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苏醒质量对比分析

2018-05-07 02:42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氟烷苏醒丙泊酚

常 显 涛

(柘城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商丘 476200)

麻醉是手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苏醒质量是衡量麻醉质量的重要内容[1]。有报道显示苏醒质量不佳是患者术后无法脱机、反复加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苏醒质量不佳甚至可能直接导致手术失败[2]。七氟烷是一种新型的吸入性麻醉药物,麻醉诱导时间短、苏醒速度快、毒副作用小,丙泊酚是一种静脉全麻药物,诱导迅速平稳、苏醒时间短。本次采用对照研究,对比分析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苏醒质量。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2月~2016年12月,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七氟烷组、丙泊酚组各60例。七氟烷组,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8~63岁,平均(45.6±5.6)岁;BMI水平19.1~27.5kg/m2、平均(22.4±1.2)kg/m2。丙泊酚组: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8~61岁,平均(45.3±5.7)岁;BMI水平19.2~26.8kg/m2、平均(22.2±1.4)kg/m2。两组对象年龄、性别、BMI水平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丙泊酚组

常规术前禁水食,桡动脉穿刺,建立静脉通路。常规血氧饱和度、BI检查。开放静脉通道,顺次静注丙泊酚1.5~2.0mg/kg,瑞芬太尼4μg/kg,阿曲库铵0.8mg/kg,给氧去氮3min,肌注0.1mg/kg地西泮+0.01mg/kg阿托品,麻醉诱导成功。遵照Marsh标准计算异丙酚药代力参数,TCI血浆靶浓度初始值0.5μg/ml,诱导浓度3.0~4.0μg/ml,面罩给氧,3min后患者意识消失换气管插管。互相比1∶2,潮气量10ml/kg,呼吸频率11~14次/min,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5~45mmHg。持续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维持在0.1~0.15μg/kg·h,将BIS维持在40~60,术毕10min停止输注丙泊酚,缝皮结束后停用瑞芬太尼,0.05mg芬太尼阵痛。术毕,常规给予托烷司琼,预防恶心、呕吐。

1.2.2七氟烷组

麻醉诱导与丙泊酚组相同,连接麻醉机,术中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0~12次/min,氧流量2L/min,呼吸比1∶2。气管插管采用七氟烷,吸入浓度1.5%~2.5%,呼末浓度1.6MAC,静脉泵入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维持在0.1~0.15μg/kg·h,将BIS维持在40~60h,缝皮结束后停用瑞芬太尼,0.05mg芬太尼阵痛。术毕,常规给予托烷司琼,预防恶心、呕吐。

1.3 观察指标

采用麻醉后躁动评分量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改良疼痛评分量表(m-CHEOPS)观察两组患者的躁动、疼痛情况,每隔5min评价1次,计算峰值、谷值与均值,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苏醒相关不良事件包括苏醒延迟、呼吸循环紊乱、呛咳、脱机困难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量表评分、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停留时间

丙泊酚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低于七氟烷组,丙泊酚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高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七氟烷组PAED峰值、均值,m-CHEOPS峰值、谷值、均值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苏醒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丙泊酚组与七氟烷组苏醒室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苏醒质量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七氟烷和丙泊酚分别为吸入、静脉麻醉药物,瑞芬太尼是常用的辅助镇痛药物,对麻醉苏醒干扰少,大量研究证实,其相较于芬太尼、舒芬太尼,在苏醒质量、麻醉深度控制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3]。本次研究显示,丙泊酚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低于七氟烷组(P<0.05),这可能与吸入麻醉药物对呼吸的抑制有关,丙泊酚无肌松作用,而七氟烷有肌松作用,可抑制呼吸肌,不利于自主呼吸的恢复。与此同时丙泊酚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高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七氟烷苏醒恢复更快、更彻底[4]。目前对于丙泊酚、七氟烷对苏醒进程的影响调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纳入标准差异、拔管标准差异有关[5]。七氟烷一经停用,血气中的药物浓度变化显著下降,镇静作用迅速消退,故患者苏醒更彻底,拔管时间因此更早。

组别(n=60)拔管时间(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min)苏醒时间(min)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min)丙泊酚组11.4±3.53.4±0.78.4±2.039.0±5.3七氟烷组8.5±5.2∗5.5±1.0∗6.8±1.1∗35.6±5.4∗

注:*与丙泊酚相比,P<0.05。

组别(n=60)PAEDm⁃CHEOPS峰值谷值均值峰值谷值均值丙泊酚组11.6±2.15.6±1.18.7±1.36.0±0.74.1±1.44.5±1.2七氟烷组9.4±1.5∗5.4±1.57.5±1.3∗4.5±0.6∗2.0±1.8∗3.7±1.1∗

注:*与丙泊酚相比,P<0.05。

表3 丙泊酚组与七氟烷组苏醒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n=60)低氧血症呛咳苏醒延迟躁动脱机困难合计丙泊酚组2(3.3)1(1.7)3(5.0)2(3.3)2(3.3)10(16.7)七氟烷组2(3.3)2(3.3)0(0.0)0(0.0)0(0.0)4(6.7)

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来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研究客观提高了手术质量控制水平有关,当前麻醉条件只要规范操作,苏醒质量多可达到理想水平,低氧血症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但从PAED、m-CHEOPS指标来看,采用七氟烷组有较明显的优势,指标评分更低,躁动、疼痛不适明显减轻。当然,苏醒质量仅仅是麻醉质量评价的一项指标,麻醉方式的选择需考虑因素较多,如有报道显示丙泊酚相较于吸入性麻醉药物脑保护作用更好。

综上所述,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苏醒质量,相较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更好。

1 邓曼丽,王敏,迟梦琳.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护理研究:上旬版,2013,27(2):370~371.

2 梅燕,丁玉辉,罗宇.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伤残医学,2013,21(5):49~51.

3 王依慰,陈春龙,支亦博,等.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全身麻醉后对患者苏醒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29(2):170~177.

4 李海英,刘海.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临床应用的系统评价.当代医学,2011,17(4):146.

5 张亚东,张侃.七氟烷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9):2054~2056.

猜你喜欢
氟烷苏醒丙泊酚
植物人也能苏醒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绿野仙踪
氟烷红外光谱的研究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探讨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