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佰鑫 ,文平,谢农村,燕海峰 ** (编译)
(1.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31;2.湖南佳牛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在家禽面临意想不到的疾病(例如禽流感)大流行时,(冷冻)保存现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在未来通过回交重新建立种群,是家禽业生物安全保障、预防禽种(特别是珍稀品种)遗传资源减少或流失的关键措施。目前对鸡卵母细胞或早期胚胎冷冻保存的难题仍未解决;公鸡精子可通过精液冷冻保存,但纯靠精液冷冻保存不能保存鸡的全部基因,因为母鸡是携带W性染色体的配偶;另一种方法是冷冻保存性腺组织,通过器官移植到寄主鸡体,生产出功能正常的精液和卵母细胞。但是,携带供体睾丸组织的公鸡寄主,与携带供体卵巢组织的母鸡寄主交配,仍不能生产出纯种供体鸡的后代。
鸡的原始生殖细胞 (PGCs,早期生殖细胞前体)在鸡的发育期间很早就形成,这些细胞可以从胚胎循环系统中分离出来,再引入寄主鸡胚胎的循环系统中,“殖民化”寄主的性腺,同一性别的寄主鸡(后代)可生产出切实可行的供体鸡精子和卵子。分离出少量的PGCs,通过体外培养增加其数量后再冷冻保存,比直接分离出足够多的PGCs后再冷冻要容易一些 (因为PGCs分离技术难度较大)。英国对鸡的原生殖细胞冻存并重建种群的研究,对于中国禽类遗传资源保存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1.1 总体概述 从单个供体鸡胚胎分离出血液,体外培养PGCs至10万个以上、多等分冷冻。一段时间之后,解冻1小瓶PGCs,培养几天以便PGCs苏醒。将PGCs注入寄主鸡胚胎,孵化至出雏,性别鉴定,含有注射的供体鸡PGCs的、同性别的小鸡(后1代)饲养至性成熟,公母鸡交配测试(产蛋孵化,)有些后(2)代鸡就会携带供体鸡的遗传基因(图 1,小鸡 B)。
图1 通过冷冻保存的供体鸡原始生殖细胞(PGCs)重建供体鸡后代
1.2 操作步骤 在国家禽类研究所有5个近交度高的白来航鸡品系,这些鸡是通过回交筛选出主要组织学复合物(MHC)单倍型的品系,它们对许多禽类病毒和细菌病原体的易感性各不相同。6型近交品系对马立克病毒的敏感性不同,O型近交品系缺乏内源性禽白血病病毒,N型和P型近交品系对MD(肌肉萎缩症)的抗性不同,还有W型威康(Wellcome)近交品系,总共 5个品系(6、O、N、P、W)。这些鸡作为几个国家的育种鸡群维持了几十年,已用于疫苗开发和几种病原体的抗病性基因鉴定。虽然与远交品系的遗传基因相比减少较多,但这些近交品系(受精率低,25%~75%)仍然包含某些遗传变异。从这5个品系创建PGCs冷冻库,每个品系15~32个个体,每个性别的品系至少5个个体。
PGC培养基配方:1×B-27补充物、2.0mM GlutaMax培养基(含有L-谷氨酰胺、L-丙氨酰-L-谷氨酰胺稳定形式的二肽,可防止长期培养过程中谷氨酰胺的降解和氨的积累)、1×NEAA(细胞培养添加物,含有7种非必需氨基酸;降低细胞培养时细胞自身生产非必需氨基酸的副作用)、0.1 mM β-巯基乙醇、1×核苷、1.2mM 丙酮酸盐 (或酯)、0.2%卵清蛋白(∑或 σ)、0.2%肝素钠(∑或σ)5μg/ml添加到禽类DMEM(杜尔伯科必需培养基)、一种定制的基础液或改进的DMEM(250 mosmol/L、12.0mM葡萄糖、无氯化钙)。使用之前再添加25ng/ml人用活化素A、4ng/ml人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0.2%鸡血清。
PGCs采集、培养和冻存:从发育至阶段15~16(孵化2.5d)的鸡胚分离血液,取1.0μl血液置于48孔培养皿(内有300μl培养基);每隔2d更换三分之一的培养基;当细胞总数达到1.0×105时,每隔 2d更换整个培养基;细胞按(2~4×105个/ml培养基)的速度增殖;将细胞转移至含有4%DMSO(二甲基亚砜)和5%鸡血清的禽类DMEM中,冷冻并-150°C保存。供体鸡胚胎的分离及性别鉴定按Macdonald 等(2010)报道的方法[2]操作。
生殖系传递效率检测:6型品系中公鸡系和母鸡系的细胞在FA(叶酸)细胞培养基中增殖,冷冻保存1星期;解冻细胞;培养几周的时间并计数。鸡蛋孵化2.5d(Hamburger和Hamilton划分的鸡胚发育阶段16)、锐端开窗、5000~6000个公鸡系或母鸡系的细胞注射到背侧主动脉、用帕拉胶膜(石蜡封口膜)密封窗口、锐端向下继续孵化至出雏。雏鸡饲养至性成熟,从成年嵌合体鸡精液中提取基因组DNA,先在多聚酶链反应 (PCR)中筛选,再用镭221引物鉴定精液中190bp等位基因。一只寄主公鸡与野生型母鸡交配,(后1代)野生型公鸡采精,输入寄主母鸡;(后2代鸡蛋)孵化期间采集尿囊膜和血液样本。用QIAamp DNA套件(Qiagen,德国)准备基因组 DNA,通过微卫星分析,鉴定源于供体鸡PGC的后代。
微卫星分析:运用以下引物的源生物科学进行分析:
镭221——CCTTTATCCACTCTTCATGCAC;TGCATAAATTCCATGGGTAAGC。
镭258——CACGCAGCAGAACTTGGTAAGG;AGCTGTGCTCAGTCCTCAGTGC。
MCW145——ACTTTATTCTCCAAATTTGGCT;AAACACAATGGCAACGGAAC。
运用ABI棱镜3730遗传分析仪分析多聚酶链反应(PCR)物。
2.1 供体鸡品系公母PGC冷冻保存 受精蛋孵化 2.5d(阶段 16),从(鸡胚)背主动脉吸出 1μl血液,转移至培养皿培养2~3周龄;在此期间,血液细胞溶解,PGCs以单个分散细胞的形式存在于培养孔中(图2)。在3周末,给包含10万个以上细胞的培养皿打分,作为源于供体鸡品系的阳性细胞,这些细胞另外培养1周,使其增殖(每0.5ml培养基10万个细胞);按每瓶50万~10万个细胞的等份进行冷冻和保存。
图2 供体鸡品系单个胚胎培养的PGCs
从表1可知,从单个胚胎开始的培养皿数有203个,该数字是大约630个蛋孵化的结果。这个33%的启动率是因为孵化中的无精蛋;鸡蛋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损失了受精蛋;近交系鸡胚发育异常;品系间胚胎发育阶段的差异(小于阶段15或超过阶段17)不便采集血液样本。203个培养皿中,有133个培养皿中的PGCs用于冷冻 (共478小瓶=222+256),供体鸡基因传递率66.8%(5个总计数%相加再除以5),源于供体鸡公鸡的基因传递率 (69.6%)与源于供体鸡母鸡的基因传递率(65.4%)类似,表明供体鸡公鸡和母鸡的基因都能传递。根据FAO(1998)维持一个种群最少需要公母各13个基因,本次试验中的6型品系公母鸡都有27个基因、N系有 29个、O系有 30个、P系有32个、W系有15个(需要进一步培养,再生出一个远交种群)。冷冻供体鸡品系公母的单基因型PGC见表1。
表1 冷冻供体鸡品系公母的单基因型PGC
2.2 远系繁殖传送供体鸡品系的PGCs解冻源于供体鸡6型品系公鸡和母鸡的PGC(原始生殖细胞),培养几周的时间使其增殖;5000~6000个公鸡或母鸡PGC注射入寄主伊莎褐鸡胚胎 (阶段16)的背侧主动脉;这些胚胎孵化至出雏,雏鸡通过PCR(多聚酶链反应)进行性别鉴定;与供体鸡PGC性别匹配正确的寄主鸡雏鸡饲养至性成熟(成为后1代公鸡和母鸡);(后1代公鸡采精给后1代母鸡输精、种蛋孵化、产生后2代雏鸡)获得了携带6型品系供体鸡PGC的3只公鸡和3只母鸡。用微卫星试探性分析公鸡的精液,鉴定出精液中供体PGCs贡献最大的公鸡。1公2母(后2代携带6型品系供体鸡PGC)与野生型伊莎褐鸡(母公)交配,(后3代)数据显示繁殖率正常,见表2。
表2 新建种群鸡(含有外源PGCs)的繁殖率
运用微卫星分析鉴定这些(后3代)鸡的基因型是否来自6型品系,源生物科学的引物MCW 145产生190bp等位基因的PCR反应物(6型品系基因组DNA),镭258产生265bp等位基因,镭221要么产生207/208bp要么产生235bp等位基因(在这个位点上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IBL11-12母鸡含有190bp等位基因,但无其它微卫星标记表明是6型品系的后代。IBL14-7母鸡(5只小鸡中有4只)含有全部的3个微卫星标记,表明大部分后代源于6型品系。IBL11-6公鸡含有全部的3个微卫星标记,表明后代源于6型品系。
这些结果表明,供体鸡PGCs冷冻保存后能够产生活配子和后代。
世界上70%的畜禽遗传资源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因战乱、政策、集约化生产、对人的健康或生命有威胁的人畜共患病、环境保护等因素,致使这些丰富的种质资源面临生存危机[3]。曲鲁江(2004)运用微卫星标记及部分品种mtDNA控制区的序列变异,对中国不同地区的78个地方鸡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地方鸡种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平均杂合度(H)为 0.622,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值为0.573。可将中国的地方鸡种分为六大类型,即西北型、华南型、西南Ⅰ型、西南Ⅱ型、华东型和华中型[4]。在过去的数十年,为了加快禽业发展,多数采用集约化生产方式,选择和应用产蛋量高、产肉速度快的品种,忽视了地方品种,致使我国20%的家禽种质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5]。在人们经济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当代,不少的消费者喜爱“原汁原味”、有特色的地方禽种产品,但有些已经不复存在。这就说明,在不喜爱某些品种的时候要保留其遗传基因,在未来又喜爱的时候可以重新建立种群。英国对鸡的原生殖细胞冻存并重建种群的研究,对我国家禽种质资源保存有重大的启示,应当尽快开展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Nandi S,Whyte J,Taylor L,et al.,Cryopreservation of specialized chicken lines using cultured primordial germ cells,Poult Sci.2016 Aug 1;95(8):1905-11.doi:10.3382/ps/pew133.
[2] MacDonald J.,Glover J.D.,Taylor L.,Sang H.M.,McGrew M.J.Characterisation and germline transmission of cultured avian primordial germ cells[J].PLOS One.2010;2010;5:e15518.
[3] 王淑辉,昝林森,耿社民,等,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研究进展[J].黄牛杂志,2001,27:6.
[4] 曲鲁江,中国地方鸡种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5] 孙莉,江苏省畜禽遗传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
(原文出处:Nandi S,Whyte J,Taylor L,et al.写的 《Cryopreservation ofspecialized chicken linesusing cultured primordial germ cells》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