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红燕 秦晓君
摘 要:满足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需求,必须科学设计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合理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深入探索联教联训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为我军高素质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科学设计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发展规划
近些年来,军委总部高度重视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统筹领导,注重加强总体规划设计,有力地指导和推进了全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工作。但是,总的来看,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需求牵引不足。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是以联合作战需求为牵引的,这就需要由作战部门对人才培养的目标、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提出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但是,目前我军人才培养是以政治工作部及各军兵种教育训练机构为主进行谋划和落实的,作战部门很难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规划之中,容易造成作战需求与规划相脱节的问题。二是指挥军官成长路径规划与人才培训结合不够紧密。目前,我军缺乏对各类指挥军官发展的成长路径规划和统一的能力标准要求,对各级指挥员在什么级别、什么门槛应具备什么素质、经过哪一级岗位任职锻炼,以及接受什么类别的教育培训等,缺乏清晰的、匹配的路线规划,各军兵种对人员任用和晋升的基础性标准也不统一,难以对各级各类指挥军官的能力素质做出统一规定,使人才培训工作与指挥军官成长规划相脱节。三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训体系设计不够完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成长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根据军官生长的阶段性发展规律科学设计培训体系。而目前我军缺乏专门针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覆盖不同层次、涉及不同培训模式的紧密衔接和相互配套的教育培训体系,使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性、全面性、连续性。
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根本引领。一是要突出作战部门在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联合作战参谋部是联合作战需求提出和能力确定部门,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需求有着清晰的定位。因此,必须突出联合作战参谋部在需求确定中的作用,并将需求明确为所需人才的能力标准与具体指标,通过加强与训练部门、干部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需求真正落实到全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发展规划中,从源头和顶层的地位,确保需求对人才培养的牵引作用。二是要合理规划联合作战指挥军官人才成长路径。可借鉴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系将培训层次划分为任职前、初级、中级、高级和将官级教育五个层次的做法,从学员考入军校起,在本科学历教育阶段,全员培训联合作战基本理论,进行必要的联合作战军事训练等;从学员工作任职到特定岗位后,针对不同岗位开展各级各类任职培训与晋升培训,根据军官成长不同阶段的能力标准和要求,进行必要培训或强化培训,确保各层次各阶段培训紧密衔接,为军官成长路径提供规划指南与政策规定。三是加强培训体系设计,建立起涵盖初中高三个层级,涉及基本培训、辅助培训、岗位轮训多种培训模式,覆蓋院校培训、岗位实践培训、远程职业教育等多种培训方式的全方位、立体式、相互衔接的教育培训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全面性与全过程性。
二、合理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知识体系
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一是要重视加强联合作战指挥理论研究。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要强化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观念,发展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理论和作战思想。理论的发展重在以研究为本,在联合作战背景下,应突出加强作战系统与力量构成、作战力量布势与战场运用、作战指挥与协同方法等研究,将理论研究从是什么、为什么转变到如何牵引、如何使用上来,切实实现理论研究为实践所用。二是要重视加强联合作战战例(案例)、想定作业和综合演练等知识的构建,以全球最近发生的局部战争为背景开展战例研究、以岗位任职重难点问题和常见问题为主体开展案例研究、以联合作战军事斗争准备为设想开展想定作业和综合演练等,建设联合作战战例(案例)库、想定作业库,并将综合演练作为一门主修课纳入培训体系中,与理论知识一起构建起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三是要重视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考核制度设计。实行学习过程考核与课程结业考试相结合,将学员平时联合作战指挥知识学习成绩纳入结业考核中综合评估,重点突出联合作战综合演练考核指标的权重,将评价结果记入学籍档案,并将培训考核成绩作为任用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或保留资格的必要条件。
三、深入探索联教联训人才培养模式
2011年全军第十六次院校会议强调指出,军队院校要进一步健全以任职教育为主体、军队院校与训练机构相结合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了联教联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构建。特别是总部做出全军院校开展实战化教学改革以及中央军委提出加强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决策以来,与部队开展联合教育与训练成为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采取的一系列推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总的来看,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联教联训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联教联训效果不够显著。
探索形成适应实战化教学需要的联教联训培养模式,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一是要建立“上下联动”“横向联通”的联教联训保障机制。总部机关应站在全军的高度,加强对联教联训工作的顶层指导、统筹谋划和政策支持,统筹制定全军联教联训总体规划,将联教联训计划纳入部队年度训练计划、重大任务中,确保人才培训计划与全军训练计划、部队重大任务紧密衔接,实现部队训练与院校教育的高度契合。二是要建设科学配套、操作性强的联教联训制度规范。建立各级联教联训组织管理制度、基地遴选制度、院校参与部队重大装备活动的保障制度、院外专家评聘制度等相关制度,确保联教联训活动按计划、有组织、有保障的展开,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四是要构建实战牵引、教训一体的联教联训内容体系。坚持以实战为牵引设计教学内容、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并以此为核心科学设计联合训练组训内容和组训方法,突出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指挥流程演练,重点加强指挥决断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临机处置能力等培养,实现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的紧密契合。五是要探索紧贴实战、形式多样的组织模式。聚集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探索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野战化的联教联训组训模式,依托部队训练基地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成系统教学训练活动;使用模拟化训练环境与手段,培养指挥素质、实装操作、战场演练等;利用网上教学、演练、对抗和考核,拓展联教联训的时间、空间和途径;通过野战化训练身临战场环境,体验作战过程等,全面提升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素质与能力。
四、努力打造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师资队伍
要实现在短时期内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有一个大的突破,必须建设一支“懂作战、通联合、精指挥”的新型高素质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然而,目前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师资力量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与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升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一是要大力改善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不断强化教员联合作战思维与理念,熟悉联合作战基本知识与作战理论,精通联合作战指挥训练方法,掌握联合战场力量指挥与运用等,提高理论素养、丰富实践经验;深入研究联合作战指挥教学内容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战例(案例)、想定作业和综合演练教学水平。二是要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组成结构。通过制定教员资格认证制度和部队人才吸收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员和部队人才到相应岗位代职或任职的制度,逐步形成由院内专家、外聘专家、教官构成的适应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员队伍新架构。三是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和部队训练人才交流机制。正式聘请作战领域专家做兼职教授,充分发挥兼职教授的专业特长及其在作战研究方面的前沿性、权威性作用,让他们担负一定的教学工作、研究任务,满足联合作战理论教学需求;建立常态机制,充分发挥教官在部队和院校之间的桥梁作用,选择部队指挥训练能手和具有作战经验的教官到院校任职或指导工作,全程跟进课堂授课、实践研究、教材编写、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等教学活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实战化教学能力水平;打破以“请进来”为主的专家聘请制度,突出“走出去”,使教员深入一线跟进部队训练进程,与部队同步思维、同步指挥、同步作业,实现教训一致、教战对接;增加教员参与部队实战化演练和军事行动的机会,提高教员联合作战指挥教学水平。