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宏杰
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正在祁门忙于平定太平军的曾国藩收到一封十万火急的寄谕。此时,英法联军已经逼近北京,咸丰仓皇出逃承德,发文命各地迅速兴师勤王。
接到命令后,“忠义素著”的曾国藩陷入了烦恼之中。安庆之战是关系到整个镇压太平天国战局的关键,要是调劲兵北上,安庆势必撤围,镇压太平天国的功业将功亏一篑。而且,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到此时,形势已经非常明朗,英法联军攻下北京是早晚的事,未来只有议和一途,派几千人北上,根本改变不了这个大局。
但勤王事关人臣大节,不可讨价还价。想来想去,曾国藩决定采纳李鸿章的建议,用“拖”字诀,拖以待变。因此,十日后他才回复了一道奏折,说皇帝指定让他派遣的将领品级太低,不能胜任勤王之举等。果然,八国联军不久攻入北京,与恭亲王奕䜣达成和议。很快,曾国藩又接到朝廷寄谕,让他不用北上了。
不过,虽然采纳了李鸿章的建议,但是素来虑事周全的曾国藩还是做了多手准备。在奏折发出之后,他就给弟弟曾国荃写了一封信,说万一皇帝派他北上,他会带上曾国荃,并要曾国荃提前做个预案。没想到曾国荃一接到信就炸了。此时正是曾国荃围
困安庆的紧要之时,万一曾国藩真的北上勤王,自己的围城之功就要毁于一旦。于是他心急火燎地写了封信,不但坚决反对勤王,还对天下大局发了一通牢骚,把皇帝以下的政治人物都骂了一通。
他在信中说,绝不能撤安庆之围,即便大清亡了,没了朝廷的瞎指挥,说不定能更快地平定太平天国。况且,奕䜣之才远在咸丰之上,如果咸丰死在承德,奕䜣当了皇帝,说不定更是好事。而咸丰之所以有这个下场,就是因为他不会用人。
京官出身的曾国藩对大清王朝的政治纪律非常了解,所以他读到曾国荃此信,冷汗直流。如果这封信流传出去,不但曾国荃这一辈的政治前途完了,他们曾氏一族也命运堪忧。曾国藩马上把曾国荃的来信放在火上烧掉,然后在当晚赶紧写了一封家书,对曾国荃严加训斥。口气之严厉,在曾国藩家书中可谓空前绝后。
曾国藩的复信,说了三层意思:第一,这样露骨地轻论国事,骄妄满纸,是从政的大忌;第二,皇帝用人不是不明,所以他的分析是荒唐之谈;第三,不能放弃对朝廷的忠诚。曾国藩在信尾还说:遇事要多听取意见,有怀疑则加以保留,知道的部分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才能减少自己犯错误的概率。
其实在内心深处,曾国藩未必不认同曾国荃的说法有几分道理。但是他绝不能容许曾国荃把内心的想法形诸笔墨。接到这封信,曾国荃被曾国藩这通罕见的怒火吓住了,明白了自己的唐突之处,老实地向哥哥承认错误,表示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