务驱动、问题呈现、探究活动、评估检测作为基础元素,依据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学情,任意搭建适用于多种课情。我们根据课堂任务将基础元素进行任意组合,这样4个模块组合就有24种方法。基础模块的元素也可大可小,根据课堂内容设计时长以及需要操作的环节,这样在时间上能够适度调配,让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堂更富张力。
这些元素是怎么统整的呢?我们整个课堂以自主任务学习单进行统领。
现在这张学习单看似简单,但我们从2015年开始用学习单统领课堂的时候,老师们碰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自主学习任务如何设定?以往课堂上没有时间给孩子,尤其是像我们的大班额,无法让孩子们自主学习,那能否将一些学习任务,尤其是孩子能学会的任务前置?学习任务怎么呈现?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哪里培养?怎么入手?探究活动怎么设置才合理?评估检测如何高效并能及时反馈?这些当时都成为我们一只又一只的拦路虎。
任何一个群体,尤其当一个弱小的群体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第一个选择肯定是抱团。我们采用“连横策略”,打破校区壁垒,构建起“主管领导+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技术达人”的16支教研团队。
一到六年级的团队,都给一个下午的时间来教研。刚开始老师们不解,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就变成了一个抱怨大会。但事情还得继续做,老师们就开始找问题,找到问题就再去想突破的策略,一直到今天,我们走了两年多,老师们碰到困难了,首先想到的是将这个问题放到教研会上去探讨一下。就这样,我们逐一攻克变革中遇到的困难。
2015年开始骨干先行,2016年全员推进,一直到2017年,学校积累的关于课堂变革的资源,在宁夏教育云平台招募时,一共有20多个厂家参与评比,我们是唯一一个代表学校拿着自己成套资源参评的,且获得全区第二名的高分,如今我们的资源在宁夏教育云平台上成为整个区域使用的资源。
在课程变革当中,从抱团吐槽到抱团取暖再到最后的抱团发展,老师完成了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将微课引进来的时候,有85%的老师自学了汪琼博士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合作学习时,又一起学习了汪琼的《改进合作学习》。到现在为止,无论年龄大小,98%的老师都熟练掌握白板技术,95%的老师都会制作微课,所有学习单上的微课全部生成二维码,孩子可以用手机、视频观看。
在推进课堂变革中,我们碰到了许多问题,我们也知道最好的教育是教无定法。但面对这样一支师资队伍,我们必须先让老师们“有法”,就像武功高手一样,练到无剑的程度,一定要先手里有剑,而且技艺要纯熟,才能达到最终。那我们就将“教有定法”作为一个途径,先让它“入魔”,在入魔的探索当中发现课堂存在的问题,从而去变革它。
这样的变化应该说给我们学校也带来了非常多的益处。我们在五年时间内从900名学生发展到3000多名学生,周围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上我们学校,一个劲儿地跟市政府申请将我们旁边一所刚建三年的学校迁建,满足所有到回民二小就读学生的需求,我们实现了一个华丽的转身。
课堂探索确实是特别难的,它是基础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我们走得不是特别快,甚至方法也不见得得当,但我们觉得缓慢变化是有意义的,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当激变来临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有这样一个铺垫和过程,得形成一个相对的共识才能让老师们一起去迎接未来的挑战,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