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去云山深处,过草庐生活

2018-05-08 08:29夫子
学生天地·初中 2018年2期
关键词:刘盈商山陶弘景

夫子

中国古代出仕的人比较多,当时也比较推崇出仕,但也有一些文人雅士选择了隐居生活。因此,隐逸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历史中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不少伟大的思想家、诗人、艺术家同时也是他们所处时代的隐士。隐士,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隐士乃隐居不仕之士,并非一般的隐居者。隐士首先是知识分子,是“士”阶层的成员之一。那些向往入仕但无机会也无能力入仕之人不能称为隐士;那些没有文化的农夫、樵子、细民、野老也不能称为隐士。只有那些能保持独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权势、具有超凡才德与学识,并且是真正不愿入仕的隐居者,才能被称之为隐士。

淡泊名利隐士风,高风亮节君子范儿

许由、巢父

不贪帝位隐箕烟,名利抛开尊大贤。

大树筑巢清淡过,山中义士寿神仙。

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尧在位的时候,据说曾想把君位传给他,却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他逃到箕山隐居起来,尧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他又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他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巢父也是同时期的隐士,是阳城的大贤。他在树上筑巢而居,时人称他为巢父。传说活到100岁的时候,他骑着仙鹤而去。

唐秉、周术、吴实、崔广

一行佐明圣,倏起生羽翼。

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

东园公唐秉、甪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他们是秦始皇时的70名博士官中的4位,他们博古通今,德高望重,品行高洁。当汉灭秦后,刘邦久闻他们的大名,想请他们出山为官,而被拒绝。他们隐居在商山,过着清贫安乐的生活,并写下了《紫芝歌》,以明志向。当时四人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

刘邦登基后,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后来刘邦有意废刘盈,立次子刘如意为太子。刘盈的母亲吕后知道后,很着急,便请来张良为她出主意。张良说要稳住太子地位,就得请“商山四皓”前来为太子站台。于是,吕后就委托张良前去请“商山四皓”出山。有一天,刘邦与太子一起饮宴,看见太子背后站着自己崇拜已久的“商山四皓”。刘邦想:我请他们都不来,现在却来为太子站台,看来太子的贤能胜过我。于是便消除了废太子的念头。后来刘盈继位为汉惠帝。但吕氏专权,四人深感失望,于是重新隐居,终老商山。

颜回

孔门弟子德贤高,箪食清居乐自豪。

好学谦虚心和气,惜哉阳寿不坚牢。

颜回,春秋末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字子渊,亦颜渊。《雍也》中形容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重复犯错。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汉代起,颜回被列为72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陶渊明

南山种豆好悠闲,五柳先生腰未弯。

野境结庐诗写意,菊花灿烂醉容颜。

陶渊明,字元亮,名潜,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他是浔阳柴桑人,是东晋末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人。他辞官后归隐几十年,过着快乐的田园生活。陶渊明的诗、辞赋、散文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开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实感受,极大地影响了唐代诗歌的创作。

陶弘景

山中宰相炼金丹,书劲精医文大观。

本草神农经最妙,中华史载一鹏鸾。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人。他是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也是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陶弘景自幼聪明异常,10岁读葛洪《神仙传》时,便立志養生;15岁便著《寻山志》;20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为左卫殿中将军;36岁隐居句曲山华阳洞。他的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同时,他的工、草、隶、行书也甚妙。他还对历算、地理、医药等方面有一定研究,曾整理《神农本草经》。

隐居类型一:完全归隐

归于此类的隐士是真正意义上的归隐,他们与为仕而隐完全没有关系,即使有时机、有环境、有条件,他们也拒不出仕,如晋朝与南宋间的宗炳、元代的吴镇等。

隐居类型二:仕而后隐

这类隐士在中国古代有很多,他们当过官,因为对官场不满而解冠归去。这其中,名气最大的是陶渊明,其隐逸的名气甚至超过其诗作的名气。

隐居类型三:半仕半隐

归于此类的隐士都在做官,虽然后来不愿做了,但辞官后又无法保持生计,于是做官却不问政事,过着实际的隐居生活。他们不具有隐士的名分,却有隐逸思想,如唐代诗人王维。

隐居类型四:忽仕忽隐

归于此类的隐士均是先做官,然后隐居,待朝廷征召或形势有利,又出仕,之后再归去。如元末明初的王蒙、明末的董其昌等人。

隐居类型五:隐于庙堂

这类隐士,虽然做官,但不执着于政事,易随波逐流,明哲保身,此类人对国家危害最大。

隐居类型六:名隐实官

这种隐士实际上不具隐士思想,他们不做官只是为了更自由而已。如南朝齐梁时陶弘景,人称陶隐士,他虽然隐居山中,但朝中大事还会向他请教,因而被称为“山中宰相”。

隐居类型七:以隐求仕

此类隐士通过隐逸来博得名声以此引起朝廷的关注,然后出仕,即所谓的终南捷径,如唐代的卢藏用。

隐居类型八:真隐而仕

此类隐士在隐居时基本上都是真隐,但当时机来临时就会出山,没有时机就继续隐下去。如殷商时伊尹、元末的刘基,名气最大的是诸葛亮。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那些所谓的隐士看破红尘,隐居于山林只是形式上的隐而已,而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心境,反而能在最世俗的朝堂中排除嘈杂的干扰,自得其乐。所以,也许隐居于朝堂更能使心灵真正得到升华。

猜你喜欢
刘盈商山陶弘景
商山银花
离家7年后,我归顺于单亲妈妈的“魔掌”
商山四皓
陶渊明还是陶通明
商山不老
废储风波
陶弘景菜园求学
另类突围“校园货”:年轻的痛猝不及防
“欲界仙都”的诗意栖居——陶弘景及其茅山诗文经典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