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永萍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激发学生善问质疑的意识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意识养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127-01
在当前全面推行新课改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要创造性的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新课堂教学的方法,使学生从“学会”上升为“会学”。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谈几点认识。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
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良好开端,学习的兴趣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乐于去学习,乐于去做进一步的思考、探究,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富有激情的言语去创设一个有吸引力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去发现,去探索。要把课堂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去选择教学方法,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水平,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去确立课堂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大力培养学生质疑善问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贵有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教师首先应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气氛,消除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逐渐改变教师提问学生答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答”为“学问”,一旦学生提出了问题,无论质量如何,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作出合理的评价,给学生以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敢于大胆提问。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学习问题的地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而且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要给学生多提供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学到让学生独立学。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读书离不开思考,自学更是如此。“学而不思则罔”,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思考就是两者的桥梁,这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要创設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空间,提出自学要求,要尽量找到新的知识点,直接或间接提供与新知有关的旧知停靠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自学,为学生自主尝试创造条件。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孔子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先于课堂学习的独立学习行为,它是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一种具体表现,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
四、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自学,实施个别辅导。独立自学不等于放任自流,当学生遇到问题,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启发学生思维,指点学生找出解决办法。要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在教学中要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功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强化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就会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地追寻这种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