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桂平
近年来,国家提倡“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力争创建学习型社会”。高校图书馆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其经费主要源于国家财政,资源应为一种公共财产,所以有义务向社会提供服务,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在国外,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而我国起步晚,目前正在陆续逐步尝试开展,并取得一些成绩。本文选取42 所“双一流”高校的图书馆为调查对象,研究这些接近或达到世界水平的图书馆,有助于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服务现状。调查方法为网站调查法,访问相关高校图书馆官方网页,抓取社会服务相关信息[1]。调查时间截至2018 年5 月。
相关调查结果如表1 所示。
社会服务网页和规章制度建设不完善网页中,仅有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三所高校图书馆有社会服务专栏,占调研图书馆的7.1%。
规章制度中,清华大学有《校外人员临时查找资料接待办法》,南开大学有《图书馆接待校外读者规定》,复旦大学有《校外读者》,北京师范大学有《临时读者管理办法》,浙江大学有《校外读者利用本馆书刊的规定》,仅此五所大学图书馆有专门针对社会服务的规章制度,并形成栏目,占调研图书馆的11.9%。其他涉及社会服务的图书馆对社会服务的规则显示于规章制度的入馆须知、借阅办法等条目下,没有专门制度。
社会服务程度参差不一外借服务是图书馆社会服务最基本的服务内容,但仅南开大学等11 所图书馆提供外借,占调研图书馆的26.2%,且服务对象局限。而能产生经济效益且效益比较高的科技查新反而成为最基本服务内容,有清华大学图书馆等22 座,占52.3%,服务对象基本面向广大用户或本省以及邻近省社会用户,服务对象门槛低。提供阅览服务的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等21 座,占50%,虽然比例不低,但服务对象等有诸多限制。提供电子资源服务的仅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庆大学等四所高校的图书馆,社会服务能力低。提供文献传递和查收查引的图书馆均有13 座,占31%。这两项服务同样属于产生经济效益项目,服务对象门槛也低,也是社会服务的主要项目。
上述这些项目,有的图书馆服务项目数量多,如清华大学有六项;有的服务项目少,如南京大学仅提供文献传递服务,云南大学仅提供查收查引服务,服务程度参差不一。
社会服务对象身份受限多数图书馆对社会服务的对象进行了明确限制,只有具有一定身份条件的社会人员才能接受服务[2]。例如:北京师范大学服务对象为校友;大连理工大学服务对象限于其他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企事业单位中级职称以上人员,以及持捐书荣誉证的读者;同济大学校外读者限于各种外聘专家,与学校签订相关协议的外校学生(协议规定将学校的所有设施都提供给该校使用);东南大学校外读者主要是江苏省内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研究生、教师、科研人员;华南理工大学校外读者为与学校合作研究开发项目课题的教师、科研人员;郑州大学图书馆服务高新区等社区校外读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外读者局限于有馆际互借关系的读者。
表1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情况调查表
社会服务对象区别对待部分图书馆因社会服务对象不同,服务内容不同。南开大学普通社会读者需持单位证明及个人有效证件办理临时阅览手续,到指定部门查阅文献;持有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公用借阅证的读者,可直接到借书处或阅览室借阅图书。天津大学师生可持本人证件直接到各阅览室查阅文献,已办理“天南大通用借书证”的读者可直接到馆借阅图书。中南大学图书馆为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三校的读者提供借阅服务;普通校外读者临时查阅资料,可办理当天临时阅览手续入馆阅览,但不提供外借服务。浙江大学图书馆校外读者临时查阅文献,需办理查阅手续并缴纳一定费用;60 岁以上老人凭老年卡免费进馆阅览;校友凭相关有效证件免费进馆阅览。
社会服务资源受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规定校外读者可以进馆阅览图书期刊,使用电子资源,但是不能外借图书,也不能进自习室学习。复旦大学医科馆不对校外用户开放,电子资源使用仅限半年及以上的访问学者、交换学生、进修教师。
社会服务手续烦琐很多图书馆办证服务手续非常烦琐。例如:复旦大学校外读者需由校内相关单位提供主管领导签署的担保书,经馆领导审批后,方可办理临时阅览证;浙江大学校外读者需先凭身份证办理校园卡,然后持校园卡、单位证明、身份证及身份证复印件开通借阅功能;华南理工大学校外读者需凭单位介绍信及工作证、身份证,经馆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阅览证。
转变服务理念调查均反映出多数高校图书馆虽然向社会提供服务,但对公益性社会服务(如图书外借)持被动态度,而对能产生经济效益的科技查新、查收查引、文献传递等则持主动态度。因此,目前高校图书馆要适应社会服务的趋势,必须转变服务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变创益为公益。
完善规章制度调查发现,仅个别图书馆有专门针对校外读者的规章制度,而多数图书馆在制度方面是零散、不完善的。制定科学、合理的社会服务规章制度,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制定好制度后,应在网站首页设置专门入口,方便社会读者访问以及了解并遵守制度。
拓展服务内容在调查中,科技查新是最基本的服务内容,其次为图书阅览。而社会读者更倾向的外借服务,多数图书馆不提供,即使提供,也仅限于特殊社会群体。另外,电子资源到馆检索服务很少,更多的是文献传递,并收取一定费用。而且对这些服务内容,有的图书馆仅提供一项,有的提供多项,服务程度参差不齐。高校图书馆应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增加服务项目,除补充上述项目外,可开展阅读推广和信息推送、组织公益性讲座等社会服务活动。
扩大服务对象调查表明,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图书阅览、外借的对象主要局限在本省高校学生和校友,部分图书馆服务其他单位的科研人员,服务对象范围较窄,而且针对不同服务对象服务的资源、方式也有不同。目前,高校图书馆已有了为非本校在校师生服务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在社会服务对象上也应逐步减少条件限定,降低服务门槛,扩大服务对象,向社会人员逐步开放,可以首先尝试向周边社区居民服务,真正意义上面向社会服务,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的社会化共享。
灵活服务方式调查中发现,社会读者办理阅览证手续很烦琐,如需单位介绍信、工作证、担保书、馆领导批准等,影响社会读者的积极性。因此,应适当简化一些手续,减少不必要的程序,灵活服务方式,以便校外读者更好地使用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