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 上 干
(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医院;南阳市中心医院 南阳 473003)
肛瘘是由内口、外口、瘘管三部分组成,指的是肛管直肠与肛周皮肤之间连接异常,通常伴随着肛周脓肿等症状,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科疾病。肛瘘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由于涉及范围不同,选取的治疗方案也不同,如何准确判断肛瘘的内瘘口、外瘘口、瘘管走向等[1],是临床治疗的关键依据。MRI是目前诊断肛瘘的一种常见手段,其具有准确率高、灵敏度高的优点,为进一步分析其效果,本文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肛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过程如下。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肛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确诊。男性57例,女性25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6.2±4.1)岁,病程时间1个月~8年,平均病程时间(2.6±1.1)年。
选用Signa EXCITE 0.35T核磁共振扫描仪为主要的检查器具,具体操作方法:患者检查之前无需进行肠道准备及放置标志物等,检查时保持仰卧位,实施矢状位、官桩位、横轴位的MRI自旋回波T1加权成像、快速回波T2加权成像、T2脂肪抑制质子强度加权成像、T1脂肪抑制质子强度加权成像扫描;扫描层厚为6mm[2],为保证定位准确并得出精准的肛管解剖结构图像,需保证轴位层面与肛管长轴垂直,矢状位、冠状位层面与肛管平行;MRI检查需要有专业的影像科磁共振医师进行操作,检查完毕后,将结果与外科手术结果相对比,得出MRI在诊断肛瘘瘘管、肛瘘内口、肛周脓肿等方面的灵敏度。
手术诊断结果:82例患者中低位复杂性肛瘘9例,低位单纯性肛瘘12例,高位单纯性肛瘘41例,高位复杂性肛瘘20例。MRI诊断结果:82例患者中低位复杂性肛瘘1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11例,高位单纯性肛瘘41例,高位复杂性肛瘘19例。结果显示,MRI中漏诊1例,误诊2例,诊断准确率为96.34%(79/82),与手术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82例患者手术诊断结果和MRI诊断结果对比
中低位复杂性肛瘘低位单纯性肛瘘高位单纯性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瘘准确率手术诊断9124120100%手术诊断1011411996.34%P>0.05
手术结果显示,脓肿42个,瘘管120个,内口91个。MRI诊断结果显示,60个肛瘘位于肛管后方及左后方;42个合并肛周脓肿,脓肿表现为花环样、斑片状及马蹄形;内口85个;瘘管118个。结果显示,MRI准断肛瘘脓肿、内口、瘘管的符合率分别为100%、93.41%、98.33%。其中,内口漏诊6个,瘘管漏诊2个。
肛瘘和肛周脓肿属于同一疾病的两个不同阶段,肛瘘主要分为内口、瘘管和外口3个部分。内口通常位于齿状线肛窦处,肛瘘具有复发率高、并发症高的特点,有效的诊断非常关键,在术前定位内口,确定瘘管走行、有无脓肿和支管,能够为手术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这对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有着直接的作用。肛瘘通常发生于中青年男性,女性患者所占的比例较少,这表明肛瘘与个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精神状态等有关[3]。肛瘘手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即处理内口、处理肛门括约肌、清除瘘道和死腔、处理切口创面并引流。由于手术类型特殊,术后极有可能出现复发和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因此找到正确的肛瘘内口和支管是非常重要的。
MRI是目前诊断肛瘘的一个常用方法,其优点在于可有效分辨软组织,检查过程中盆腔各脏器的运动较少,得出的图像较为清晰,可有效显示出肛瘘瘘管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方便医生对细节进行观察。传统的检查方法如瘘管造影、腔内超声等,其中,瘘管造影准确率较低,患者需要接受反复的检查,配合度不高。腔内超声可有限的显示出瘘管走向及支管分布,显示内口位置,但是由于部分患者的肛门外括约肌较难探测,因此超声诊断中无法分辨出炎性病变及纤维组织的区别,且穿透深度不足,无法显示出瘘管分支的细节[4],因此准确率也不理想。MRI和以上两种诊断方法相比,其准确度和敏感度均较高,能够从冠状位、矢状位及轴位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扫描,得出全景,显示出患者肛管直肠周围肌肉群以及周围脓肿等,明确瘘管类型,显示出瘘管与括约肌的位置关系。同时,该方法无需在患者瘘管内注射对比剂,安全性较高,可减少患者的痛苦,现在已经成为了肛瘘患者进行诊断的一个首选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MRI仍然会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因此应当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扫描和判断,以保证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5]。
本次研究中,MRI中漏诊1例,误诊2例,诊断准确率为96.34%(79/82),与手术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漏诊1例为高位复杂性肛瘘,其原因在于瘘管内未发现脓液,误诊2例为将低位单纯性肛瘘误诊为中低位复杂性肛瘘。另外,MRI准断肛瘘脓肿、内口、瘘管的符合率分别为100%、93.41%、98.33%,其中,内口漏诊6个,瘘管漏诊2个。瘘管漏诊的原因在于患者肛周脓肿浸润范围较大,覆盖了瘘管和分支瘘管,导致漏诊。内口漏诊的原因在于内口隐藏在了周围组织内,无法进行观察和判断。从所得图像来看,脓肿主要表现为花环样、斑片状及马蹄形,马蹄形肛瘘一般包含了2条瘘管,一侧极易出现漏诊的情况,应提高注意。瘘管内含有脓液,可以发现较为清晰的管状高信号,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会有积气影情况,瘘管的分支主要以主瘘管为主要方向,向两侧进行枝条状分布。由于主瘘管扭曲,因此很难在同一个平面上全面显示出来,需要进行多方位的扫描,得出立体的瘘管图像。
综上所述,MRI可有效显示出肛瘘分型,明确是否存在肛周脓肿液化情况,定位内口位置,并得出瘘管数量、走向、分支及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等,所得信息较为全面,准确率较高,误诊率及漏诊率较高,是当前肛瘘患者术前检查的首选方法。但是,MRI也会出现少数的漏诊和误诊情况,还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如DWI检查、超声诊断等,进行综合性的检查,以得出更加准确的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赵秋枫,王嵩,张建军,等.磁共振成像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上海医学影像,2011,2(8):120~122.
2 丛喜达,关天明.核磁共振成像在肛瘘诊断中应用价值.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31):2045~2046.
3 王丹,汤献忠.MRI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附381例报告).结直肠肛门外科,2014,1(25):61~62.
4 肖慧荣,谢昌营,邵继满,等.磁共振成像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4(6):84~86.
5 许亚晔,陈学发,李秀娟,等.肛瘘的MRI诊断70例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2011,33:2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