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菊
【摘要】略读课文的教学存在着“精读”化、“随意”化、“低效”化的现象,从问题出发,笔者提出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和实践的一种模式,以期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略读课文;教学现状;策略和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031-01
一、略读课文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略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然而,目前略读课文的教学普遍存在以下三种现状:
1.略读课文“精读”化。这是略读越位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普遍认为教材中的略读课文文质兼美,属于“阅读精品”,从而把略读课文教学等同于精读课文教学。词句品析,朗读感悟,积累运用,人文熏陶……教师难以割舍,精雕细琢,使“略读文章”不“略”。有的老师把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变成两课时,三课时结果造成课时不够,匆匆赶进度,忽略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2.略读课文“随意”化。这是略读移位的表现。一小部分老师把略读课文当作可有可无,将其挤出课堂。让学生自学或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至于效果如何,不太关注。一部分老师把略读课文放在课堂完成,但是教师过度放手,很少点拨指导。只让学生自己粗读几遍就马虎了事。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教师不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认为不属考试范畴,教与不教无关考察成绩;二是教师对略读的“略”字把握不到位认为略读就是忽略的读,粗读几遍即可。
3.略读课文“低效”化。由于受到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制约,对略读文本缺乏深入的思考,只满足于解决提示中的问题,忽视略读文本内涵延伸与拓展,无法做到“教略学丰”的效果。这些“低效”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与当前的对略读文本的整个研究背景有关,因为目前大部分公开课只注重精读文本的研究,老师们不知如何创意地处理略读文本。可供借鉴的略读文本的资源少之又少。其次是教师按照寥寥几句的“提示语”进行文本解读,疏于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导致效果不佳。
二、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和模式
1.联结主题,一脉相承。人教版教材编排是以单元为主题,一个单元一个主题,每个单元由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与回顾拓展组成,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延续,我们应该明了编排意图,不能割裂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而应该把它们融入到一个单元主题内,一脉相承来教学。略读文本教学的模式多种多样。诸如基于精读课文的设计,质疑解疑式设计,比较式设计,基于课后思考题的设计,美文诵咏式,赏析练笔式等。下面以《母鸡》教学实例谈谈对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1)回顾梳理,导入新课。首先共同回忆本单元课文内容,直击精彩,凸显重点,烙下印痕,回归单元主題。在《母鸡》的教学中,出示课题后,我们要充分解读“提示语”。《母鸡》课文的导读提示是“认真读一读,看看老舍写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再比较一下,有何异同……”。这为本课学习的提供了大致流程:《猫》的学法迁移,然后通过多种的读体会母鸡的特点,最后比较《猫》和《母鸡》的异同。
师生一起回顾精读课文《猫》的学习方法,即一抓(抓住重点词句),二批(勾画批注,质疑解疑),三读(品读句子,自读自悟)的学习法,然后进行相同要素的正迁移,从而达到学习在于运用的目的。
(2)紧扣提示,自读自悟。与精读课文相比,略读课文的教学主张摒弃过度的设计,让简约充盈我们的课堂,为学生自主独立阅读创设最大化的时间与空间。教学中,指着“*”号问:这是什么课文?这类课文以前是怎么学的?今天怎么学呢?通过多样的读来促进学生的“顿悟”。这样使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浑然一体,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同时帮助学生整理好零碎的、片面的学习方法,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2.整体把握,板块推进。略读课文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文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时空。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在阅读技能上强调应用。略的是教师的教,重的是学生的学。同时,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起到组织、评价的作用,促使一个个的珠子串成项链。
一读《母鸡》全文时带着两个大问题去感知课文:(1)母鸡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2)划出你认为最能概括老舍情感变化的句子。交流后ppt展示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它负责,慈爱……”“我不敢再讨厌母鸡”。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些句子,目的是指向本课时重点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分别找出ppt上这些句子的对应的自然段,然后用一个词来概括母鸡的特点。读读,画画,议议,写写,只要理解了这几个重点句,就自然而然解读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教学结构框架非常简洁,直接出示主要问题,充分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删除一些过程性导语,任务简单明了。
3.勾画圈批,精准发力。(1)“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倡导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勾画圈批。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空,通过适当指导,让学生动笔,促进文本的信息从脑——手——纸这一流程。因为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2)精准发力。略读课应淡化朗读训练,凸显默读,快速浏览。不同年段默读和朗读的比例有所区别,这个“度”应根据实际情况教师予以科学的把握。对于文本的精彩片段,也应强调品读,再次促进语言文字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步前进。正可谓整体感知求“略”,粗知大意;精彩感悟部分求“精”,选准发力点,重打细敲,细嚼慢咽。
ppt上两个问题三段话,把全文的精要都拎出来了,减少设问与穿插,重在交流学习的收获与适当的评价。在细读相对应的自然段后,概括评议出《母鸡》相应的特点,能略则略,直截了当。在教学“它负责……”这段话时,笔者认为此句的理解是全文重点感悟之处。故此作为精准发力点,着墨较多。在教学中,通过精心的设问,引导他们细致的解读和深入的领悟,并把形象演示和感情朗读很好地穿插其中,品读交流,多元解读,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完成ppt上3个重点段教学后,接着师生一起回顾板书,对本课教学来个小结。此时出示学习单,让学生通过练习的方式对重点部分进行梳理与巩固。
4.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叶圣陶说过:“精读文章,只能把它当作例子或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站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再读相关文章。”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进行略读课的半独立阅读,然后迁移至课外的个性化独立阅读。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特征,适当地向课外拓展延伸。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著《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互联网,2017年9月.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