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 唐姗姗 姚悦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招聘会上外贸企业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从知识和能力两个维度分析了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同时反映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与企业需求是不匹配的。要突出应用型本科的价值,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和地方经济动态对接,构建基于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群师资队伍,构建新型定岗实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 外贸人才 企业需求
2017年12月22日,2018届泰州高校毕业生人才招聘会在泰州学院体育馆拉开序幕,本次参加招聘会的企业共310家,來自江苏各地,涉及行业有医药、机械、化工、食品、房产、通讯、家装、教育培训等多个行业,笔者作为英语专业教师,走访招聘会,发现明确提出对英语专业有需求的企业共26家,其中19家均提出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涉及岗位主要有外贸销售、外贸跟单、外贸运营、市场储备和国际贸易专员。
一、企业对外贸人才需求分析
人才培养是应用型高校的第一使命。泰州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2014年制定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英语各项技能,掌握商务理论知识和操作程序,适应涉外商务工作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将在涉外企业、金融机构、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进出口贸易、商务谈判、翻译、涉外文秘和管理等工作。外贸是“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业务包括出口和进口两个部分,由于涉及与另一个国家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这就要求从事外贸行业的人员具备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外贸人才在从事外贸业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英语应用能力包括商务英语听力、阅读、写作、翻译,商务英语谈判、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等专业技能。从目标定位看泰州学院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在理论上是符合企业需求的,但时隔三年,现阶段企业对外贸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是否有进一步的发展,该专业培养出的学生素质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如何,笔者参考何雪莲[1]、李婉婉[2]的调查研究,设计了一套问卷,并在招聘会上对这19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15题,1题-6题为知识需求,7题-14题为能力需求,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调查结果见表1和表2:
从表1可以看出,企业对外贸人才专业知识的输出能力的要求超过其他方面,翻、写作和口语水平是企业最看重的,其次为英语等级水平,而一些理论知识如英语国家概况、贸易基础则可以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增强。
从表2得知,企业最看重的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其次为团队合作能力,快速学习能力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认知行业动向、配置客户资源在工作中可以得到锻炼,外贸实务操作和外贸事务处理是最基本的能力,在校学习专业课程时就应该具备。
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调查分析
现阶段,泰州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使用的是2015年培养计划,教学课程安排有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素质课程和实践课程。本文主要讨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的设置状况。泰州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又分为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笔译、国际商法、国际贸易、经济学导论和专业拓展课程,包括商务报刊选读、英美文学选读、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商务导论、国际商务管理、国际营销、商务礼仪、金融英语、法律英语。实践课程包括商务英语口译、国际贸易操作、电子商务、剑桥商务英语和商务英语视听说。
学生从大二开始学习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大二、大三年级专业核心课程已基本学习完毕,大四上学期为拓展选修课,下学期无课。从招聘会的调查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基本覆盖外贸人才所需知识,那么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状况如何,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如何,笔者在招聘会上对外贸企业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制作量表,仍然采取5级制的评价原则,发放给泰州学院2015级商务英语三个班共131个学生,用以调查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素质和企业需求状况的匹配程度。调查结果见表3和表4。
从表3看出,学生外贸知识的掌握程度基本集中在“一般”上,“英语国家概况”掌握程度是最好的,其次为“商务英语翻译和写作”,“商务英语谈判”与“商务英语听力和阅读”基本持平,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等级水平一般,还会继续考级。
表4反映出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评价主要集中在“较好”和“一般”上,“创业创新”能力是最欠缺的,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自己具备快速学习的能力,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外贸事务处理和操作这些能力在实践中都是可以得到逐步增强的。
三、学生素质和企业需求对比分析
从上述调查可以得知,商务英语翻译和写作及商务英语谈判是企业最重视的专业知识,因为可能在实际工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学生对这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一般,这就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这三方面的学习,并学会运用。英语等级水平是学生比较看重的知识维度,也是驱使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企业对于等级水平并不如想象中看重,这是衡量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对于就业选择而言,并不是首要条件。
能力要求方面,企业最看重的是人才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逐渐转向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我国的低成本优势丧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提高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但是从对学生的调查看,学生最欠缺的就是创业创新能力,这有悖于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但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快速学习能力,高校教师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一些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以满足企业需求。
四、启示
1.实现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动态对接
从调查可以看出,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需求是不匹配的,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科研第一”的观念,但科研最终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更要注重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动态对接。首先,教师可以到地方企业参与人才培训,了解行业及人才需求动向,也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在课程内容上可以增加地方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学习、创业开发模块,增加实践教学比例。教师和学生可以针对地方所需共同开展科研活动,实现科研成果的价值转化,体现人才的经济效益。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场所,提供经费支持,在企业和学校间搭桥,共同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开发基于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够胜任的外贸岗位主要有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及跨境电子商务专员。商务英语专业课程[3]大多与这些岗位真实的业务流程相距甚远,虽有实践课,但形式大于内容,导致学生学不能致用,影响就业。在两段式教学过程中,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相互交叉进行的。在教学时,首先对岗位需求进行知识和能力分析,以“外贸业务员”为例,外贸业务员是负责进口、出口合同签订和履行的工作人员。岗位技能要求为获取外贸业务商务信息;能与客户进行交易磋商、谈判和有效沟通;能阅读、撰写外贸英文函电;能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建立业务关系、获取订单;能草拟、签订和执行外贸合同[4]。根据其需求,可以开设外贸基础、外贸业务知操作、国际营销、外贸法规政策、英语国家概况、外贸业务礼仪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作业布置采用书面+技能操作的形式,书面作业主要为理论知识,实战训练可以引入“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平台,让学生组成团队,运用所学知识在平台上开设店铺,从创设到营销,真实地体验学以致用,以团队为单位采取过程性评价,调动学生参与外贸实战的积极性。
3.完善创业创新课程设置
虽然我国已成功嵌入全球价值链,但还是处在低端,随着我国人工成本快速增长,一些东南亚国家依据低成本优势,使得价值链低端竞争加剧,因此要提高竞争力,只有进行产品创新,而人才是创新的核心。目前泰州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只开设了创业指导课,该课程每周一次,共8次,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学生没有创业意识,创业创新能力薄弱。诚然,环境和政策的原因一定程度地制约了学生的创业创新,在这里可以借鉴美国百森商学院的经验,该校学生的创业必修课程由三个课程群组成:发现、探索和专精。大一、大二为发现阶段,主要学习创业基础管理、财务会计和商法;大二、大三为探索阶段,主要学习运营和管理、宏观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大三、大四为专精阶段,主要学习战略管理和高级人文类课程。此外还有一些选修课程如融资、风投、众筹等。百森学院还有丰富的课外创业活动:创业俱乐部、创业计划大赛和创业项目孵化[5]。从大一到大四,从课堂到课外形成完整的课程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创业创新意识,并具备创业创新能力。
4.构建“双导师制”顶岗实习模式
顶岗实习,是学生在基本完成专业基礎课学习之后,到专业对口的岗位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完成生产任务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学校可帮助学生联系企业,让学生直接参与岗位工作,体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往,学生实习阶段专业教师基本不用过问,只是由一个带队教师负责监管和联系工作,专业教师和企业脱节。双导师指的是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士共同指导,分阶段考核实习成绩。实习准备阶段考核的主要内容有企业性质、岗位知识和必备技能;实习过程阶段主要考核实习态度、职业技能、团队合作、快速学习和创新能力;实习总结阶段主要考核实习成果,最后成绩由高校专业教师+企业岗位部门+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打分,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高校教师和企业共同参与指导,在学生实习的同时专业教师也得到了锻炼,同时企业人士也了解到高校现阶段人才培养状况,这是一个“共赢”的过程。
5.建设外贸课程群师资队伍
所谓课程群,指的是由存在横向内在联系又具有纵向连贯关系的若干门独立课程整合而成的系列课程。目前泰州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繁多复杂,一些课程内容重复,在课程安排上贪多不精,缺乏体系。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要确立与岗位能力培养匹配的课程群。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对课程进行梳理,明确各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就重复交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相关课程的实践方案设计及承接、教学设备的应用开展建设,以此实现课程资源整合优化,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确立好课程群之后,可以由教研室主任或专业带头人作为总负责人,对课程群进行设计、组织和协调。每门课程配备两三位专业教师,教师可以轮流讲授不同的课程,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对课程群的整体认识,实现课程之间的衔接[6]。应聘请企业人士或具有外贸从业背景的教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
参考文献:
[1]何雪莲.高层次外贸英语人才能力与素质需求的调查和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7):138-142.
[2]李婉婉.“一带一路”战略下重庆商务英语专业外贸人才从业能力调查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6(6):112-115.
[3]王星远.高职创新型外贸电商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34-36.
[4]候伟强.广州外贸创新发展与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改革[J].现代商贸工业,2017(27):50-52.
[5]李慧清.创业环境约束视角下创业创新课程体系构建[J].高教探索,2015(11):83-87.
[6]申茜.基于行业能力为导向的独立学院外贸实务类课程群的建设研究[J].对外经贸,2107(3):151-153.
基金项目:泰州学院教学改革研究
课题编号:2016JG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