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胡青春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三幼儿园依据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对自主性游戏投入了极大的研究热情,在研究自主性游戏的同时,重视幼儿的个别化学习,提出“在角色游戏区域的情境中促发幼儿的个别化学习”,即“基于角色性游戏的个别化学习”研究课题。
本次研究中,教师根据“支架式教学”的理论,通过对角色游戏环境与氛围的创设,建立一个相关角色游戏情节发展的框架,使得幼儿在游戏主题与环境条件的触发下,不断探索环境材料,期待掌握新的知识与能力以便更好地参与游戏,掌握游戏的发展。在此期间,不断生成新的个别化学习的内容。此时,学习的动力来自“继续参与游戏”或者“深入参与游戏”的目的,幼儿自动自发地为自己设置“任务”。在“游戏需要—产生任务—探索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具体的认知与知识技能“从一个水平发展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角色区域“水果店”
在第一轮研究中,中班第一学期后期的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社会性角色游戏的经验,特别是对“小茶室”游戏的开展情有独钟。初期创设的“小茶室”活动环境和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日益增加的游戏欲望,逐渐在小茶室的游戏中生成了新的相关内容。教师因势利导引出了纸塑、表演等内容来充实角色区域的情节,同时融入美术、音乐、健康等各领域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以个别化学习形式实现各领域发展目标,成为继续参与游戏的需要,成为幼儿自主开展个别化学习的目标与动力。
现以“水果店”游戏中角色性游戏对纸干塑内容的生成与个别化学习的促进为例加以说明。
角色性游戏情节的需求促生个别化学习的目标中班第一学期后期,角色游戏区域“水果店”的陈列柜里分类排列了各类塑料水果。随着主题的深入和游戏的发展,孩子们渐渐不满足于现成的塑料玩具,特别是没有当季的西瓜,使他们觉得水果店“商品太少,生意怎么会好!”教师抓住了孩子们的这个需求,提议:“要不,我们自己来做水果吧!”于是有了第一次小组合作制作纸塑大西瓜的内容,第一次接触了纸干塑的整个流程,获得了6个逼真的大西瓜,成了水果店的“镇店之宝”,而且总是供不应求。于是孩子们在水果店一角开辟了一块新的区域,用来继续制作纸塑西瓜。教师及时提供了纸干塑的基本技能示意图以及西瓜制作的流程图,供有兴趣的孩子继续探索,独立完成西瓜的制作。而水果店的游戏内容也紧紧围绕“西瓜”这一季节性产品开展了一系列的推销、促销及西瓜品尝会等情节。
分析:结合买卖游戏的形式,产生个别化学习的目标与动力。在本阶段中,角色性游戏内容和个别化学习内容互相促生:“做西瓜”是为了“卖西瓜”——孩子们探索纸塑西瓜做法的目的与动力,是继续参与“西瓜店”的买卖游戏。自主选择的角色扮演游戏促生了个别化学习内容,个别化学习的内容更丰富了角色游戏的情节发展。同时,个别化学习行为的增加产生了对学习场所的需要,于是产生了新的学习性区域:纸干塑区。
角色性游戏情节的发展促生个别化学习的方法水果店里来自于纸塑区的自制水果供不应求,大家对“自己做”的东西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开始有“顾客”产生买新的水果的需求:苹果有没有啊?桃子有没有啊……蒸蒸日上的“营业额”让“店员”们成为纸干塑区域的忠实拥护者,迫不及待地要求制作其他种类的水果。于是,老师引导“营业员”收集“顾客”们的要求,制作了“订货单”,请“顾客”们将想要购买的水果品种用图画或贴水果图片的方式记录在“订货单”上,参与纸塑区活动的孩子自主选择一类水果的做法,探索新的纸塑内容;同时,在老师的支持下,收集、生成新的制作流程图,以供其他幼儿继续探索。纸塑区域也从附属于水果店的一个角落发展成了独立的“水果供应公司”。
分析:结合买卖游戏的情节需要,产生了新的个别化学习的内容与方法。在这一阶段,纸塑区里的探索目标,即“学什么”,不再是由教师决定的,而是由角色性游戏的发展决定的;同时学习的方法,即“怎么学”,也不再是单一的“老师教,幼儿学”,而是产生了“师幼合作探索”“同伴合作探索”“同伴学习”等多种以幼儿为核心的学习形式。“订货单”“流程图”等个别化学习的手段也促生了角色性游戏更逼真的游戏环境与游戏氛围。
纸塑区“美食坊”
角色性游戏情境的烘托促生个别化学习的评价游戏发展到中后期,孩子们发现纸塑的制作中有的人认真、有的人粗心,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也不一样。比如说做水果时,第三步操作“裱糊”,需要多层粘贴碎纸屑,裱糊得不均匀不够厚的话,成品在水果店游戏中就容易破损,就会成为水果店游戏中“卖不出去”的“烂水果”。谁都不愿意自己的作品成为水果店的“滞销品”,就会主动寻求老师或同伴的帮助,学习技能,认真练习,力求做出“畅销水果”。
分析:结合买卖游戏的自然结果,产生个别化学习的自主性评价。游戏发展到这一阶段,由于角色游戏情境的烘托,孩子们对自己在个别化学习中的行为状态自然产生了“自主性评价”,并自觉地为自己制定更高的发展目标。
在持续深入的角色性游戏研究中,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游戏的需要出发,创建与各领域相关的立体的、综合的“微社会”的角色性区域环境,孩子们扮演各种不同的职业角色,获得各种虚拟的职业成就;同时,由于各种职业游戏开展的需要,幼儿自发地参与各类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探索,获得自身的认知和知识成就,体现了区域活动“游戏与学习统一”“游戏性大于学习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