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巧娣
【摘要】基于南通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现实的需求,以教育硕士的专业实践为重点,以教育硕士实践教学为抓手,构建了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的“五教”模式,将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深度融合,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循环往复,渐次强化与提升,形成一种浸润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教育硕士 “五教”模式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250-02
纵观教育硕士培养的全过程,“课程教学”与“专业实践”两大环节对研究生的直接作用与影响最大。南通大学积极推动教育硕士教学案例库和教育硕士精品课程发展与建设,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将教育硕士的专业实践作为改革的重点,以教育硕士的实践教学为改革抓手,推行并实施基于协同理念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五教”实践教学,将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深度融合,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循环往复,渐次强化与提升,形成一种浸润式的“五教”实践教学模式,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一、“五教”实践教学的内涵、组织与评价
全国教育指导委员明确要求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在培养周期短、培养任务重的情况下, 我校创新与实践“五教”实践教学模式,对教育硕士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和措施进行精心设计,抓实抓细管理过程,为培养“质量”提供了保证。
(一)“五教”实践教学的内涵
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试行“五教”模式,即“见教”、“助教”、“试教”、“实教”、“研教”。“见教”安排在第一学期,每周计划安排一天的时间,学生可以观摩优秀教学案例,也可以到联合培养基地,实地观摩教学,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流程和要求,为后续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感性基础,也有助于对理论的学习与理解;“助教”一般安排在第二学期,计划每周安排一天的时间,学生到联合培养基地,做一些辅助性工作,如批改学生作业、与学生谈心等力所能及的工作,为“试教”和“实教”积累实际的经验,把学习到的理论在“助教”工作中加以尝试运用;“试教”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的第一个月,学生在联合培养导师的指导下备课、试教,这些过程联合培养导师会全程参与,密切指导,一方面,把学习到的教育教学理论全面应用,另一方面,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消化教育教学理论;“实教”在“试教”之后,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学生可以独立的备课、上课,联合培养导师会对学生的备课进行把关,定期听课、指导;“研教”是研究生在以上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并对具体问题进行研究,逐步成长、成熟,成为一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与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教师。
(二)“五教”实践教学的组织与评价
1.“五教”实践教学的组织
实行导师负责制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成立导师组,导师组由校内导师和联合培养基地导师共同组成。在中小学等联合培养基地选聘一批具有高级职称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型教师担任实践导师。通过互选原则为每位研究生配置校内导师和实践导师各1名。研究生的日常学习主要由校内导师负责,联合培养基地的实践导师主要负责实践环节的指导。同时聘请校外导师参与专题讲座、项目研究、论文写作指导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实现校内、联合培養基地导师联合培养。
2.“五教”实践教学的评价
重视实践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实践教学结束后,研究生应提供以下材料:(1)撰写不少于3份实践方案并附上实践基地单位的评价意见;(2)不少于10课时的听课观摩记录与感想;(3)参加5次以上教学研讨记录和心得;(4)提供实践教学期间课堂教学效果(如考试成绩的提高或教学方法改革)的证明;(5)提供至少1份在实践基地的教学实践总结报告。所有教育硕士需要按照要求填写《南通大学教育硕士教育实践手册》,包含了从“见教”到“研教”的“五教”全过程,联合培养基地导师从“为人师表”(占10%)、“教学工作实习”(占50%)、“班主任工作实习”(占30%),以及“教育调研”(占30%)4个方面,以百分制给出成绩评定,签字、实践基地(学校)盖章,学院根据研究生提供材料,基地实践导师的评定成绩,以及校内导师的意见,最终评定出该生的教育实践成绩。
二、“五教”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与成效
(一)“五教”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积极寻求地方政府、教育管理与研究机构、基础教育教学单位的支持,在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基地建设、课程改革、项目研发等方面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政府-高校-中小学”的协同机制。充分发挥综合大学的学科资源、科研资源、人才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具有“崇文重教”、“敢为人先”、“学用结合”区域文化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形成教育硕士培养的“U-G-S”工作机制。整合南通大学、南通市教育局、教科所和学校多方教育资源,与南通市教育局签订联合培养教育硕士的合作协议等建立和形成了“U-G-S”(高校-政府-学校)工作机制,联合培养教育硕士。在南通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与协调下,南通大学与南通中学、南通大学附属中学、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幼儿园等十多家单位签署了协议,建立教育硕士联合培养基地,聘任首批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庾南、李吉林为代表的二十多位联合培养导师。明确了各个责任主体,及权力与义务,为高质量培养应用型为主的教育硕士提供了保障。
2.建立教育硕士完善的管理机构。成立南通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由学校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副校长和分管教学及教师教育学院的副校长担任主任委员,由研究生院、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培养单位及南通市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同时,委员会设秘书处为日常办事机构,挂靠南通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成立专业学位培养办公室,设在研究生院,与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合署。
3.制訂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管理办法。我校针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适时出台了系列管理文件,如修订《南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南通大学研究生课程管理办法》、《南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任职资格审核办法》(通大学位【2014】17号)、《南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办法》、《关于在江苏省南通中学等24家单位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通知》(通大研【2015】31号)等,保障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4.召开研讨会完善“五教”实践模式。定期召开教育硕士五教实践教学模式推进会,研讨 “五教”实践模式,推进有效落实。
(二) “五教”实践教学的成效
1.取得令人满意的就业率。2017届(首届)45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6%,学科教学(地理、数学、物理、生物、中文)、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专业都是100%。
2.在技能大赛中彰显实力。在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张薇同学获得首届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程盼盼同学获得第二届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瞿佳同学获得全日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决赛)三等奖、陈培娟等分别获得江苏省首届教育硕士创新能力大赛一、二、三等奖
三、今后工作思路与举措
深入推进“U-G-S”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全过程实践“五教”教学模式。
1.深入探索高校、政府和中小学校在教育硕士培养中各自的职责、作用,明确主体责任、完善协调机制,以便能够最大效度的整合教育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
2.全过程实践“五教”实践教学模式,对“见教、助教、试教、实教、研教”五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各个阶段的目标任务、考核评价体系等都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办法和管理制度等,条件成熟时,还有必要建立考察、评估“五教”模式的效果。
3.多研究、出台激励性政策,鼓励高校教师和联合导师互换、互学。真正实现师-师融合。以真正实现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
参考文献:
[1]梁传杰.论研究生教育改革中三大关键问题的关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3),21-27
[2]姜宇,辛涛,刘霞.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6),29-32
[3]Imperial College London. Training in professional skills[EB/OL].[2016-08-16]. http://www.imperial.ac.uk/theory-and-simulation-of-materials/about/training-in-professional-ski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