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琼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让个性拥有充分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享受自由而欢乐的学习,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随之得到培养,从而推动学习的进程,在愉快的课堂后氛围中掌握知识,在学习中绽放精彩。
【关键词】培养兴趣 拥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创设愉快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037-02
新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自由交流,乐于交流、爱上交流,进而爱上学习、乐于学习,才能使每一堂课堂学习达到它应有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使学生较快地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条捷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表示要想使学生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来,就一定要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兴趣能激发人学习的动力和乐趣。而“寓教于乐”,也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发展智力的一个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所蕴涵的趣味性、生动性及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早就有专家呼吁过:要让课堂成为最有活力的地方。一个好的教师在课堂上能把学生所有的热情都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浓浓的成就感,让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从而让课堂插上“快乐”的翅膀,实实在在的关注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课堂于学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实现学生在教学课堂的主体地位的主要方式就是建立让学生感兴趣、让学生爱学习的课堂,简而言之,就是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论断有力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客观存在决定客观意识,客观意识反作用于客观存在”所以,根据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我们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改造我们的客观环境。具体到课堂教学的实际,就是要让教师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要你学”转变为“我要学”。这种转变,不仅仅是教学主体的转变,更是一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一种教学思维的变革。这一教学方法与俗语“饱汉不知饿汉饥”有异曲同工之妙: 饥饿的人更能够感受到粮食的弥足珍贵,而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则更能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更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爱上学习。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汲取、主动吸收的过程,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是怀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态,而没有思想负担。但对于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而言,学习是他们的负担,他们发自内心地不愿意学习,更不要说要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所以,让每个学生通过教学的过程能够爱上学习才是教师们的终极理想,也是教育事业的终极目标。
一、提出恰当的预习要求,引导自主学习方向
想要学生养成独立、自主、能动学习的好习惯,教师就不能忽略学习的每个方面,特别是要真正发挥预习的作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探索者的姿态面对学习内容,才能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每天新课之前,要求学生行预习,是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思考,是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解决自己问题的过程。如:查字典,了解生字词的读音,学会选择字词在课文中的解释;通过查阅工具书弄清楚课文的一些现象;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提出自己的疑问……,根据教材的特点不同情况,预习的要求也不同。如,我在教学《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前,布置孩子们了解、收集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上课时孩子们把故事娓娓道来,我们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英勇战斗的场面,感受到红军战士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课堂上再引导孩子们对“飞”作深入的理解,在故事与讨论交流中,深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合理配置活动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大强度的脑力活动,这样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更多的知识,使学习更富挑战性和乐趣,让学生爱上课前预习。
二、课前激趣,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在教学中虽不是主要环节,但教师巧妙地设计课前导语,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其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课文的学习。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的天真好奇诱导到科学的轨道上来。学起于趣,趣可促学,施教之功,先在激趣,寓学于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去探索,去创新。有趣的事情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此刻,學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思维潜能和情感潜能,从而引发创造的欲望
课前,根据不同文章的内容、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采用情景法、谜语法、歌唱法、设疑法、望题生义法、故事法……。
1.情景法。《新课标》强调的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根据课文需要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积极创建合理情景,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和教师强大的氛围塑造能力,营造视听一体的情景,让学生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从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大共鸣。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景,如:在教《七律·长征》这首诗前时,先用声色俱佳多媒体,再现书中所写大渡河令人胆战心惊,红军战士奋不顾身的情境,播放以《长征》为背景音乐。视听结合,在合理利用了现有的教学设备的基础上,将课本中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犹如自己亲身经历过文中的事情,学生便会对所学内容更加感兴趣,学习效率便会大大提高。
2.谜语法。根据课文所写的事物,出一谜面让学生猜谜底,引起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注意,从而激发兴趣。如教《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然后让学生猜谜底,从而以情引趣,导入新课。
3.歌唱法。根据课文内容,找出与内容相关联的歌曲,通过播放,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月光曲》时,先播放优美的钢琴曲《月光曲》,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旋律,使他们陶醉在乐曲中,进而导入新课。
4.设疑法。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悬疑,以疑生趣,如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我是这样激趣的:一个10斤重的铁球和一个1斤重的铁球同时从一高度落下,结果会怎样呢?
5.故事法。对一些故事性强的文章,首先以讲故事的形式,把文中的情景有声有色地讲给同学听,希望他们模仿老师的神态语气,用自己的语言上台重述。这样一来学生跃跃欲试,并对文章内容有个了解,学文时积极性很高。
每一节课,若能有好的开篇,上课开始就能先声夺人,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引起强烈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起到情感传导的作用,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注意的作用,为学习新课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三、引导学生克服胆怯,自信、大胆的展示自我
俗语说:没有笨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现在的学生都非常聪明,相比上个世纪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更加需要外界对于自己的认同和鼓励。素质教育的重要一方面就是培养学生勇敢、自信、敢于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让他们更能够与世界接轨。
1.发掘学生优点、鼓励学生展示。孔子说要因材施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存在自己的不足,所以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要乐于接受,但要更能够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例如:班级里有个同学的语文朗读特别好,我们可以请他来当我们的带读小老师,将自己能够读好课文的诀窍教给大家。
2.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学习不光要学知识,更要学为人。要教会学生们尊重别人那么别人才会尊重自己,尊重能够带来极大的自豪感,让学生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让他们能够爱上这门课程。孩子们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才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渐发展更加完美的人格和自身能力。
3.贴近实际、从生活中汲取知识。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说,知识是一代代的先辈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来的,所以知识都是来自于实践、来自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实际的知识是不可靠。所以,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培养也要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贴合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學到剧本这一题材时,可以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生活的场景,自己写一个剧本,邀请同学们来出演,让学生们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中得到提升,学到真知识。
四、课末激趣,巩固提高
注重知识的课内外延伸,培养自学能力。“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句话道出了课内外结合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如何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的辐射作用,则可以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课后,又给学生布置了小练笔: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成一个小故事。这种课内外的结合,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实践能力,真正让其自主发展。
快乐课堂将是未来小学教育探索和发展的方向,想要在小学课堂中合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很好地把控课堂节奏,就需要所有的一线教育者不断的努力,在愉快的氛围中促进孩子们自主学习,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多一分精彩的活动,孩子们自主学习也许就会多十分活力,而其学习能力也许会百倍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怀彬、杨光斗等主编的《教师基本功》,吉林大学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3]《小学教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