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建设的对策

2018-05-08 08:34尹红英
桂海论丛 2018年6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建设

尹红英

摘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新时代以来,按照中央部署,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许多成效,如提升组织覆盖率、城乡党建一体化建设、党组织管理机制完善等。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领导核心作用弱化、队伍建设后续发展能力不足、屯一级的党支部基础设施欠缺、村集体经济薄弱等。因此,需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政治功能建设,提升政治领导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升组织创造力;扩大党组织的广度,提升组织的整合力,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提升组织凝聚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组织带动力。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建设;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8)06-0087-05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十三条对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和任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进入新时代,“三农”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坚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重要而迫切。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一)以提升组织覆盖率为前提,完善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

消除党组织覆盖的空白点和盲区,使每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全面推進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此后,我们党的基层党组织覆盖率得到大力提升,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更加优化。党的基层组织突破传统建制,建立在发展“需要”上。

1.把党组织建立在“两新”组织上,提升组织覆盖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出现了许多新兴业态。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两新”组织已成为各个地区经济社会最前沿、最活跃细胞上的组织,将基层党组织建在产业协会、村民理事会等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上的创新性做法,有效地破解了长期困扰县级城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体系建设的难题。依靠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这就要求“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不仅要懂党建,也要懂经济,既能抓党员管理,也能提出企业管理有效举措。那些党组织生活涣散、党支部战斗力不强的基层党组织学会借力,通过健全议事机制、责任机制,采取加强排查建档、查找发展党员、灵活设置党组织的办法,创建特色街区、园区、行业的党建工作,重点打造出一大批“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引领“两新”组织党的建设。

2.在产业链条上建立跨区域的党组织,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引导农村产业发展

结合“两新”组织在农村迅速发展,一些地方深入推进“龙头企业+支部”“专业合作组织+支部”“协会+支部”等模式,在产业链条上建立跨区域的党组织。依托生产基地、产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创建产业型党组织,在合作社中成立建构“支部+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党建促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协会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引领群众提高致富技能,扩大产业规模,增收致富。同时,以党支部为龙头,各自然村(屯)结合实际建立信息技术、农资经营、购销服务等多支服务队伍,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这些党员服务小组及产业技术服务队及时地解决了农民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3.在新兴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引导群众走可持续发展的致富道路

随着许多新科技诞生和应用,在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新的经济部门或行业,并引发出许多新的发展理念。一些地区把党支部和党小组建立在新兴产业上,引导农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绿色的社会主义乡村。

一是把党的支部和党小组建立在新兴生态产业链上,引导群众走绿色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将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相融合。在一些新兴生态产业上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引导群众制定好村规民约,发展休闲旅游业、农田旅游产业、生态种植业、生态水产畜牧业、生态观光农业等。

二是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在文化产业上,引导群众走“文明”致富之路。我国农村文化资源丰富,大部分省份农村文化资源内涵了民族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文化、山水文化、名胜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文化形态多样,文化产业资源丰富。把党组织建在民族文化产业链上,创新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表演队”的党组织,深挖文化资源,让民间传统文化焕发活力;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力度,做好文化宣传工作。

三是把党组织建立在公益组织上,形成互帮互助乡村的新风尚。把支部或党小组建立在公益型组织上,通过这些党组织为村的发展建言献策,配合上级党委政府发展要求,通过“一事一议”、农业综合开发、乡村建设等项目,推进项目开展,集中解决群众行路难、灌溉难、饮水难等公益性问题。

(二)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形成了城乡党建一体化建设新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全面推进,出现了农民向城镇和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土地向规模经营现象,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要适应随着人口流动变迁带来的群众居住和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利益关系、服务需求等的新变化,对农村传统的治理体制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通过搭建服务平台,畅通服务渠道,形成了城乡党建一体化建设新格局。

1.通过建立自上而下的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和自下而上的代办群众事务渠道把城乡党组织联合起来。

在乡村建立了村级群众事务代办点,主要负责民生政策宣传、问题处理、贫困对象帮扶、安全稳定、经济信息、生产发展指导、计生工作服务等。

2.建立了乡村组三级联络员队伍,负责收集群众需要代办的事项,定期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

对乡镇无权限办理的事务,由乡镇专职联络员定期汇总后到县便民服务中心代办。构建了自下而上的代办群众事务渠道。

(三)完善和规范党组织管理机制,解决乡村治理难题

1.完善和规范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决策和管理监督机制

针对自然村屯“乡镇党委管不到、村两委管不了、村组无人管”等问题,在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引导群众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议事会、监事会等自治性组织,通过“议事会提案-党小组把关-理事会组织实施-监事会监督”等程序进行决策实施,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2.采取“双向进入”的方式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动员和鼓励广大党员加入“新型”组织,如协会和理事会等,并通过群众民主选举的方式合法进入农村公共事务理事会、议事会、监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充分发挥领导骨干作用,着力把党员培养成引领社区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3.以网格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利用数据网格与物理网格重叠的双空间格局推进网格化党建。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党建云、党建红云、“党建+互联网”、数字化党建、智慧党建等行动,积极推进党员管理信息化工程、党员电子身份信息档案、全国党员信息库和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統建设,以网格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虽然已取得一些成就,但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从整体性建设来看,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弱化,难以形成同向同心的合力

随着农村社会群体复杂多元、各类组织迅猛发展,一些地区出现了党的执政资源多了、群众生活好了,但是党组织的影响力、感召力反而弱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村民对村党支部书记的认同弱化。在基层党组织和基层行政领导之间,党组织本应居于领导地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出现了村支书只是管党员的,入党找支书,有事情找村主任的片面认识;二是村民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党的政策能力认同弱化。如一些基层党组织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缺乏执行力,致使有些好政策成了摆设或走了样,降低了党组织的威信;三是对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同不高。部分党员“双带”能力不足,先锋范范作用不强,严重影响党在农村中的凝聚力。

(二)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缺乏造血功能,后续发展活力不足

目前,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队伍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第一书记”主导型。“第一书记”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及党建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意味着村党支部书记能力相对较弱。这种“第一书记”主导型队伍,面临的问题是“第一书记”任期期满后,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二是“第一书记”和村支书两弱型。有些“第一书记”由于没有农村基层工作经历,工作开展相对缓慢,无法找到本村合适的发展思路,导致驻村效果不明显。三是“第一书记”与村支书相得益彰型。“第一书记”带来新的发展理念,而村支书本身有很强的号召能力和市场经营能力,两人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三)屯级党支部基础设施欠缺,难以开展经常性组织活动

随着农村社会治理重心向村屯转移及农村党员人数增多,许多村打破了原来“一村一支部”的组织设置模式,成立了联合、屯级、行业党支部。目前,行政村“两委”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基本有保障,但部分村屯缺乏必要的活动场所、办公设备和活动经费,大部分屯级党支部无活动场所,屯级党支部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组织活动,不能经常性的开展。

(四)村集体经济薄弱,难以从物质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目前,从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省份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广西为例,广西由于客观条件的束缚,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甚至一些行政村成为“空壳村”。虽然自2017年4月以来广西各市县按照自治区《关于加快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精神,因地制宜地发展村集体经济建设,但总体而言村级集体经济收益相对薄弱,面上村、空壳村仍然存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由于没有集体经济保障,无钱办事的矛盾较为突出,兴办各项公益事业举步维艰,使得党组织说话没人理、办事没人跟,使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减弱。

三、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建设的对策

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在顶层设计上要达到八个目标:有坚强有力的服务核心、有本领过硬的服务队伍、有持续稳定的服务保障、有功能实用的服务阵地、有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有健全完善的服务机制、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党员要有“四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思想引领员”,党员通过宣传政策、走访群众、交心谈心等方式,畅通表达渠道;作为“民事调解员”,党员通过“定点接访”和定期走访,调处群众纠纷,使群众有诉能解;作为“全程代办员”,党员通过“定点服务”的方式为民代办各种行政审批事务,化解群众办事难;作为“民政助理员”,党员协助办理低保、优抚等民政事务,使群众有难能帮。因此,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主要体现在政治力、组织力、组织覆盖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自我革新力等方面建设。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建设,提升政治领导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一是分层次有重点进行农村“三支队伍”建设。首先,县委组织部要有针对性地选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担任乡镇党政正职;其次,县委组织部结合乡镇党委,对贫困村党支部书记状况进行集中摸底分析。要列出具体目标,对不能完成任务的,按照村党组织书记退出办法和村党组织书记届中调整办法进行调整。按照做事公道正派原则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退休干部和民营企业家、退伍军人等这些胜任脱贫攻坚工作的选拔为贫困村支部书记,避免出现“富人治村”现象。第三,县委要把各村能人纳入乡镇人才库,鼓励引导这些乡土人才在精准脱贫的主战场上主动担当、建功立业,对致富带头人建立联系帮扶和跟踪管理制度。

二是抓好组织建设。重点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结合农村实际,如采取夜间支委会、田间地头黨课、党员夜校等方式开展组织生活。推广“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健全村级组织制度。健全村党组织、村委会、村代会、经济合作组织、理事会“五位一体”组织体系,制定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指导各村制定村规民约,规范党务村务运行。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建“清单”,使广大农村干部心有所戒,最大限度保障扶贫资金、扶贫项目安全,确保精准脱贫攻坚行动高效有序进行。

(二)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升组织创造力

一是“三会一课”形式可创新,但内容上姓“党”。重点是对党的理论方针、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以及党的惠农政策的教育,并结合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战略、后进支部转化、农村民主管理、发展现代农业、壮大集体经济、农村社会治理进行教育。

二是在支部活动形式上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党支部的职责任务,区分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党员岗位特点,研究探索符合本支部实际的“自选动作”。改单一的学习文件、读报纸为学习导读、重点引领发言、主题式研讨、辩论、观看优秀教育影片、多媒体演示等多样性学习。充分运用网络、多媒体等技术,设立QQ、微信、微博等网上交流平台,开展理论学习、支部活动图片展、典型事迹展播等在线党建工作,拓展活动空间,增强学习的灵活度和互动性,使组织生活更丰富多彩,激发党员参与活动的热情,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是创建党建精品示范区,带动周边一片。把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等有机融合,把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精品示范区和特色鲜明的党建精品村相结合,实施党建精品创建工程。由上级财政对创建乡镇村进行补贴奖励,进一步带动周边及全县农村党组织学先进,争当先进。

(三)扩大党组织的广度,提升组织的整合力

一是党建人才稀缺的贫困村,可采用联合建设、整体发展的模式。“空心村”、党员带头致富能人缺乏、“五好”农村党组织书记紧缺的村,可结合资源、特色产业、人才特点,采取“城乡联建”、“村企联建”、“村村合作”、“村协联建”等方式。非贫困村与贫困村对接,建立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大村带小村的“联村党组织”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二是借助外力,促进党建要素的优化配置。采用机关党组织、科研院所党组织、企业党组织支援村党组织建设,促进城乡生产要素与党建要素优化配置,增强村党组织的带动能力。三是在产业链条上建立跨区域的党组织,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结合“两新”组织在农村迅速发展,深入推进“龙头企业+支部”“专业合作组织+支部”“协会+支部”等模式,在产业链条上建立跨区域的党组织。

(四)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提升组织凝聚力

一是在组织结构上实行“三员”督导,确保不脱离群众。可选派县级巡察员、乡镇监督员、村级联络员,以有效形成县级巡察抓指导,乡镇监督促落实,村级联络抓反馈的工作格局。二是培养党员的“四员”(思想引领员、民事调解员、全程代办员、民政助理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建立村级扶贫基金。村集体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扶贫专项资金,对大病致贫、灾祸致贫、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实行“包干式”解决。四是打造扶贫项目基地。整合上级扶贫资金、村集体产业优势、行业能人等资源,抓好农村的扶贫项目培育和建设,所得收入全部用于对贫困户的帮扶。五是发挥村级惠民职能。从集体收入里切出更多部分,用于村民集体福利发放,让广大村民更多地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

(五)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组织带动力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的重要保障。一要发挥村民合作社作用。村民合作社是行政村依法设立的全体村民参加的集体所有、合作经营、民主管理、服务社员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二要充分利用扶贫政策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及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三要充分利用山水资源,做足旅游文章,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四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做好土地文章,实施土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村庄整治等项目,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五要以“支部+协会,基地+农户”“村企共建”等党建工作新模式,依托中介组织或产业载体,积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责任编辑 李建良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策演进及完善建议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高校学生党支部干部队伍建设的瓶颈及创新维度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研究
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公信力意义研究
加强国有企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义及举措
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国有石油企业创新的影响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挑战与对策
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