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谢京辉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关于上海品质的概念和内涵,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已详细论述过,但要在“一带一路”上唱响中国品牌,还需要明确一些具体的推进和实施重点。这些重点是“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品牌建设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性布局,得到了沿途沿线64个国家的热烈响应。今天在“一带一路”上,中国品牌应该更加不辱使命,有所担当,让各国人民分享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目前来说,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6.3万亿元人民币,增速超过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增速。2017年一季度,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较2016年同期上升5.4个百分点。中国同近20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中国企业已在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增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工作岗位。比较典型的如白俄罗斯“巨石”工业园区,占地91.5 km2,是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建设的最大海外工业园区,也是中白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
要提升品质,必须防止假冒伪劣、粗制滥造、落后淘汰的产品流出去,否则会影响中国的整体形象。为此,中国品牌的品质应该是具有工匠精神的精品,必须把产品做成品牌,把品牌做出品质。品质是以诚信为本,诚信是品质的基础。工匠精神其实是一种信仰,从西方来说,是按照宗教信仰来生产产品的。我们中国也是有工匠精神的传统文化渊源,比如螺丝钉精神。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中国的工匠精神比西方早,我们以雨伞行业为例,现在世界上雨伞品牌做得比较好的是英国,而我们中国的雨伞其实起步比它早,可追溯到鲁班。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了伞,18世纪才传到了西方。现在英国顶级品牌SAB,一把雨伞可以卖到十万美元。这里面有文化的内涵,品质的要求,特别是材料的组合,充分体现了工匠精神。另外,保证中国品牌的产品质量,要从源头抓起,措施落实,目标责任分解,层层把关,进一步提高监管等级。对一些社会评价不高的,特别对于“3·15”期间在央视曝光的产品,不准其流入“一带一路”国家。确保中国品牌的品质是赢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之关键,不能让中国品牌输在品质上。
国际上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直存在诸多质疑,但是在这里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资料显示,2016年,全国检察机关批捕知识产权犯罪案2 251件共计3797人,起诉3 863件。这些是知识产权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保护意识,对于出口的产品不保护,对中国品牌也是有负面影响的。我们在开拓 “一带一路”国际市场时需要提高监管等级,对一切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绝对不准其流入“一带一路”国家,不能让中国品牌输在知识产权上,确保中国品牌赢得“一带一路”国家的口碑。
中国标准化工作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某些重要行业或领域标准化缺失,比如关于汽车的安全气囊生产,我们是没有健全的标准体系支撑的;第二,标准标龄老化,有些标准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说明我们的标准更新是非常缓慢的;第三,标准冲突;第四,中国在国际标准上的话语权还不够,总体水平比较低。由我国直接主导的标准化项目2016年只有334项,占全球标准化项目的1.29%。标准化建设还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度是标准的保障,可以确保标准的执行,保证中国品牌的品质,为制造者、管理者、消费者提供产品品质的依据和衡量尺度。
目前,我国消费品遭遇需求外溢。从日本的马桶盖遭到中国游客抢购,到新西兰海购奶粉事件,都表明我国中高端产品的制造和供应有短板。在我国出口“一带一路”国家的产品中必须高度重视中高端产品的出口,这些中高端产品具有技术代表性和创新性,是获得未来“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的重要战略举措。
我们要把中国品牌做好,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中国的品牌故事。在品牌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有意义的故事,它们自带的特殊情结可以成为品牌的文化内涵。中国品牌代表了中国文化,文化是相互间沟通的桥梁,加强文化建设,中国品牌的任务繁重。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传播好中国品牌,持之以恒,中国品牌将会承担起文化使者的责任,在“一带一路”上实现互惠共赢的战略目标。
最后,我们看到“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也是沿带沿路64国通向共同繁荣的发展之路,这对于中国品牌,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品牌的制造厂商应该十分珍惜,应该凭借品质的实力,以实际的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和习总书记倡议的成绩来。在“一带一路”上唱响中国品质,靠的是品质,拼的是实力,讲的是诚信,做的是友谊,中国品牌制造者,必须积极作为,勇于担当,争取交出一份让“一带一路”各国满意的中国品质的答卷,为全球治理贡献我国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