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配型对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效果的影响研究

2018-05-07 03:23唐龙泉傅梅吴国英
当代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配型血液病交叉

唐龙泉,傅梅,吴国英

(1.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江西 抚州 344000;2.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 抚州 344000)

血液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血液性疾病,主要是指患者血液系统发生异常的一种情况,常见的情况是会因为患者出现贫血、出血症状等从而引起血小板减少,需要及时补充血小板,则临床最主要的手段就是输血。近年来,有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其临床效果不明显,分析其主要原因为患者体内存在输注血小板的抗体,从而导致血小板遭到破坏,输注效果甚微[1],因此加强对患者血小板抗体的筛查,对于筛查为阳性的患者给予较差配血,能够显著提高输血的安全性,使得输血效果被显著提高。本文选择本院90例血液病患者,对其进行血小板筛查和交叉配型,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2月的90例血液病患者,以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16~82岁,平均年龄(40.5±8.5)岁,病程2~10个月,平均(4.5±1.5)个月,其中27例急性白血病,10例慢性白血病,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18~82岁,平均(40.5±9.5)岁,病程3~10个月,平均(4.7±1.8)个月,其中24例急性白血病,11例慢性白血病,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输血治疗,均符合血液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均能积极配合此次治疗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排除标准:排除具有不能配合此次研究的患者,不符合血液性疾病的患者、妊娠、哺乳期女性除外。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血小板计数采用希森美康(SYSMEX)XN-100X血球计数仪检测,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配型试剂盒由长春博德生物有限公司提供,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检测,实验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2.2 输注效果评价 对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前、输注后1 h和24 h后的血小板计数进行分析,[(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9/L)×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数(1011)。血小板输注后1 h CCIh>7.5、或血小板输注后24 h CCI>4.5为有效,反之则无效。

1.3 血小板输注指征 当患者外周血血小板低于20×109/L,同时伴有出血症状的则可以考虑输血;仍有部分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高于50×109/L,但是当检查发现有脏器出血,且较为严重时也应开率输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予以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阳性检出例数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

2.2 不同输注次数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 当输注次数越多,则血小板的阳性率也会逐渐增高,研究后发现,输注1~3次时有1例患者出现阳性抗体,阳性率为2.6%,当输注4~9次及≥10次时,其阳性率分别为17.6%和21.4%,相比于1~3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输注次数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

2.3 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分析经比较,血小板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对血小板输注无显著影响,见表3。

表3 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分析[n(%)]

2.4 两组血小板输注效果比较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1 h和24 h后的CCI进行分析,观察组1 h和24 h后的CCI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小板输注效果比较(±s)

表4 两组血小板输注效果比较(±s)

24 h CCI 7.6±1.5 6.2±1.7 4.142<0.05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5 45 1 h CCI 9.8±1.6 8.2±1.8 4.456<0.05

3 讨论

血液病是源于造血系统的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临床上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等[5]。而引起血液病的因素较多,如化学因素、物理因素、遗传、污染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的迅速崛起,食品及环境污染的加重,患者的血液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且种类越来越多,其中最常见的为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6]。对于血液病临床治疗常常以血小板输注进行治疗,从而有效减少出血,及时补充血小板,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和病情的恶化,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在临床治疗中发现,部分患者在血小板输注后临床效果不明显,从而使得相应的疾病治疗较为困难,而且对于血液资源造成了浪费,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分析血小板输注后无效的情况,结果发现血小板抗体会破坏血小板,从而降低其输注后的功能[7]。血小板表面有多种抗原,其中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在血小板不断输注的过程中,白细胞抗原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会引起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即使未输血的患者在输血的过程中也会使得人类白细胞抗原产生,从而导致血小板输注的过程中发生血小板破坏,影响血小板输注后的治疗效果,同时可能引发输血相关性疾病,引起致命性损伤和相关并发症,因此在临床输血中对血小板进行抗体筛查较为重要[8-9]。

本文选择90例血液病的患者,均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分析,发现血小板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患者有14例(15.6%),且输血次数越多,则其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越高,其阳性率可达31%~63%[10]。而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病患者因自身疾病的原因,血小板出现原发性的或者继发性的减少,患者则需要多次进行输血,从而使得血小板的抗体增多,降低血小板输入后的疗效。而血小板的抗体则会对输注后血小板的疗效有明显的降低作用[11]。而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阳性抗体的患者,血小板检查为阴性的患者其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主要是因为机体内的血小板抗体会与血小板相结合,从而导致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使得血小板输注后效果降低[12]。另外,通过对两组患者血液中血小板计数的情况进行分析,计算CCI值,结果发现,在观察组输注与患者相配的血小板后,患者1 h和24 h的CCI明显较对照组高,这表示虽然患者体内产生血小板抗体,但是通过实行血小板抗体筛查,了解血小板抗原分布情况以及抗体产生的类别,然后进行交叉配血,选择与其血液相容的血小板输入,从而有效避免了抗原抗体反应,使得新输入的外源性血小板在体内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输注血小板的数量明显提高[13]。

综上所述,对于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配型实验,既可有效改善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无效,还可避免或减少因血小板输注无效导致的血源和患者经济上的浪费,提高了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保证了临床的治疗效果。

[1] 郑元,蒋敏,李勇,等.血小板交叉配型在免疫性输注无效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OL].中国输血杂志,2016,29(7):711-712.

[2] Mineeva NV,Gavrovskaya SV,Krobinets II,et al.Frequency of red cell,leukocytic and platelet allo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diseases[J].Onkogematologiâ,2014,8(4):13-17.

[3] 王艳春,韦庆文,肖庆.血小板抗体筛选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7):25-26.

[4] Veljović M,Mihajlović I,Subota V,et al.Effect of pretreatment with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on hematological parameters and platelets aggregation in patients during elect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J]. Vojnosanitetski pregled. Military-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review,2013,70(4):396.

[5] 陈晓军,孙景春,段生宝,等.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143-144.

[6] Lee S,Oh SY,Kim SH,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ofneutrophillymphocyteratioand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FOLFOX chemotherapy[J].Bmc Cancer,2013,13(1):350.

[7] 夏世勤,苏莉,刘秋洪,等.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其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82-84.

[8] Hung HC,Shen GY,Chen SC,et al.Pulmonary Mucormycosis in a Patient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Challenge[J].Case Reports in Infectious Diseases,2015,2015(4):478789.

[9] 王波,陈玉瑙,凌励.血小板抗体筛选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6):208,216.

[10]Rino Y,Yukawa N,Sato T,et al.Phase II study on the combination of irinotecan plus cisplatin as a second-l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r recurrent gastric cancer[J].Molecular&Clinical Oncology,2013,1(4):749-752.

[11]夏兰,蔡兴权,吴丽妮,等.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与输注疗效探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13):3775-3777.

[12]Yang YN,Wang XR,Qin YW,et al.Is there a role for B lymphocyte chimerism in the monitoring of B-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patients receiving 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J].Chronic Diseases&Translational Medicine,2015,1(1):48-54.

[13]陈雪,王莉,傅雪梅,等.不同剂量BPC输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s1):134-135.

猜你喜欢
配型血液病交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组配型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调整方法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配型结果分析
连一连
基于分子管理的脱有机硫复配型溶剂的开发与应用
基于Fast-ICA的Wigner-Ville分布交叉项消除方法
双线性时频分布交叉项提取及损伤识别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