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路,一直向上,再向上。
这是一条通往神仙的王国之路。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远方,投向大山,投向天宫。我在他们的眼神里看到了一种幽光,那种幽光里满满的是对山上、对天上神仙的敬仰和崇拜。他们沉浸在对一座山、对山之上云之外的天宫的往事的回忆中,每个人怀揣一颗虔诚的心,在对人类先祖进行追思和怀念。
此时,这空旷幽谷里的豺狼虎豹,也许一改往日凶狠的野性,和人一样,眼睛盯向高山,以及高山之上的蓝色天空。它们也会敬仰山之上云之外的神兽。
今天,大山拱卫的寂静空谷里云集了许多人,这些人是在祭祀一座山的。山脚下彩旗飘扬,红色的氢气球在蓝色的半空中摇曳,五颜六色绚丽多彩,随着几声礼炮的轰鸣,彩色的烟幕划过长空,顿时,山谷里沸腾了,器乐喧天、舞姿飘摇,如流风回旋,紫气升腾、桑烟袅袅、瓜果飘香……
我相信,在世界各地大概还没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地域的人会汇聚在一起,对一座山和山之上的蓝色天宫是这样崇拜和敬仰。
昆仑山,横空出世、高耸入云,是通天的支柱,连接着天上和人间。“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大禹治水”“蟠桃盛会”“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发生在昆仑山的古老传说载入《山海经》《穆天子传》《淮南子》等典籍中。这些民间故事,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广为流传。《西游记》以深邃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技巧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跌宕起伏、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让人百看不厌。然而,其中不少的故事取自昆仑山。
昆仑神话自成体系,与蓬莱神话和楚辞神话,构成了中国的三大神话体系。而昆仑神话是中国古老神话传说中叙事结构最宏伟、内容最广泛、资料保存最完整的神话传说体系,是中国远古神话的精华。整个神话传说体系中,最具代表人物西王母的传说故事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神话传说笼上了迷离的光环、神秘的色彩。
昆仑山是一座神的山、仙的山、神兽的山,是人类的发源地,是神话传说的发源地。古人在研究人类文明发祥地时,还把昆仑山看作构成“天柱地维”“四维八极”“ 六合八荒”宇宙自然观的形成过程。他们认为,有了昆仑山,才有了天地和人类。可以看出,昆仑山在中华五千年文化体系中有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早期文明的象征,是世界文明古国的象征。如果在中国的神话传说里少了昆仑神话传说体系,就会少了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故事。昆仑神话的演变发展,形成了匪夷所思的昆仑文化,昆仑山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聚焦了世人的目光。
辽阔的苍穹下,横亘绵延的昆仑山脉中,山峦起伏,像密集的森林,沟谷幽深旷达,草木稀疏,没有成群的牛羊,土地干裂,空气稀薄。然而,这样的空间,恰恰是人类始祖居住生活的最佳环境。我们可想而知,远古的人类,没有劳动工具,缺乏灵活的大脑、灵动的双手,遮风挡雨、避暑御寒,没有居住的房屋,就靠山体的洞穴。取物出行,就靠神鸟神兽。自打昆仑山居住了人类始祖,昆仑山就有了人类的气息,有了人间烟火。昆仑始祖并以博大宽厚的友爱之道不断接纳天上人间的各路神仙、各路英才,昆仑山成了西方独立的王国。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增加、疆域扩大,昆仑山上的每一座山峰,就有了独自的名称,形成了独立的故事。
昆仑山是真正意义上华夏民族的生命起源。自从盘古开天辟地让宇宙混沌蒙开,便有了浩瀚的天地、空间、万物和生命。女娲用石填补天体,创造了人类。黄帝战胜蚩尤一统中央天地,成为华夏始祖。在古老传说中,古人把昆仑王国称为女儿国。在悠远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昆仑山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演绎出的精彩而传奇的故事,辉煌了一段历史,灿烂了一段岁月,书写了人类的文明史。历经千年的发展,昆仑山在华夏儿女的心中演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并渗入到了炎黄子孙的骨髓里,流淌在了华夏儿女的血脉里。昆仑始祖在漫长的人类发展中用慈母般的胸襟呵护华夏子孙,中华文明从昆仑山的国度里诞生又蔓延在了整个华夏大地上。
昆仑山是流淌祖缘血脉的神山,引无数才华横溢、旷世无双的诗仙、英才留下了不朽的诗篇。首先是屈原,緊随其后是李白等,他们既把昆仑当作云游的神地,又把昆仑山当作诗的源泉,用博大精深的诗歌形式,书写流淌的情感、云游的梦想、人世的畅想。1935年,转战南北的毛泽东主席来到岷山,站在岷山峰顶,仰望着青藏高原逶迤雄伟的昆仑山时,感慨万千,以伟人的气概,挥笔书写了气壮山河的词,《念奴娇·昆仑》。
对于昆仑山,我是梦寐以求,去了还想去。每一次走进昆仑,我带着一颗虔诚的心而去。一次、两次、无数次地走进,我是无数次地敬仰它、崇拜它。投入它的怀抱,虽然语词黯然,无法表达对它的无限深情,无法赞美它的雄才胆略。但我不由从内心深处发出对它的敬佩之情,不由地到它的脚下顶礼膜拜。
一个夏末秋初、繁花凋零、树叶开始泛黄的季节,因文友之邀,我再次走进了昆仑山腹地。屈指算来,这已是第四次了。
留宿在格尔木的头天夜晚,酒肉穿肠过的我兴许会有个安逸的睡眠,翌日精神饱满地走进昆仑山。然而,回忆和遐想,让我穿越在昆仑历史的时空隧道中难以自拔,久久不能入眠。凌晨,仿佛声声清脆的鸟鸣传入耳鼓,不知是梦是真,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时,文友打来了出行的电话。我们一行人用过早饭后,穿行在灰蒙、飘落着零星的小雨中。
连日来,气温居高不下,火炉般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闷热的让人心烦意乱,今天突然遇到凉爽的阴雨天,我们的心情格外好。
车在荒芜的戈壁滩上行驶,远方的山头上似云似雾,山色朦胧。变幻莫测的云雾,让一车人激动不已,欢呼雀跃,尽管裸露的山体上,没有绿草,没有树木,没有开放的格桑花,但纵横交错、峰峦叠嶂、气势壮观的大山给人带来了荒漠戈壁上特有的情绪和雅致,在一个个山上为什么不长草等等的疑问中,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引来了安静、雪、颜颜等美女们百灵鸟般的歌喉。《天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青藏高原》等一首接着一首。她们声情并茂、圆润柔美的歌声回旋在车内,飘荡在旷野中。我的思绪随着欢快悠扬的歌声越过昆仑山,越过唐古拉山,越过雪山,越过草地,越过清澈的湖水,越过拉萨河的神水抵达到了圣洁的地方——拉萨。
人在神思中,时间过得飞快,遥远的路程也会变得短暂。清醒时,车已经行驶到了纳赤台。走进纳赤台,雨越下越大,光线模糊,视线逼仄。但漫漶着文化汁液和神话传说的不冻泉——“昆仑神泉”,让大家的兴致再度高涨,车刚停稳,一个个走下去,穿过雨雾,匆忙投入到了纳赤台景区的第一景观——昆仑神泉,去与神水零距离接触。
从地下岩层中喷出的泉水清粼甘冽,在泉眼处跳动着,翻滚着,那是昆仑神灵为大地喷洒出的千万粒晶莹“珍珠”,是造物主恩赐于沙漠戈壁的血脉。我知道泉城济南的趵突泉天下闻名,而我去过几次,却没看到趵突泉蹦跳喷涌的气势,要不是仔细地顺着涟漪的微波去找到波源,很难看到“趵突”的泉眼。也许趵突泉的跳跃是根据地下水的补给而体现它蹦跳的高矮程度吧。去了几次昆仑神泉,几次都是那样的跳跃,也不知它的地下水的给养是长年累月均衡的?还是我与神泉有缘?每次看到的喷涌姿态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平和,那样的让人恋恋不舍。
我在第一时间,拿出还在车上时就已喝尽准备好的矿泉水瓶,从喷涌而出的泉眼处灌了满满一瓶神水带回了家当镇宅之宝,它是稀有的神来之水啊!
我们不厌其烦地从泉眼顺着泉水流淌的小道往前走,眼看着泉水流淌在人工砌起的壁立墙面形成的流泉瀑布时,我被震撼了。在这干旱、寸草难生的沙漠戈壁,能看到仿佛声震山谷的瀑布,虽然是人造的,但来自于大山深处的神水不得不说是造物主的伟大而神奇。目送瀑布下又汇聚一起汩汩流淌在山谷中似一条流动的银白色飘带直到远方时,我才回过神来。即将离开时,游人蜂拥而入,他们看见神泉,似有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那样激动,在声声赞叹中匆忙与神泉留影,有的捧起甘甜的神水灌入肚中,脸上溢满了喜悦的表情,从那惬意的样子可以看到抵达他心灵深处的激动,仿佛告诉人们,他喝的不是一般的水,而是神水、仙水。他的一举一动,是在和神灵对饮,是在对沾满污浊的灵魂进行洗涤,是在对心灵找到了寄托。
天有灵性,地有灵气。这句话一次次地让我感受的千真万确,体味的完全透彻,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天上午,格尔木市要在昆仑山腹地的玉珠峰下举行祭山活动。我对这天阴云密布,云山雾罩,阴雨连连的天气却又生出了些许不满的情绪。然而,谁能想到,开幕式前夕,让人惊诧地发现,老天爷突然拨开云雾,雨停天晴,阳光灿烂。笼罩在天空的黑云,瞬间变成了一尘不染、璀璨晶莹的白色云朵,有的像蓝色的绒布上,印染的雪白图案;有的像洁白的花朵,在湛蓝的苍穹中轻缓飘动,仿佛天女在撒花;有的似游丝,若隐若现地飘浮在半空中,那是天女长长的秀发;有的拖着长尾巴,那是天女穿着白色的纱衣,与人间同庆共舞。在自然界,这种奇妙的现象让人难以揣测,捉摸不透,无法想象。是不是人在做,天在看?是不是这就是所谓的天意呢?个中奥妙不得而知。
远处的玉珠峰错落有致,山头上白雪皚皑,迷雾紧锁,缭绕飙升的云雾在明媚的阳光下,似白纱,像锦缎,更像洁白的哈达,缥缈婆娑,整个山头隐隐绰绰,明暗分明,若仙女藏身,时而披上神秘的面纱,时而露出半个笑脸,恍如从半空中悠然飘来。情景交融中,雄伟壮丽,肃穆威严的玉珠峰,深深地震慑了我的心灵,我的灵魂不安,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倍感玉珠峰的伟大和神奇。我仰望着,看玉珠峰变幻莫测的姿态,看玉珠峰山头上空蓝的洁净透明的天空中尽情舞蹈的朵朵白云,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位从中原而来的使者,在神灵飘舞的天地间带着周穆王未尽的心愿去拜见昆仑神山的主人。
然而,一切都不会了却心愿、成为现实。
我只好站在玉珠峰的脚下,让那些透着风骨,有着顽强生命的万物来慰藉我的心灵。我只好徜徉在这片充满灵性而又圣洁的净地,望着满山遍野在草丛中零散绽放的格桑花感慨万千,用内心深处的言语来续写昆仑山壮美的诗篇。
我从深情凝目中回过神来,和其他人一样,对着玉珠峰,对着山下的生灵,尽情地拍照。把玉珠峰美丽的容颜、缥缈的姿态和那些用生命的顽强生生不息的万物定格成永恒,也把争相拍照的美女们的倩影和瞬时万变的玉珠峰及蓝天白云的壮美凝结成永远的记忆。
要去昆仑山口,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心理准备,要带着勇气和虔诚之心。站在海拔4760多米的高地,用胳膊庹它的宽度,用腿丈量它的高度时,你会不由自主地感觉到,这里是离天最近的地方。天湛蓝湛蓝的,像把无数块透明的蓝宝石镶在天空中,没有污染,流动的云彩洁白的出乎你的意料,任何华丽的辞藻也难以形容出它的白。但是,由于海拔高、空气中的含氧量低,你是无法用快乐去释放你的心情。只有你带着虔诚的心,稳妥地缓慢地在这空旷的大地上行走。如果放快脚步风风火火,你的头脑中就会嗡嗡作响,心脏就会加快跳动。风徐徐吹着,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裸露的皮肤硬生生地疼。即刻,你的灵魂深处却只有安宁和心仪,只有和遥远的天空对白、同高大的山脉寄语,头脑已净化的没有一点私心杂念,因为你已经走进了一片心灵的净地。这片净地是不允许你大声喧哗,大步行走的。
站在这样的高度,面对高山大川,我把灵魂寄托给了昆仑山,于是,我在内心深处默默地呼唤,伟大的昆仑山——你的臣民来了,我已经站在了你的肩膀上,是你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让我读懂了什么是高贵?什么是渺小?什么是高风亮节?什么是卑鄙龌龊?看到了你的沉稳大方,你的浩然正气,你的人间天堂,亦看到了没有纷争、没有炎凉的世态。我放眼远望,看着在昆仑神山滋养生长透着顽强风骨的芳草,水灵灵、嫩闪闪次第开放的的格桑花,看着半空中盘旋的飞鸟、雄鹰,突然间觉得我很渺小,渺小的不如一只快活移动的小昆虫,不如一株小草。转瞬又想象着伟岸昆仑的洞天福地里,不知容纳了多少文韬武略、智勇双全、德才兼备的英才将才。姜子牙来过。盗仙草的白娘子来过。孙悟空来过。沙和尚来过。猪八戒来过。伟大的昆仑王国都宽容地视为宾上客。在芸芸众生中,我突然感觉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真正含义。
二
任何一个惊天动地故事的诞生和延续,大多是以神话传说为主要记载和流传形式,那是古人的奇思妙想。昆仑山是人类先祖居住的地方。这个先祖之一就是鼎鼎有名的西部历代羌族部落首领西王母。人类早期活动在母系社会中,母系社会就是西王母国,在民间传说中被称为西方的女儿国,西方的极乐世界。我们可以想象,在女儿国里,男人们或是奴隶,抑或是两手清风不问世事、天天过着让人伺候、灯红酒绿、衣食无忧、人间天堂般的生活。但这只不过是狭隘的想象而已。由于母系社会中“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在人们的意识中,女儿国就好像全是女人了。其实,女儿国是原始的母系社会中由女子来担任首领,进行管理的国家,并非全是女人。
女儿国的延续发展过程中,它的国王、西部羌族部落首领西王母并非是永存的一人,从人到神,从豹尾虎齿的丑陋形象到美丽动人的王母娘娘的嬗变中,经历了祖辈相传的过程。典籍又没有详尽记载朝代更迭,而被笼统称为西王母,势必给人们带来了错觉。如,《史记·五帝本纪》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西王母曾派九天玄女去助战,使得黄帝战胜了最大的劲敌。黄帝最早就居住在昆仑山。汉《西王母传》记载:“其后虞舜摄位,王母遣使授舜白玉环,舜继位,又授地图。遂广黄帝之九州为十有二州,王母又遣使献舜白玉琯,吹之以和八风。”又是西王母去给舜帝献白玉琯,郭沫若在《西王母献玉》的一首诗中这样描写:“国玉出昆山,西巡竹纪年。中原王母迹,献玉贺平安。”再到周穆王巡狩西部去会见的还是西王母。这样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的思维定式中西王母就成了长生不老的女神仙。
有了历代延续的西王母,昆仑山才有了迷人的色彩,才有了厚重的文化内涵,才能引领国内外的文化学者们前来考察研究。《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山海经里面所说的西王母及其生存的地方正好在湟源县境内。“西海”指青海湖。“流沙之滨”指青海湖东沙山。“赤水”指黄河。“黑水”指黑山发源的寺滩河。昆仑山就是哈拉库图南面的野牛山“,哈拉”,意为昆仑。洞穴就在宗家沟,且大小有108个。没错,湟源这地方,正好与山海经中所记载的相吻合。
试想,当时,西王母控制的地域非常广阔,包括今日的青海、甘肃、新疆,乃至陕西、四川的一部分。这么宽阔的疆域,西王母既要主持农耕,又要关注牧业,所以她根据农牧业的生产生活规律到处去巡游。“西王母虽以昆仑之宫,亦自有离宫别窟,游息之处不专住一山也。”可见,西王母是走到哪,她的生活起居一定就在那,并进行一些重大的外事活动。这样就有了青海的湟源、甘肃的泾川等地方每年都举办大型的祭拜活动,吸引无数海内外的崇拜者和游客前来祭祀,无不为今日旅游业的强势发展注入了活力。
人类生产生活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历史上交通不便,从中原到西部羌族部落,路途遥远的不堪设想,走一程比登天还难,在文字记载中让真实的故事蒙上了神话的色彩。蟠桃好吃,却遥不可及,大凡文人们寻思着想写昆仑文化的文字,但此生不是想去就去,到不了也要放开思维去遐想,以他思维所到的地方,就认为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而且有水池、有湖就成了西王母的瑶池了。
昆仑山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瑶池旁盛产的昆仑玉,正好是西王母赠送邻国君主的最好礼物。几千年岁月更迭,历史沉浮,却没有湮没潜藏在大山中的宝物和美丽的传说。
我行走在昆仑山腹地时,时常被那里连绵的巍峨群峰、缭绕云雾、雪白流云、湛蓝天空、稀奇神水所震撼。虽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这样的大环境中,但我无暇顾及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的天、这样的云。一旦闯入,就会情不自禁,就会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就会似脱缰的野马肆意撒欢,就会像天真烂漫的孩子在旷野里大声呼唤。
玉虚峰下,一条涓涓溪流犹如飘动在山谷中的丝带,风雨无阻地流向远方,汩汩声似美妙的天籁之音,打破了宁静的山谷。沿着溪水岸边逆水而上,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文友告诉我,源头之水来自于天界的神水,来自于玉虚峰雪山之水。黑海是一座把玉山倒映的高山平湖,像镶嵌在昆仑上的一块明珠,璀璨耀眼。近前,湖水宁静得像一块翡翠。没有污染,没有喧嚣,是一处灵魂的净地,净得仿佛到了朝圣之地,把意识幻化在梦境之中。生活在世间的每一个人,都希望灵魂得到安宁,但因生活所迫,身不由己,让心灵沾染污垢,何不抽空来这里让灵魂得到慰藉。
清风吹来,湖面似撒满的碎玉,纯洁碧绿,泛起点点绿光,那绿光似弦乐一波一波,一浪一浪,跳动起美妙的乐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闪一闪,像少女在轻歌曼舞,又似美女含情脉脉的一张张笑脸,时隐时现。湖水深不见底,可清澈明净,宛若镶嵌在昆仑山中的一块绿宝石,晶莹剔透。放眼远望,湖连天,天连湖,天水相依,真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风起时,湖面波起浪涌,似激情洋溢的摇滚舞,洒洒脱脱,撩拨的人内心震荡,激情澎湃。天空中朵朵白云飘来,倒映在湖水中,湖里像一朵朵游动的白莲随波荡漾。群山连绵,聳立而守,从大山的深情凝目中,可以看出它对蓝得醉人,蓝得着迷的湖水的忠诚、执着和爱恋,显现出它的威仪、壮观、稳重和坚毅。此景,此情,此湖,此山,此天,此云,为世间书写着一首情意缠绵、藕丝难断的壮美诗篇。
偶见水鸟起伏,吱吱喳喳,有的盘旋在湖水的上空,机灵着脑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水面的动静;有的扑棱棱拍打着翅膀从水面上飞起,翱翔中不时发出悦耳的鸣叫;有的时而飞起,忽而又滑下,即刻伸长脖子,把头伸进水中,不一会儿,叼上一只水中小物,伸展开翅膀直直向远方飞去,那匆忙的情态是在为待哺的小鸟急切去喂食,无不张扬着一位伟大母亲的胸怀和关爱。群山拱卫的湖边,空旷的草地上不时出现几只野牦牛、野驴、藏羚羊等野生动物,它们或闲庭信步,或悠闲觅草。这些精灵似兴奋剂,霎时鼓动了游人的激情。一声呼喊,群心激荡,有人举起相机,有人拿出手机,声声咔嚓中,精灵们的形象定格成了永恒。
伫立在这里的一块平台上,凝视着淡蓝、深蓝、瓦蓝、宝石蓝的天空和浅蓝、灰蓝的黑海,我仿佛置身于蓝色的天地间。这蓝,蓝得清澈,蓝得透明,蓝得让人心醉。这蓝,仿佛把世间的一切蓝色都纳入到了这里。只有洁白的云朵,飘舞在蓝色的天地间,打破了蓝的世界,蓝的凝固。
此刻,我听到了蓝色帷幕中发出的声音,那声音仿佛来自于遥远天界的梵音,又似在身边的歌声鼓乐。我知道,我已经站在了西王母的瑶池旁。于是,我的眼前仿佛浮显现出了海市蜃楼般的奇美异景,脑际中萦绕出了一段流传在民间的牵肠挂肚、难分难舍的爱恋故事来。
那是西王母在瑶池旁举行的蟠桃盛会。那是西王母三千年前的一次艳遇。
每年农历的七月十八,西王母在瑶池旁设蟠桃盛会,这时,各路神仙、各路英才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昆仑山上,一时祥云密布,紫气升腾,香烟缭绕,酒气飘香,山蒙蒙,雾霭霭,和风丽日。庭前花木生春,麟凤跃鱼。各路英才跪拜在西王母面前,一一祝寿。礼毕,英才们花天酒地,畅饮尽欢,饭后还会有蟠桃相赠。
蟠桃盛会上的琼浆玉液,甘甜醇香,满口生津,一口下肚,满面生辉,众英才们喝得醉醺醺,轻飘飘,意悠悠,乐不思蜀。舞池内灯光烛影辉映,仙女们舞姿轻盈,乐声歌声交织,好一派人间天堂的壮观景象。
蟠桃树是西王母瑶池旁生长的果树。有的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三千年一成熟。有的六千年一开花,六千年一结果,六千年一成熟。有的九千年一开花,九千年一结果,九千年一成熟。人吃了不同树龄的蟠桃,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比如成仙得道啊,长生不老啊,与天地日月同寿啊等等。于是,神奇的蟠桃,在人的自我意识中衍生出了许多传奇故事。
汉武帝的叔叔刘安在他编纂的《淮南子·览冥训》中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以奔月。后来,在我国就有了“嫦娥奔月”这个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美丽故事了。从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娥羿如玉般纯洁,如水般晶莹,如山般厚重,如花般绚丽,如金子般闪光的爱情。是蟠桃长寿丸演绎出了一位女性的忠贞,表现出了她受人爱戴受人敬佩的品格。
蟠桃是盛宴上的必备品、必需品,凡是吃到它的都会长生不老,这就使一些权贵萌生了长生不老的念头,这是人类的贪婪梦想。西王母为了搞好邻国间的关系,也偶尔会把蟠桃作为盛大礼物送给邻国君王,但它不会满足所有企求长生不老者的心愿。
汉武帝此生想长命百岁,四处求长生不老药。当知道吃了昆仑山的蟠桃会长生不老时,自己却难以企及,便命下官去求,终因天高路远,望尘莫及,这事被西王母听说后,便带七枚蟠桃,亲自乘坐大青鸟降于汉武帝宫中,汉武帝欣喜,留西王母于宫中,商议国事。《汉武帝内传》载:“七月初七,王母降,自设天厨,以玉盘盛仙桃七颗,像鹅卵般大,圆形色青,王母赠帝四颗,自食三颗,帝食后留核准备种植,王母说这种桃三千年才能结果,中土地薄,无法种植。”西王母“黄金褡襡,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发髻,戴太真晨缨之冠,履玄王凤文之鸟,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霭,容貌绝世,真灵人也”备受崇拜。
而周穆王却不同,按《史记·赵世家第十三》中记载,造父很得周穆王的宠爱,于是,造父挑选了千里马加以调教,又得到了桃林的良马盗骊、骅骝、绿耳等,献给穆王。穆王叫造父赶车,往西方巡视,会见西王母,快乐得忘记回国。
周穆王乘坐八骏御辇,拉着数车丝绸珠宝,淌过河水,翻过高岭,历经艰辛,千里迢迢,来到昆仑山的瑶池旁专程会见西部联盟首领西王母。这令西王母非常感动,她请来文武大将,各部酋长,以大国首领的风范,隆重的外交礼仪接见并宴请了周穆王。春秋战国时典籍《列子·周穆王》记载:“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所入。一日行万里……”
西王母与周穆王在敞亮的玉石大厅里,坐在淡绿色的玉椅上互道仰慕之情。夜光杯斟满特产奶酒和葡萄酒。如镜的瑶池,映照着两位首领举杯庆欢,笑逐颜开的身影。在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中,周穆王看到西王母肤如凝脂,美如颜玉的容貌,无不惊叹。而西王母看到中原邻邦的君主也是如此的潇洒英俊后,两人一见钟情。当然,一位是天子,一位是女王,一位威仪万般,一位风情万种,都是大国统帅,戎马伴风韵,相亲相爱也是情理之中。
当一盘盘蟠桃端上桌时,周穆王突然想到今天是西王母的生日,便命差人拿来所带的丝绸和珍珠,送给西王母,既当见面礼,又是祝寿物。西王母喜出望外,情不自禁,款款走向灯光辉煌的舞池,和着一曲曲美妙的旋律,和舞女一同跳起了迎宾舞。
在“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烛光酒影里,周穆王简直分不清这是在仙境,还是在梦境,乐而忘返,与西王母共度了三天三夜。
国若安宁,不可能无君主之掌管。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两厢情愿,情投意合的恋人离别的感受是痛苦的、忧伤的,于是,约定以三年为期而相见。周穆王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临行前还在瑶池边亲手栽下了一棵槐树,立了一块石碑,刻上“西王母之山”五个大字。《穆天子传》记载:“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纪丌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西王母给周穆王赠送了八车奇石玉宝。并在送别宴会上鼓乐齐鸣,举杯相敬,作歌吟诗,用歌声诉说离別的感伤,期待再次的重逢。在周穆王的邀请下,西王母即兴唱道:“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周穆王也举酒回敬,即兴对唱:“予归东土,和洽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西王母听后再次唱道:“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于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翔翔。世民之子,唯天之望。”西王母依依不舍之言,表达着对周穆王的爱恋之情。
而这次惜别后,周穆王是为了治理国家,还是其他原因,再也没回昆仑山看他的恋人。唐代诗人李商隐见巍巍昆仑,反问周穆王:“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然而,周穆王真的是“乐而忘返”了吗?周穆王“不乐臣妾”,他的宫中美女如云,不至于千里万里地去相爱一位永世不得见面的女子吧?那么,会见的真正目的什么呢?一位真正的国君,他时时处处想的是稳固自己的江山社稷,安抚贫民百姓。周穆王看到强大的西部羌族首领西王母对中原已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国无宁日。于是,率领卫队带丝绸珠宝而去。
这一去,周穆王是想着与西王母和好,搞好与这个西部大国的关系,不断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的交往和交流。他来西王母国是搞统战的。
可谁知,周穆王与西王母见面后,一时感到相见恨晚,缠缠绵绵,这也许是为了安定国家,达到逐步西征的目的,正中了周穆王下怀吗,要不三年后怎么永不回去呢?这次会面成了周王朝扩张西域过程中与西王母国瓦解前进行的最后一次谈判。谈判中周穆王的英俊让西王母痴迷于爱恋之中,从此,放松了对中原的警惕而逐渐失去了江山。
西域的土地上,还盛产着冬虫夏草、藏红花、灵芝草、人生果、大黄、麝香、鹿茸等延年益寿的名贵药材。“乐而忘返”,只不过是西王母瑶池周围美丽、富饶、神秘、博大的自然景观和昆仑万山之中物华天宝的丰富资源让周穆王如痴如醉,使他留恋此地,不肯离去。
蟠桃盛宴的故事流传了几千年,而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那段灿烂辉煌的历史却給生活在现实中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实惠和享受。
西王母在昆仑山要用美味佳肴宴请周穆王,于是,特派她的三足大青鸟到东海采集美食。回来的时候,大青鸟不慎将一仙物从口中掉出,落在了龙王山上。仙物落地生根,生长为绿油油的庄稼,一茬又一茬地连年丰收,当地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有了丰足的食物,繁衍生息,过着安逸的日子。西王母在巡游时,看到农田里生长着绿油油的庄稼,便命名为“青稞”。
随后,八仙在蟠桃宴归之时路过此地,被青稞田地的茂盛所吸引,他们边缓慢行走,边观看绿油油的禾苗。舌干口渴的八仙来到龙王山上汩汩冒尖的黑龙泉旁,掬起泉水解渴。八仙们在绿浪翻滚、鲜花绽放的草地间,拿出从蟠桃盛宴上带回的琼浆玉液,在举杯开怀畅饮时,一不小心,碰翻了盛装的器皿,琼浆玉液像一条清溪一直流进了黑龙泉。酒兴未了的八仙,无奈之中舀起泉水把泉水当酒饮,一入口,哇,这水可口香甜,甘冽绵长,比来自蟠桃盛宴上的琼浆玉液还好喝,于是,众八仙兴高采烈,喝了个淋漓畅快,在醉意醺醺中离开了此地。数年过去,居住在龙王山下,靠黑泉滋养的纳隆人用泉水酿造出了甘甜的青稞美酒,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情趣。
在西王母国,他们崇拜鸟,乌是他们的图腾,鸟的喙可以啄到任何坚硬的东西,神鸟可以随心所欲地把人所需要的东西,送到身边。《山海经》中就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的说法。《山海经·中荒经》还有,昆仑有铜柱,高入云天。上有一大鸟名“希有”。左翅载东王公,右翅载西王母。背部宽一万九千里的记载。西王母每年都要乘坐大青鸟去会见东王公,商议天下大事。
瑶池是古代神话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是西王母所居的地方。
回味着遥远而美丽的传说,我来到了祭台,站在祭台前,让我猜想到,这就是西王母每年举行蟠桃盛会的宝地,虽不见歌舞升起,衣袖飘荡,听不到乐声悠扬,它可曾是壮观雄伟的宫殿。看不到祭台上弥漫的香味,萦绕的桑烟。但从煨过的桑烟痕迹上看,这里是善男信女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每一处让心灵震撼的地方,它可是洗涤灵魂的净地。在这空旷的地方,可我没看到任何的纸屑碎片和杂乱的垃圾。在我纳闷的时候,当地文友的话,让我茅塞顿开。为了让这块圣地永远保持它的干净和宁静,每年都有大批的志愿者前去捡拾垃圾,信徒们也会将纸屑燃烧净以后才会离开。
他们无言的行动,使这块人烟罕至的地方始终有了它的尊严。唱响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营造风清正气,净化优美环境,昆仑河源头上的志愿者们无不成为了保护源头环境的形象大使,他们的行动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肯定,也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三
在昆仑山,我还敬仰着两种植物。一种是红柳,另一种则是“牛粪花”。认识和记住这两种植物的名称,缘于国网物资公司的老总李士良老先生。
那是六年前七月的一天,我们到五道梁部队医院去采访。这天既是司机,又是向导的老先生一边向我们讲述着往拉萨送变电过程中的感人事迹,一边向我们讲述着这两种在高海拔地区顽强生长的植物。
在寸草不生的沙漠戈壁,红柳是防风固沙的主要植物。它将发达的根系置入沙土层中,主根从沙石岩浆的缝隙中扎根于地下10多米甚至更深,汲取地下多种营养来养活自己。红柳的适应能力极强,尤其对沙漠里的干旱和高温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沙漠中红柳的枝干一旦被流沙风沙掩埋了,它的枝干就会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顽强地长出来。
老先生动情地给我们讲述着,突然,停下车,指着路边生长茂盛的植物说,下去看看,这就是红柳。
在昆仑山腹地的路边,我们看着扎根于沙土层中,或独立,或一丛丛顽强地透露着生命的勃勃生机,枝繁叶茂,在清风中摇曳的红柳,犹如风姿绰约的少女,它傲然挺立的紫红色的身躯和盛开的一朵朵粉色的小花,把这片贫瘠的土地,点缀的鲜艳夺目,五彩缤纷。走近它,淡淡香味随阵阵清风扑面而来,一只只蜂蝶时而盘旋在红柳的上面,时而落入花蕊中。手触及,细小的枝干润滑而坚硬。
随之,我把眼光瞄向了红柳的周边,定睛关注,眼前只有零星的杂草依附在红柳的身边,远处裸露沙粒的旷野里,小草稀稀疏疏地生长着,不见鲜绿、嫩绿,更不见大面积的葱绿。烈日当空,大鹰盘旋。没有绿草树木,没有鲜花的陪伴,在这凝固僵死的土地上,我似乎感觉不到炎热夏季的气息。
上苍不会将目光放眼于肥沃的土地,罔顾贫瘠的土地,它总是要爱惜所有的大自然。在干旱的戈壁滩上,红柳在灿烂的阳光下,亭亭玉立,独领风骚,长成了戈壁滩上一道迷人的风景,那是上苍造福于这片大地,把生命的种子播撒。看到红柳,我仿佛看到了生命在戈壁滩上的延续。看到了红柳在狂风暴雨,酷暑严寒,冰雪压枝中挺立成坚如磐石般的傲骨。
红柳身体虽然矮小,然而,繁华落尽,历经沧桑岁月后,凝练出:淡定和持重的高雅,给沙漠戈壁带来了红焰似火的热情。
面对红柳,我黯然神伤。我们生活在纷繁的环境中,周遭是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斤斤计较的社会乱象,远离尘世,沙漠戈壁中的红柳即刻让我宁静致远,没有了城市的喧嚣,没有了生活的重压。
大自然是上苍恩赐于人类闲情逸致,陶冶情操的“后花园”。如果大自然中没有五彩缤纷的鲜花,将会显得苍白单调、暗无光泽,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一如人类中没有衣着艳丽、楚楚动人的女人一样。任何一处鲜嫩的绿草树木都不会撞击人的心扉,让人顿生激情澎湃、情绪高涨的念头,它的绿难以胜过一朵鲜花的存在。
大自然中最不缺乏的是绿草樹木,人们看惯了这样的景,只是平淡地认为,这景不错。如果此间点缀着无数的鲜花,绿草茵茵,鲜花怒放,百花争妍,顿时会激情万丈,欢呼雀跃,奔跑于绿草红花渲染的天地间“撒野”,大声呼唤,这是一处人间乐园,真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啊!那是人性的本真,要不国际博览会中还有了花博会,为什么没有绿博会呢?
每个盛夏,我都要去好多地方看各种花卉,比如,我去湟水公园专门欣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莲花。去南山公园专门观看“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黄花冷淡无人看,独自倾心向太阳”的向日葵花。去洛阳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这是我心仪的地方,是灵魂抵达的地方。每每看过,总是心花怒放,内心激动。人归来,心不归。再去文化公园看牡丹,无论大小、品种、花色、艳丽怎么也比不上洛阳牡丹。原因是在对比中去甄别,才能区分出优劣来。
自然是一把万能的钥匙,能打开人的心门。在绿草都难以生长的昆仑山腹地,当我看到星星点点的碎小的低矮的花朵点缀在大自然中时,我的灵魂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猛烈冲击,看着它心情格外激动,不由用心去呵护。尤其看到一坨坨牛粪团滋润过的大地上密密麻麻簇拥生长的葱白、紫红的小巧玲珑、鲜嫩可爱、花叶繁茂的小花朵时,我对它们从内心爆发出了火一样的热情,它的顽强的生命力深深地征服了我,在它的面前我只不过是一个懦夫,倍感我的渺小。
这时,李士良老先生指着碎小的艳丽花朵,告诉我,这就是我给你介绍的牛粪花。
这是牛粪花?我一时惊讶的不知所以。
李士良老先生接着说,你仔细看看,是不是牛粪花?我每次路过,每次都要去欣赏它美丽的容颜,对它叙述我无言的感叹。
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区,在这样人烟罕至的地方,我目睹着碎小的“牛粪花”,情不自禁,突然想起了一句延续了几千年的美女嫁错人,带有贬义的话:“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
我心存猜疑,再三打量起这些点缀在寂寥贫瘠的山坡上尽情绽放的小花,左看右看,鸟瞰、平视,怎么看,它就是从一坨坨牛粪团里长出来的花。它的艳丽,它的生机勃勃,它的花团锦簇,它的出类拔萃,给这片大地带来了无限的光环和荣耀,它是这片广袤大地上的精灵,它的出奇的美丽已经掩埋了人们对它的藐视,人类为何一味地还要把黑白混淆的词语强加在牛粪花的身上呢?
在牛粪花的周围,任何花朵都没有生长得比它更美丽,更旺盛,没有一朵小花比它长得更繁茂,长得更吸引眼球。我想,如果说这些花朵真的是牛粪花的话,那么牛粪给予了牛粪花充足的肥力、养料、热能,使得牛粪花开得这般旺盛艳丽。它不畏严寒酷暑,不管地瘦土肥,只要有牛粪的存在,它就会出人意料地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人类的祖先创造了文字,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总结了宝贵的经验,留下了许多名言警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的解释,一些传统的说法是否也该随着观念的更新和改变,进行纠正了呢?比如“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
【作者简介】陈有仓,作品散见于《散文百家》《新阅读》《青海湖》澳门《华文百花》《群文天地》《雪莲》《文艺报》《青海日报》《语文报》等报刊杂志上。多篇作品被收录到全国公开出版的各种文集和试卷中,并多次在省内外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