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强 李德新
摘 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三家子村活态满语遗存进行数字化保护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结合数字化保护有关理论、做法及观点,从富裕县三家子村活态满语遗存现状、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和做法的角度,对富裕县三家子村满语资源整合利用、保护传承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三家子村;满语;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H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2 — 0005 — 03
以富裕县三家子村为代表,齐齊哈尔市是满语遗存最为完备、最为典型的地区。当前满语言遗存处在极度频危的状态。基于满语的文化样本作用及其濒危状态,国内外研究机构、高校、新闻媒体持续跟进研究和报道,历史、语言文化研究者更是以科研项目研究、口语书面语比对、田野调查信息采集为依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研究成果也颇为丰硕。
因历史因素、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地理因素、移民迁入、观念变化以及现实中语言环境的缺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齐齐哈尔地区满语传承状况令人堪忧,满语的濒危程度越来越严重。保护工作更是任重而道远。
近些年,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媒体舆论,都热力不减。但对富裕县三家子村活态满语关注的热度与现实保护力度的反差,外在的高度重视与自我传承乏力的对比,开放的交际交流环境与相对的封闭闭塞的村落生态的现实。还在制约着满族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关注和破解的核心问题。同时也需要运用新的手段和技术进行持续性的保护。特别是在数字化保护等问题上还有待于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一、富裕县三家子活态满语的数字化保护
随着历史进程的演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少数民族语言的濒危、衰退、消亡成为世界现象。所以,就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三家子村的满语口语遗存来说,传承和保护工作任重道远。虽然齐齐哈尔市政府和富裕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满语文的传承和保护,地方学者、满语文研究者、满语文教育工作者、满语文传承人及满语母语会话者做了大量工作,积极推进满语文的研究、记录和传播,取得了一系列工作成效。通过保护理念的创新、保护方式的探索、数字化保护的运用,推进保护工作进程,开展相关研究,是今后一个时期,满语遗存情况调查及活态满语传承工作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数字化保护的现实意义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濒危语言进行保护,通过录音、录像,保留原生态的语音和音像资料,为研究者提供最原始的资料素材,建立濒危语言口语语料库或活态语言音像资料库或濒危语言数据库,成为语言研究和历史研究中采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就三家子村的活态满语遗存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其的认识和评价较高,认为这是“满语活化石”、“即将失去的天书”、“满语活化石的最后圣地”。所以,对三家子村的满语进行数字化保护意义重大。
(二)数字化保护需要涵盖的地域
对齐齐哈尔地区的满语遗存进行数字化保护,可以涵盖的区域,不仅有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富裕县三家子村,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大兴镇依布气村、昂昂溪区水师营满族镇,还有涵盖分散于齐齐哈尔各城镇的三家子满语母语会话者。把这些聚居和分散的掌握满语口语的传承人和母语会话者数据信息统计起来。着手满语口述历史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工作。采集范围以富裕县三家子村为中心,扩展到全市。准备录音录像设备,对这些地区的满语传承人和母语会话者进行口述历史信息采集。并设计调查问卷,把需要了解和采集的信息反映在问卷上,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对齐齐哈尔地区的满语遗存情况有系统的调查和掌握。
(三)数字化保护需要关注的内容
从数字化保护角度进行研究是当前中国国内学界对濒危语言保护的主要手段之一。实施数字化保护。选取数字化保护的全新视角,使得数字化保护不仅关注满语文及满语口语的本身,还能关注到满语言产生、传承、使用的历史性的原生态语境和环境,以及现实变迁变化的状况,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可行性等等。所以,对富裕县三家子村满语遗存进行数字化保护需要关注如下内容。
一是对三家子村村落进行整体拍摄,通过航拍保留其现在的村落图景和状态。结合学术界对濒危语言保护与传承的研究成果,以数字化保护的实施为视角,有价值的物件、习俗、照片、建筑等文化资源进行信息整理和采集。并选取好数字化信息采集的切入点,利用录音、录像、拍照等多种手段,进行信息采集。例如查阅收集有关三家子村的老照片。这些老照片可以作为图像史料,研究三家子村的变迁。也可作为可视史料或影像史料,记载、反映村落的变迁。
二是对满语传承人和满语母语会话者进行口述历史信息采集,编撰满语口语句子,并进行录音录像 。涵盖满语口语句子、单词、民间故事、民间习俗、生活习惯以及老人们对自己父辈祖辈的回忆。谈话、访谈话题的设计要多元化和生活化。
三是对满语研究者进行访谈。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涉及到三家子村,对三家子的活态满语遗存情况进行了多年的调查和研究。他们的研究涉及三家子村小学满语教学情况调查、教学内容概况、濒危的过程梳理、传承人现状调查、村落发展变迁、语言文化抢救、满语谚语的收集整理、满语中反映的生活习俗、满汉语言文化的接触与融合、家族史料解读分析等方面,对这些研究者要进行数字化信息的采集和保护。
四是对三家子历任村委会主任、村长和其他村干部的信息档案整理和信息采集,对这些管理并亲历村庄沿革发展的见证者进行口述历史信息采集。对富裕县政府部门的保护举措、保护设想、存在的急需破解的难题等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
二、对富裕县三家子村活态满语数字化保护实施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活态满语进行保护已经在国内外学者的满语研究实践中实施运用。特别是对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相关理论及相关案例分析;齐齐哈尔活态满语资源数字化的科学理论及科学内涵;齐齐哈尔活态满语资源数字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活态满语数字化保护的的范围、对象、目标和任务;活态满语资源数字化保护的基本模式及实施步骤;齐齐哈尔地区活态满语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等问题。已经被纳入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课题中。对此,高校在满语文研究中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重视,也采取了多样性的手段和技术,实施了满语口语、民间谚语、民间故事等素材的录音录像。并对传承人经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和整理。
东北师范大学满语专家刘厚生教授的科研团队2016年承担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中国满语文保护抢救口述史与满语音像资料库建构》,其中子课题《齐齐哈尔地区满语文遗存的调查与研究以及富裕县三家子村活态满语的音像资料库建构》,由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承担。该子课题对齐齐哈尔地区满语遗存状况进行调查,对部分满语文传承人进行口述历史信息采集,并进行满语音像资料库建构。在项目研究中,课题组主要对三家子村的活态满语遗存开展如下数字化保护工作。
(一)满语口语句子的采集与编撰
通过查阅资料、著作和文章,与满语传承人和母语会话者电话、短信、微信交流研讨的方式,并到传承人家调研采集。围绕学校教育、介绍身份、托人办事、健康与疾病、日常生活、请求帮助、生产用语、渔猎生活、屋内陈设、野牲与家畜、伦理道德、生活用语、采摘活动等70个条目,编撰出3000句满语口语句子。
为了使编撰的句子更生活化、更日常化,贴近三家子满语口语的表述习惯。听取和征集满语传承人和母语会话者的意见和建议后,对这些满语口语句子进行修改,减缩。并通过召开协调讨论会,就编撰的句子脱离口语化问题、句子过长问题、场景设计问题、句子长短不对称问题、较难条目的素材选择问题、校对问题、句子编撰重复问题进行了协调和整改。
(二)满语母语会话者意见征集工作
为使课题组编撰的3000句满语口语句子更加合乎口语、日常用语的规范,摒弃其中书面语或不合乎日常用语规范的句子;解决编撰出的句子过长,不适宜口语翻译问题,以及去除掉句子中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现代化意味的词语、简化精炼句子问题。在广泛征求满语母语会话者及满语传承人意见的基础上,进行3000句口语句子的修改和完善。征集了关利、陶淑琴、计福庆、陶春民、陶青兰、陶青波、孟宪孝、石君广、计金路等满语母语会话者和三家子满语传承人对项目组编撰的3000句的具体意见,看这些句子是否合乎日常规范。特别是风俗习惯部分是否与满族习俗、习惯有出入。经过一个月的征集和意见反馈进行修改,使3000句子更加生活化。
(三)活态满语音像资料库的建构
为保障3000句录制工作的顺利进行,确定由传承人和母语会话者进行录制是首要的问题。课题组对三家子村的满语口语熟练的人员进行细致的调查和沟通。初步确定了参与录制工作的21位满语传承人和母语会话者。以及从小在三家子村生活,后到外地工作的满语母语会话者。
课题组确定参与录制的人员名单后,发放3000句,每人200句左右。满语传承人和母语会话者非常重视该项工作,在齐齐哈尔长清小区和富裕县三家子村,在茶余饭后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交流满语口语,朗读这些句子,交流每一句话怎么说,有不同的意见争论后形成一致意见。为满语口语音像资料录制工作做了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
2017年8月9日,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美国加州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长春大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黑龙江社会科学院、吉林市龙潭区档案馆、东北电力大学、吉林省广播电视台、齐齐哈尔大学的专家和学者25人携带影音设备、录音录像器材入住齐齐哈尔大学培训中心,在5天里对齐齐哈尔满语遗存情况进行调研,对三家子村活态满语传承情况进行数字化保护,对12位满语传承人和母语会话者进行满语口语音像资料的录制。
三、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满语遗存保护的几点思考
基于齐齐哈尔满语文传承现状、教育现状及科研发展现状、传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满语文传承人的口述信息采集、活态满语的数字化信息采集、数字化应用的策略、满语文文化保护意识的培育等方面开展工作,是传承、保护和发展齐齐哈尔满语文的有效的对策。
满语传承人和母语会话者基于民族文化意识,对民族文化语言进行自发的传承和保护。来自于民间的传承和探索也正在积极进行。当前,有一些新的传承、保护和教育方式值得关注。
一是三家子村,茶余饭后,掌握满语的老人们聚集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队部或某位老人的家里,以“乡村沙龙”的形式,进行民间传承活动。规定彼此说话必须用满语口语交谈对话,聊家长理短,彼此回忆老辈人的说法,相互纠正错误、纠正发音。如果谁违背了,有一些“惩罚”,如,用满语口语将一个故事,唱一首满语歌谣,或者中午或晚上要请大家吃饭等等。这类民间传承活动虽是把语言传承限定在一定的小圈子里,但基于现在满语传承及濒危的现状,会熟练说满语口语的人越来越少的状况,还是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和实践效果的。对这些民间自发的,富于生活化场景的满语口语交流会话活动,应该尽快采取措施,通过数字化记录手段,保护留存下来。
二是利用微信群进行的交流传承活动。手机的普及,微信应用群体的扩大,使得跨区域的交流越来越便利。微信群作为现代媒介特有的一种交流方式,突破空间地域的限制,使得交流越来越方便,可以随时随地交流。利用微信群进行满语口语教学和民族文化传承,效果较好。满语母语会话者关利老师,陶淑琴老师都建立了满语口语的微信群,在群内,教授热爱满语的人学习满语口语,并通过微信群与国内外的研究者交流问题。
三是利用好三家子村小学是满语口语启蒙、教育传承的重要基地。在教授学生学习满语的过程中,石君广老师编撰满语口语教材、设计特色活动、特色作业,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满语,而且在与小伙伴及家长的日常生活交流中,使用满语口语,促进了满语的教育传承。
四是国内很多高校设立了满语研究所。如吉林省多所高校相继成立了相应的科研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早在2002年成立了以刘厚生为主任的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为硕士和博士生开设满语文课。2008年,东北师范大学成立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满语言文化研究中心; 2001年吉林师范大学成立了满族文化研究所;2007年北华大学成立了北华大学东亚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满语言文化)研究所;2008年,长春师范大学成立满族文化研究所。
这些满语研究机构的设立,推进了满语文学术研究和满语口语的音像资料收集。满语研究机构跨省、跨地市区分布,涉及满语研究机构资源共享、相互協作的问题;满语学术研究依托的国家、省市级项目很多,不仅涉及进行区域合作问题,还涉及避免项目重复申报、资源浪费的问题;满语教育培训的开展,既存在资质认证问题,也存在地方政府支持推动问题;此外,满语作为一种濒危语言,不仅需要满语传承人和母语会话者民间自发的保护行动,积极开展民间传承活动,更需要成立学会组织,吸纳各界有识之士,关注、参与满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责任编辑:张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