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青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 深圳 518109)
急诊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梗最为常用,也是最为有效的手段,通过溶栓或支架置入等方法可有效、快速恢复患者心肌的血液供应,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提高急性心梗患者的生存率[1~2]。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期间的护理同样尤为重要,其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以及救治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生活质量等[3]。本组研究通过对80例急性心梗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诊PCI治疗急性心梗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筛选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入院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急诊心电、病史询问等确诊为急性心梗,满足急诊PCI治疗指征,患者或其家属对本组研究的目的、方法、内容、风险均完全知情同意,已通过我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已排除精神疾病、严重内科基础疾病、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48~69岁,平均年龄(58.4±2.9)岁;其中广泛前壁心梗16例,前间壁15例,下后壁9例,合并右心室梗死2例,伴心源性休克1例。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7.5±3.4)岁;其中广泛前壁心梗15例,前间壁15例,下后壁10例,合并右心室梗死2例,伴心源性休克1例。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试验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PCI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及PCI术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全程跟踪式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护理:术前需进行严格的抗生素皮试以及碘过敏试验,同时应进行排尿训练,辅助患者服用0.3g阿司匹林与0.3g氯吡格雷,要求患者服药后禁食,家属负责监督,连接通道进行吸氧以及心电监护,常规进行手术部位消毒,通过硝酸甘油10mg微泵维持速度为10ml/L,采集血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并进行心电图监护;(2)术中护理:患者入室后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同时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治疗,术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相关参数,准备好抢救器材和药物,及时给予抢救与干预;(3)术后护理:患者术后进入ICU观察并对患者生命体征各项参数进行严密监控,观察患者面色是否存在苍白等迹象,防止冠脉急性闭塞的发生,同时应做好预防性抗栓塞治疗,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发生皮下出血、黏膜出血等症状,尽可能患者回归普通病房后尽可能提供患者舒适的住院环境,密切观察患者变化,拔管需事先告知患者并经患者同意;(4)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患者清醒后应注重对患者进行疾病以及治疗方面的基础健康宣教,通过言传身教、观看视频以及病友现身说法等方式提升患者对疾病以及PCI的认知程度,同时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并及时予以疏导、缓解等,存在焦虑、抑郁的患者应进行心理专业的辅导与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结局并比较,同时基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后1周、2周时的生活质量,主要观察维度包括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与身体功能,分值均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相应维度表现越理想。
观察组患者入院后死亡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心律失常发作、心绞痛发作、二次血运重建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预后结局比较结果
组别n死亡心律失常发作心绞痛发作二次血运重建合计观察组40112112.50%对照组40435235.00%
观察组患者护理1周、2周后生活质量(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身体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心梗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较结果
组别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身体功能观察组1周5.6±1.25.2±1.75.5±0.76.1±1.22周7.3±0.97.5±1.16.9±1.57.4±0.8对照组1周5.7±1.15.3±1.55.5±0.85.9±0.92周6.1±0.96.0±0.95.7±1.26.3±0.5
急性心梗的最佳治疗方案为及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患者诊治的核心为入院至接受PCI治疗的时间小于90min[4],此时间窗内PCI手术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而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急救效能。而在本组研究中发现采用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预后结局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实施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结局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通过实验回顾分析可知,急性心梗的急诊PCI术治疗重在及时与对症,选择恰当的手术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而结合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可显著提升救治的工作效率以及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手术中及术后诸多风险事件的发生率[5],在综合护理干预中通过应用全面、综合的术前与术中护理,为手术提供充足、完善的准备工作,节约时间而提升工作效率,而术后的密切观察以及健康教育、心率护理则重视对心梗患者的复健工作[6~7],通过舒适的住院环境、全面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等提高心梗患者术后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主观能动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使患者能够尽早回归社会生活,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与生活习惯[8]。
综上所述,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同期结合针对性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结局,并对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 黄欢,纪阳,于涛,等.替罗非班对急性心梗冠脉介入术后C反应蛋白的影响观察.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27(6):741.
2 黄昆源.观察急诊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6):841~842.
3 高咏萱.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865~1866.
4 王继军,杨秀芳.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患者的护理.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0):303~304.
5 王秋菊,钟颖珠.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分析.当代医学,2012,18(12):138~139.
6 何翠竹, 梁欣, 曲银玲. 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的效果观察. 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159~162.
7 刘雪贞.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观察.当代医学,2014,20(25):111~112.
8 张颖,王桂玲.强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救治中的临床应用.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